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旺數科張淼: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零售經營之道
11月15日-16日,螞蟻商業聯盟主辦的2024全國自有品牌(商品)大會暨螞蟻商聯年會在湖南長沙拉開了為期兩天的序幕。
會議主論壇以“務實發展,創新前行”為話題,邀請了國內外零售專家、行業學者、優秀企業家等參與,分享感悟,展望未來,堅定信心,共同應對市場挑戰。
在16日的會議上,永旺數字科技董事兼總裁張淼進行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零售經營之道》的主題分享。在他來看,數字化轉型背后的本質是企業經營理念與商業模式的變革,最核心的就是借助數字化解決方案完成業務轉型。
零售新競爭力的演化是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態體系,永旺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濟體模式,如何多方向、多維度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一是圍繞生命周期開發商品;二是用多元化生態服務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培養消費者真正的忠誠度,這也是永旺正在推進的非常重大的經營變革。
以下為張淼分享全文(經聯商網編輯):
永旺總部在日本,成立至今已經有266年,是一家多業態的零售集團。永旺擁有全日本最大的美妝、藥妝店,覆蓋9個大業態。在中國可以看到永旺的GMS(綜合百貨超市)、購物中心等。
永旺的管理模式與歐美的集中式管控有所不同,采取的是聯邦式經營模式,成員企業有290家,在全球有18000多家門店。
永旺數科是我親自參與創建,疫情前在中國成立,但是服務于中國、日本和東南亞。數字化轉型背后的本質是企業經營理念與商業模式的變革,最核心的就是借助數字化解決方案完成業務轉型。
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有很多東西都不會用,花了大價錢做了很多東西,根本達不到真正的業務價值,所以需要有一個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團隊,通過各種指導完成真正的業務轉型,這其實也是企業轉型最難的地方。我們把永旺的數字化叫做雙輪驅動,幫助旗下的成員企業完成數字化業務轉型。
我們最早談到一家公司或者門店的能力時,通常會認為能力來自于商品、門店、現場管理、資金應用、ETC等,但是到后來我們會思考,怎么樣發揮出企業的規模化優勢?
沃爾瑪、家樂福等是中央管控型企業,包括品類規劃、標準流程、商業流程等所有決策都是由總部決定,下面進行執行。永旺是聯邦制治理,每個子公司都有獨自的決策能力。談到商品,我們都會想到通過自有品牌、集采來提升商品的規;瘍瀯,就永旺來說,我們把一些共通的東西進行了整合。
三年前我們就開始整合支付、會員等數據,當把共通的東西整合到一起,企業才能夠形成優勢。零售業新的競爭力演化是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態體系,永旺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濟體模式。
在商品過剩之下,如何多方向、多維度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一是圍繞消費者整個生命周期開發商品;二是用多元化生態,服務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培養消費者真正的忠誠度,這也是永旺正在推進的非常重大的經營變革。
永旺數科成立時就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戰,怎樣在多元化的業態里抽離出支撐集團戰略轉型的戰略框架?
