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堪比2個拼多多,阿里巴巴憑什么?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云棲居士
編輯/娜娜
截止2025年3月4日,阿里巴巴美股收盤價129.850美元,總市值3085億美元(約2.23萬億人民幣);拼多多美股收盤價113.410美元,總市值1575億美元(約1.13萬億人民幣),一個阿里相當于兩個拼多多。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零售行業中,市場格局的動態變化備受關注。電商平臺之間的市值競爭直接反映了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揭示了零售模式從傳統低價競爭向人工智能驅動的深刻轉變。理解這種轉變不僅有助于企業把握市場機遇,也對行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低價內卷的短期紅利與長期陷阱
當初拼多多在2023年憑借“砍一刀”裂變和TEMU的全球化擴張實現市值短暫超越阿里時,整個行業都以為中國電商市場的權力交接即將完成。然而僅14個月后,阿里市值就重回巔峰,相當于兩個拼多多的體量。這場戲劇性反轉的背后,實際上揭示出零售行業底層邏輯的深刻變革,單純依賴低價競爭的模式恐已觸及天花板。
拼多多的成功源于其構建的“需求規;-供給側降本-價格再降低”的飛輪效應。但當淘天集團2023年推出“五星價格力”、京東重啟“下沉市場”戰略時,頭部平臺的跟進反而加速了行業惡性競爭。數據顯示,2024年淘天GMV恢復雙位數增長后,拼多多國內增速已降至個位數。這印證了經濟學中的“合成謬誤”:當所有玩家都選擇低價策略時,行業整體利潤空間被壓縮,最終演變為零和博弈。
拼多多“退款不退貨”政策雖提升了用戶粘性,卻導致商家投訴率激增。反觀調整之后的阿里通過AI客服系統將糾紛處理效率提升60%,客戶滿意度反而提高15%。這揭示出零售競爭的本質轉變:價格戰損害的是商品質量、服務體驗等長期價值,而技術驅動的效率提升才能構建可持續優勢。
最直接的體現是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更具說服力。轉型后的阿里,投資者更看重其AI帶來的3000億元云智能收入增量,而非用低價換來的GMV。當低價故事失去想象力,拼多多市值從2023年11月的1924億美元縮水至1575億美元,就驗證了這單一商業模式的脆弱性。
二、AI重構零售,從效率工具到生態操作系統
阿里市值反超的轉折點,恰與其全面轉向“AI+電商”戰略高度重合。財報顯示,阿里云AI相關收入連續6個季度三位數增長,帶動集團凈利潤飆升333%。這場技術革命正在重塑零售業的每個環節。
在消費體驗方面,通義千問大模型的應用使淘寶推薦精準度提升40%,用戶停留時長增加25%。更具顛覆性的是Qwen2.5-VL多模態模型,它能通過用戶上傳的穿搭照片,自動匹配2000萬SKU中的相似風格商品。這種“視覺搜索+智能推薦”的融合,讓購物從關鍵詞檢索進化為場景化交互。
在供應鏈方面,菜鳥網絡通過AI預測模型,將備貨準確率從68%提升至92%,倉儲周轉天數縮短3.7天。更值得關注的是阿里與蘋果合作開發的本地化AI系統,能根據用戶地理位置、天氣數據實時調整商品展示策略。當供應鏈具備自主感知-決策-優化能力時,傳統“預測-生產-銷售”的線性鏈條被重構為動態響應網絡。
在商業生態方面,阿里開源Qwen系列模型衍生出9萬+應用,形成開發者-商家-平臺的協同創新生態。例如某服裝品牌借助微調后的Qwen-Max模型,實現設計稿自動生成商品詳情頁,新品上市周期從45天壓縮至7天。這種開放的技術底座,使零售業從封閉競爭走向共生進化。
三、傳統零售的AI轉型:五維能力的重構
隨著阿里云宣布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AI基礎設施,實體零售企業的轉型窗口期正在逐漸關閉。為了在新時代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傳統企業需要在以下五個維度構建核心能力。
1、數據資產的精細化運營
銀泰百貨通過部署1500個智能傳感器,將線下客流數據的分析細化到“停留時長-試穿動作-情緒反饋”三個維度。建議企業建立數據中臺,打破CRM、ERP、IoT設備之間的信息壁壘,構建“人-貨-場”三位一體的數字孿生系統,以實現數據資產的有效利用。
2、組織架構的敏捷迭代
例如某超市成立“AI突擊隊”,要求采購、運營和IT部門以周為單位進行協同迭代。傳統企業需要打破科層制架構,建立“前臺敏捷小組+中臺能力中心+后臺資源池”的柔性組織,確保技術能夠快速落地并滿足業務需求。
3、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優化
例如某超市與阿里云合作開設“AI零售學院”,計劃在三年內培養5000名既懂業務又通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企業應建立算法工程師與買手、柜員的輪崗機制,通過“技術+場景”的交叉培訓,打破不同崗位之間的認知壁壘。
4、倫理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美國Target超市曾因AI預測孕婦消費偏好引發隱私訴訟。為了平衡商業價值和社會責任,建議企業參考阿里《可信AI白皮書》,建立數據采集授權、算法可解釋性審核和人工干預三道防線,以防范倫理風險。
5、企業生態位的重新定位
宜家接入Qwen2.5-Max模型后,成功從家具銷售商轉型為智能家居方案提供商。實體零售企業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將門店轉變為體驗實驗室,將供應鏈轉變為數據服務商,將會員體系轉變為AI訓練樣本庫,從而在價值網絡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當拼多多仍依賴補貼維持低價競爭優勢時,阿里已通過Qwen大模型引領零售業進入“硅基革命”時代。這場市值反轉的本質是工業文明價格戰思維與智能文明效率革命的代際更替。
對于傳統零售企業而言,轉型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必然選擇。未來,零售企業需要加大在AI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的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適應行業的快速變化。同時,學術界和企業界應加強合作,深入研究AI技術在零售行業的應用模式和發展趨勢,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