農夫山泉的最大“勁敵”上市,身價380億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和二
編輯/蔡建楨
飲用水市場大戰風云再起。今年以來,飲用水之戰幾乎已經打到了明面上,首先來自于農夫山泉與娃哈哈。今年2月份,隨著宗慶后去世,農夫山泉與娃哈哈的“宿怨”再次沉渣泛起,農夫山泉遭遇最猛烈的網絡攻擊。兩個月之后,農夫山泉宣布推出綠瓶裝,從其一貫主打的紅瓶天然水殺入怡寶、娃哈哈們的“飲用純凈水”領域。
火藥味更重的是,今年下半年開始,農夫山泉率先發起價格戰,618期間,農夫山泉官方旗艦店綠瓶純凈水12瓶裝的售價,最低降到了9.9元一提,平均一瓶0.82元。農夫山泉公司甚至要求各地業務員用錢砸開終端市場,讓線下門店擴大進貨量。
據灼識咨詢的統計報告,在中國飲用水市場,江湖座次是農夫山泉市場份額23.6%,排名第一;其二是怡寶,市占率18.4%;第三是百歲山,市占率6.1%;第四是娃哈哈,市占率5.6%。
如今,第二的怡寶成功上市,而且資本市場對其頗為看漲,身價不低。而老大農夫山泉面臨的網絡風評依然沒有扭轉,甚至出現巨大的業績下滑;娃哈哈在新掌門人宗馥莉的帶領下創新不斷,市場表現更為激進。
國內飲用水市場原本平靜的格局被打破,為了實現各自之間新的勢力劃分,混戰將更為激烈。
01
怡寶母公司成功上市
10月23日,怡寶母公司華潤飲料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大漲13.52%,報16.46港元,總市值達386.45億港元。華潤飲料據此成為今年港股的第二大IPO,僅次于美的。
華潤飲料大家恐怕并不熟悉,旗下最知名的產品就是純凈水怡寶。目前,華潤飲料擁有13個品牌,除了飲用水之外還有茶飲料及果汁類飲料等。在59個SKU中,“怡寶”品牌占有13個,包括瓶裝、桶裝飲用純凈水、飲用天然水。華潤飲料2023年包裝水產品的營收貢獻高達92.1%,達到124.5億元,且連續三年貢獻超九成收入,其余飲料收入總和占比不足一成。
雖然華潤飲料以大兒子怡寶“為貴”,其他產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華潤可是大名鼎鼎。這已經是華潤旗下第18家上市公司。其中有8家在港上市,包括華潤啤酒、華潤電力、華潤置地、華潤燃氣、華潤醫藥;還有9家在A股上市,包括華潤雙鶴、華潤三九、華潤萬東、東阿阿膠、華潤微電子等。
圖源:怡寶微博
怡寶做飲用水,歷史比農夫山泉還早。1984年,做飲料生意的中國龍環(蛇口)有限公司(怡寶的前身)在深圳成立,海南人周敬良是該公司的經理。1990年,該公司生產出了中國第一瓶純凈水——蒸餾水。
次年,銷量不盡如人意的怡寶,被初嘗資本市場味道的萬科攬入懷中,開始專注發展包裝飲用水業務。后來,在萬科的收縮戰略中,業績不佳的怡寶又成了棄子。
最終,怡寶被華潤看中。從1996年到1999年,怡寶被華潤全面收購。直到2004年,華潤決定將怡寶定位于專業化飲用水公司,迎來了怡寶的大發展。根據招股書,2023年,華潤飲料的營收為135.15億元,凈利潤為13.31億元。其中,以怡寶為核心品牌的包裝飲用水產品,2023年產生的收入為124.47億元。
02
怡寶與農夫山泉的差異
截至10月24日收盤,華潤飲料市值達354.05億港元,農夫山泉3278.34億港元。從市值上比較,華潤飲料與農夫山泉差了大約9倍。
但就飲用水這一品類比較,農夫山泉市占率比怡寶僅僅高出5個百分點,而且今年以來,農夫山泉的飲用水業務還在不斷下滑中。
實際上,怡寶與農夫山泉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財務數據上看,2023年,怡寶母公司華潤飲料營收規模是135.15億,農夫山泉是426.7億,差不多有3倍差距。
農夫山泉的毛利率高于華潤飲料。2021年到2023年,華潤飲料毛利率分別為43.8%、41.7%、44.7%,同期農夫山泉毛利率則高達59.46%、57.45%、59.55%。凈利率方面,農夫山泉分別為24.12%、25.56%、28.31%,怡寶僅為7.6%、7.8%、9.9%。
另外,由于雙方在飲用水領域定位的差異,導致工廠模式不一樣。農夫山泉定位于“天然水”,所以自找水源地,自建生產基地,目前擁有12大水源地和30余座工廠。而怡寶定位于“純凈水”,采用的是自建工廠+代工工廠的模式,截至目前,怡寶擁有12家自建工廠和34家合作工廠。
