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可能被病毒污染
聯商網消息:6月23日,在北京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30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表示,有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明,食品是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但是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
她表示,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受到含有病毒的水、食品包裝材料的污染;二是受到攜帶病毒的食品加工者的污染,如果食品加工者沒有按照正確的生產操作規范來經營食品,通過病毒攜帶者或者病人的飛沫以及密切接觸等途徑,是可能污染食品的表面的。
樂事薯片與三文魚還能吃嗎?
不久前,百事公司通報北京一家工廠有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后,引發輿論高度關注。一時間,樂事薯片能不能吃成為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生產薯片的工廠里有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發病,但并沒有確認工人污染了食品。到現在為止,沒有發現人通過進食食品而感染的,不用太過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薯片能不能吃?為什么不會感染?馮子健進一步解釋說,在室溫條件下,病毒在這種干燥的食品上存活時間非常短,即便是有沾染,它也會很快喪失活性。
更早之前,在北京市進行的農貿批發市場大排查中,5424份環境樣本,新發地有40份核酸檢測呈陽性。彼時,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隨即連夜下架了全部三文魚。那么,三文魚究竟能不能吃呢?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經初步判斷此次北京市新增病例可能接觸了市場中污染的環境或接觸到了被感染的人員而傳染發病,至于傳染源是否為三文魚尚不能下定論。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所教授楊占秋也表示,案板上的三文魚等可能被病毒污染,但污染不意味著一定存在傳染性,目前的研究暫未發現新冠病毒可通過三文魚或水產品污染等引起傳染。
檢測出病毒和吃了會被感染是兩回事,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為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不過,這一事件提醒我們,食用生冷海產品還是需要提高警惕,在冷凍條件下病毒能夠長久地保存,解凍了以后就會恢復生物活性。因此,從安全角度說,要經過高溫烹調再食用。生鮮食品加工過程要注意衛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污染的風險。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