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改造社區團購:次日到家,多多跟進,美團未動
出品/開曼4000
作者/呂萌
當傳統電商還在為全國流量廝殺時,抖音和拼多多已悄然在“同省”的棋盤上落下一子。
01
抖音多多次日達,送到家
在當下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商業浪潮中,電商領域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近期,抖音以“短視頻+本地生活”為矛,借POI地理定位技術實現商品與用戶的精準匹配。其推出的抖音來客App整合商家資源,支持“到店核銷”與“物流配送”雙模式,形成“內容種草-即時轉化-次日送達”的閉環。2024年,抖音電商售出154億單,同比增長39%。
而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在上海率先測試“隔日達+送貨上門”,引入順豐同城運力,39元免運費門檻直擊美團軟肋,更將主站商品接入區域倉,實現SKU從社區團購的5000個向10萬級躍進。
二者共同構筑的區域化商品池+分布式倉儲+短鏈配送體系,標志著電商正式進入“同省時代”。
回顧中國電商史,可以說是一部不斷突破的進化史。
第一次革命社交電商,通過微信生態重構流量邏輯,以百億規模驗證社交裂變的威力;第二次革命社區團購,以“預售+自提”模式突破流量和物流瓶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玩家實現3000億級市場覆蓋;第三次革命同城電商,借即時配送網絡打破SKU限制,盒馬、樸樸超市等讓“萬物到家”成為可能。
而當下正在發生的第四次革命——“同省電商”,則通過流量去中心化、物流次日達、供應鏈區域化的三重變革,將戰場從全國收縮至省級單元,開辟出10萬億級的新藍海。
02
阿里京東,缺席新賽道
在“同省電商”模式下,美團優選、阿里和京東在流量獲取上存在難題。
相比抖音和多多的大象轉身,美團優選受困于“中心化流量分發”舊范式,用戶使用時長僅12.5分鐘,遠低于抖音的105分鐘。其用戶多源于外賣等業務,對同省特產偏好低,拓展同省電商需高成本買流量,且業務布局分散,難以深耕。
阿里旗下淘菜菜雖有“近場社區電商”概念,但缺乏農產品供應鏈基因,淘寶生態流量衰減也致其增長受限,其品牌形象難契合同省電商,精準推廣需巨額投入且易與現有業務沖突。
京東物流優勢顯著,卻與同省電商強調的本地特色和供應鏈結合不符,開展業務需本地化改造與買流量,運營成本大增且效果難測。
而拼多多靠低價心智積累獨特流量,拓展同省電商能精準推送特色低價商品,實現銷售增長。
抖音憑借短視頻平臺自有流量,通過算法推薦和達人合作,可高效將同省電商內容與商品推給潛在用戶,無需高成本買流量,在競爭中優勢明顯。
03
社區團購到「同省電商」
在巨頭的陰影下跳舞,地方社區團購平臺要做的不是對抗,而是成為生態鏈上的共生體。
首先,可從承接抖音和多多的清尾貨服務切入。抖音和拼多多作為電商行業巨頭,其供應商體系龐大,在商品銷售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尾貨,地方團購平臺可以捕捉這一商機,主動與這些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這一舉措不僅能幫助供應商快速回籠資金,減少庫存積壓帶來的成本壓力,還能為地方團購平臺積累大量的用戶資源與流量,提升平臺在市場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其次,打造自有品牌,并全品類推進同省電商業務,加速平臺化進程。自有品牌的建立是提升平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步。在全品類推廣過程中,充分利用地方團購平臺已有的物流配送網絡與客戶基礎,實現商品一件代發直接寄送到家的便捷服務。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一站式購物的需求,還能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
最后,在內網著力打造創始人IP,借助創始人的個人魅力與專業素養親自直播帶貨。創始人通過直播分享品牌故事、產品背后的理念以及使用心得等,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建立起情感連接。開放平臺流量給頭部團長,讓團長成為核心主播。這些頭部團長在社區團購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龐大的客戶群體,他們的加入能夠為平臺帶來新的活力與流量。
通過融合社區團購、同省電商、私域直播這三大能力,平臺能夠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有效整合,拓展銷售渠道,觸達目標客戶,在電商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從地方團購平臺到“同省電商”的轉變。
而同省電商若要打造堅不可摧的護城河,與本省各縣區的特產第一品牌建立深度互信關系乃是重中之重。
憑借本省平臺與本省特產的緊密結合,同省電商可以構建起持續穩固的護城河,“同省電商,贏在特產”這一理念并非空喊口號。
結語
當抖音的算法開始精準推送同城好物,當拼多多的快遞穿梭在省級公路網,這場“同省電商”革命已不可逆轉。
對于地方玩家而言,與其在舊體系中掙扎,不如抓住“區域供應鏈重構+內容電商賦能”的歷史機遇,在巨頭尚未完全滲透的省級單元,書寫屬于自己的商業史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