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成本上升 耐克關閉在華唯一自有鞋廠
核心提示:“對于不愿意到豐泰集團在其他地區工廠工作的工人,耐克與當地政府、豐泰集團保持密切溝通,將提供高于法律要求的離職員工補償方案,幫助他們完成過渡。”
生產線外遷傳聞不斷,卻從未正面回應的耐克,此次決定關閉旗下唯一擁有的鞋類生產設施江蘇太倉工廠。
“耐克計劃將在江蘇省太倉市、由豐泰集團管理的鞋類生產業務轉移至豐泰位于亞洲其他地區的工廠,并將關閉其唯一擁有的鞋類生產設施太倉工廠。”昨日,耐克中國發言人朱近倩對《每日經濟新聞》證實耐克這一遷移計劃。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144家合同工廠為耐克代工,耐克全球185家重點工廠中有57家設在中國。
13年工廠關閉
據耐克太倉工廠內部工作人員透露,現下該工廠已沒有工人上班。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耐克關閉的太倉工廠隸屬于耐克 (蘇州)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之前由臺灣豐泰集團管理。
公開資料顯示,1996年正式成立的耐克(蘇州)體育用品公司則是耐克在中國投資注冊的全資子公司,在蘇州太倉設有生產工廠部,經營上受制于耐克蘇州公司。
據了解,耐克太倉工廠從一年多前就開始逐步減少生產,非官方渠道消息顯示,該工廠工人數在1400人左右。對于工廠關閉后人員的去留問題,朱近倩表示,由于耐克公司傳統上并不從事生產制造,因此耐克與豐泰集團就向其他豐泰工廠安置鞋類生產業務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反復討論。“目前在太倉工廠鞋類生產線的工人都可以選擇到豐泰集團在福建的工廠去工作,豐泰集團將協助這些工人的調動。”
“對于不愿意到豐泰集團在其他地區工廠工作的工人,耐克與當地政府、豐泰集團保持密切溝通,將提供高于法律要求的離職員工補償方案,幫助他們完成過渡。”
耐克“分心”中國生產
對于追逐低成本、廉價勞動力的耐克來說,生產的轉移已經不是新鮮事。“雖然耐克不是自己提供生產,但其加工廠的生產線轉移不能不說也是耐克的‘授意’。”業內人士指出。
從2005年開始,掌握著耐克5.5%生產的豐泰集團就把許多中國訂單下到了越南,同時大規模擴充在越南4個加工廠的生產線,還投資1600多萬美元在越南新建了一家工廠。
豐泰的新聞發言人曾公開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企業還可以調整過來。假如繼續升值,中國一些長期的訂單將被其他地區如越南、印尼所取代,這將成為一種趨勢。”而就在當年,耐克全球第一大OEM廠寶成集團在越南的產能也在迅速提高。在隨后的幾年里,豐泰和寶成紛紛加大對越南投資。
據了解,耐克在成立初期,借助日本的成熟生產經驗,在日本建立了第一條生產線。美國設計、日本生產讓耐克很快打開了美國市場。隨后的幾年,日元持續升值,人力成本高漲,使得在日本生產鞋子的代價愈來愈高。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耐克在1975年將日本生產線轉移至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韓國與中國臺灣地區。到1980年,又因為同樣的原因將主要生產線搬到中國的福建和廣東。
雖然耐克不斷轉移在中國的生產,但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不得不讓耐克 “關注”。耐克3月18日公布的2009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耐克當季實現銷售收入44億美元,同比減少2%。亞太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達到8.06億美元。
記者觀察
中國從生產基地到消費市場
有媒體報道,全球第二大體育用品集團阿迪達斯公司首席執行官赫伯特·海納對德國媒體表示,由于高通脹以及中國工人工資不斷升高,該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國。對此傳聞,阿迪達斯屢次做出澄清“我們沒有任何將工廠撤離中國的計劃。”
關于體育用品巨頭轉移生產的消息一直被人關注,但不管是耐克還是阿迪達斯,都在極力地表明立場“中國市場很重要”“中國仍占生產的重要地位”。舉足輕重的中國消費市場,已經不僅僅是耐克、阿迪達斯們的生產基地,更大程度上,中國是他們的戰略市場,他們不希望因為任何“外遷”的消息影響品牌。
不可否認的是,耐克、阿迪達斯們在中國確實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為此,他們在“中國的生產能力比例會逐步降低”,但“絕對生產值是增長的”。分析人士指出,越南、印度等國家是否能徹底取代中國 “制造工廠”的地位還有待時間證明。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黃清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