工廠模式的差異,也帶來了農夫山泉和怡寶在經營核心競爭力上的差異。農夫山泉擅長營銷,構建起較為獨特的“品牌影響力”,“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塑造了其天然水的獨特心智。而怡寶采用“自建工廠+代工工廠的模式”,形成了分布廣泛的生產工廠體系——以核心工廠帶中小型工廠的模式,降低其倉儲運輸成本,注重提升其渠道能力。
在渠道設置上,由于怡寶存在代工模式,促使其銷售費用占比較高。2023年,怡寶銷售費用30.2%,農夫山泉21.76%,差了8.44個百分點。怡寶銷售人員成本占總營收比重為11.6%,農夫山泉僅5%。2021年到2023年,怡寶向代工廠支付19.92億元、20.4億元、20.67億元,占營收比重17.6%、16.2%、15.3%。
第三點,農夫山泉除了飲用水之外,其他飲料品類迅速成長,但華潤飲料除了怡寶,其他產品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
東方樹葉的成功已經成為農夫山泉的第二增長曲線。
2022年和2023年,以東方樹葉為主的茶飲料營收分別大幅增長50.8%和83.3%,截至2023年底,茶飲板塊的營收占比逼近30%,有效彌補了飲用水的增速放緩。
相較之下,盡管華潤飲料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涉足碳酸飲料、茶飲料、運動飲料等多個領域,并建立了13個品牌推出59款SKU,但招股書中,上述多元化產品因為貢獻太少,也只能歸于“飲料產品”大類。
但今年以來,隨著網暴形成的輻射效應,農夫山泉也出現了巨大的業績下滑。
8月27日晚,農夫山泉公布2024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包裝飲用水產品營收為85.31億元,而去年上半年為104.42億元,相當于少賣了19億元,同比下降18.3%。據《中國企業家》報道,有業內人士估算,今年三月份發端的輿情,令農夫山泉上半年營收損失超過70億元。
直到現在,網絡上對農夫山泉的負面評論依然沒有停歇。
03
飲用水也需要差異化
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農夫山泉面臨著業績下滑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強勢挑戰,營銷活動較為頻繁,市場表現較為活躍。另一方面,娃哈哈隨著宗馥莉的接任,其急需漂亮的業績奠定自己的權威,所以在產品出新、渠道布局上較為激進。今年8月份,娃哈哈官網上發布了“冰柜維保及市場投放需求招標公告”,涉及61735個冰柜不同年限的維保和10萬個智能冰柜的招標。預示著娃哈哈將進一步加大面向終端的網絡布點。
另外,有消息稱,娃哈哈2024年全國銷售工作會議上,曾提出今年要做十余款新品,無糖茶是重點。
隨著華潤飲料的上市,其擁有了更加充沛的資金資源,極有可能加速發力除了飲用水之外的其他品類,畢竟對華潤飲料來說,僅靠一條腿走路的風險太大。而怡寶亦可乘著上市的契機進一步提升渠道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筆者認為,無論天然水還是純凈水,整個市場已經極其飽和,農夫山泉憑借頭把交椅的先天優勢又推出綠瓶裝,是一招近乎“自殺式”的慘烈之招,因為紅瓶農夫山泉已經在品類占據第一,而綠瓶進來最大的競爭對手豈不正是自己?
而事實上,這些年來,一些小眾的飲用水,通過差異化——以更為高端的方向打造新品類,反而實現了在巨頭夾縫中的良好生存。
比如江西的潤田、陜西的龍王泉、廣西的巴馬麗瑯,東北的泉陽泉、四川倍特、云南山泉等等。這些小眾品牌借助地域優勢認知,主打“高端飲用水”賣點。
當然,飲用水江湖還有“出手即巔峰”的恒大冰泉、“倒下去”的瀞度,以及逐漸邊緣化的昆侖山、西藏5100等等。
在線上,就有不少人表示,主打來自東北長白山水源的泉陽泉是自己理想中的高品質“礦物質水”,而在2023年,這家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
從農夫山泉到怡寶,以及其后虎視眈眈的娃哈哈、百歲山,未來中國飲用水市場的新格局形成,這前四大領跑者的較量,必將更激烈,更持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