從企業業務模式來看,無非是三種關系:一是消費者,怎么樣借助數字化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二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怎么用數字化提升企業從商品到采購、門店、營銷、人力資源等內部經營管理效率的提升。三是數字化環境下,企業的競爭是一個生態體系跟另外一個生態體系的競爭,陳立平教授談到協同效率非常關鍵,協同不是靠一家企業本身的協同,而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一起協同。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是競爭關系,但不是你贏我輸,雙方是戰略合作伙伴。零售商和供應商只有形成非常緊密的協同關系,才能打造出生態體系的協同效率和能力。永旺要求供應商的賬期一天都不能往后延,供應商是我們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怎么樣跟合作伙伴建立起非常緊密、高效的競爭能力?我們的數字化轉型基本上是圍繞著上述這樣的思路,簡化為2C、2B、2D。
永旺的業態非常多,地區非常分散,所以我們建立了自有品牌矩陣,既有集團層面的自有品牌,也會建立各個品類的自有品牌、地區性的自有品牌。一個支持型的集團應該做什么?應該把生態內各個商業共通的東西整合起來,自有品牌開發,商品開發,數字化共通的東西都要進行整合,讓整個集團效率達到最優化。
數字化轉型最終的目標是完成業務的愿景。我們提出來要完成智能化的GMS,智能化的購物中心、金融等,進行橫向整合和縱向協同。橫向整合是在一個集團內完成共通的經營要素的整合,會員、數據資產、支付、業態創新等?v向協同是與上游、下游之間的整合協同。
我們應該基于數字化對于所有業態價值鏈的商業場景進行全面重構,最底層的才是數字化的能力。
從超市這個業態來看,針對門店、消費者、營銷等,把整個業務場景進行重構,最底層的才是數字化的能力。永旺數科在中國成立后打造了兩個大平臺,一個是全渠道業務平臺,使得單一的線下零售商轉型為全渠道零售商,從會員、商品、訂單、零售、營銷完成全渠道化。二是全渠道、全價值鏈的數據中臺,把整個集團的各種業態數據全部進行整合,再來賦能業務線和價值鏈。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日本5000多家門店的數據整合。
怎么樣利用這些數據來對業務進行賦能?一是整個會員的整合,二是整合1+N線上運營矩陣,三是數據資產統一,四是合作伙伴協同。
永旺在中國主要有三個業態,一是超市業態;二是購物中心;三是FANTASY業態(永旺幻想,室內游樂園)。從顧客對品牌產生認知和興趣,到首次購買、二次復購再到沉睡顧客喚醒,整個周期都可以進行管理。顧客在不同階段投入的營銷效果是不一樣的,通過不同生命周期的營銷能夠實現業態的整合,也能夠實現消費者在不同會員之間的相互引流,讓單顧客的價值在整個集團里有更大提升。
我們打造了1+N線上運營矩陣,永旺自己的APP是“1”,抖音、美團、京東等APP形成了“N”。消費者在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場景下都很活躍,如何把這些渠道整合起來,服務于不同的消費者?我們認為,底層數據可以全部整合,前端可以支持不同的渠道。
我們把整個價值鏈分了七個環節,戰略與規劃、企劃與開發、采購、生產、倉儲、物流、銷售,從而形成標準化的數據,再用這些數據賦能各個業態,賦能每個不同業態的不同價值鏈。
我們跟國內的合作伙伴做了智能定價系統。原來我們一直認為,一個商品零售價定得低,銷售量應該上去,毛利率下降。一個商品的價格零售價往上走,毛利率可能會上升,銷售數量應該會上升,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全是。
經濟學上有個價格彈性理論,不同的商品針對不同的變革,對銷售毛利率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有些商品的價格變價是非常明顯的,有些價格的變化并不敏感,比如內衣。
我們根據大數據的分析,對每個商品的價格敏感度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門店的毛利額提升1個點,去挖掘每個環節可能的利潤空間,從而改善競爭能力。
怎么樣通過大數據平臺把零供關系進化?零售企業的合作關系不再局限于跟供應商合作,品牌商、租戶、金融服務商都是合作伙伴。我們需要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跟所有合作伙伴的生意協同、數據協同,從而獲得整個協同生態體系的效率提升。
零售業表面的盈利模式是賣家、買家掙差價,而上游壓力不斷往下壓,留給我們的賣家跟買家的差額越來越小,大家都很內卷、焦慮。
我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美國市場20%、30%甚至更大的利潤來自于金融生意,當然還有供應鏈的收入,營收雖然不是很高,但是貢獻率很高。零售表面的生意只是幫你擴大規模,供應鏈金融十分重要。
在數字化時代,下一個真正能給你盈利的奶牛是什么?我們認為可能是Retail Media(零售媒體)。零售傳統意義上是銷售渠道,而Retail Media是要把銷售渠道轉型成為額外的媒體投放渠道。
沃爾瑪2023年的Retail Media的投放指數已經在飛速增長,過去4年實現了40.3%的年復合增長率。
在Retail Media環境下,會員必須數字化,數字化的消費者其實就是媒體的受眾。線下門店的媒體投放數字化,線上小程序、公共流量,對于零售業未來盈利模式的改進,可能是一個大的生意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