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生活網總經理劉有才:很多生鮮零售模式跑錯了方向
生鮮零售模式只有適應社會消費需求,促進上游產能的正向轉化,吸收消費升級和上游產業升級的兩個紅利,才能產生出真正的偉大公司。
資本短期對生鮮零售掠奪性數據開發,催生獨角獸的“閃電戰”模式需要行業警惕和反思。
3月24日,在第十一屆全球自有品牌產品亞洲展暨第二屆零售生鮮食材展,本來生活網總經理劉有才發表了《中國生鮮零售再反思——尋找支撐生鮮零售健康發展的商業道德與進化動力》的主旨演講。
劉有才認為,任何零售業態的發展都無法脫離社會環境,無法脫離產業發展。
衡量生鮮零售模式好壞的標準之一,是能否促進中國目前農業產能的正向轉化。在演講中,劉有才從“生鮮商品流轉效率是否提升”、“商業模型是否成立”、“對行業整體發展是否有利”三個維度分析了最近幾年生鮮零售的流行模式。
他認為,很多生鮮零售模式舍命狂奔,但很多人都跑錯了方向。
簡單比拼價格、奢華服務、流量吸引,玩資本獲利游戲,造成的產業危害是深遠的,甚至在個別小類目上逆轉了中國農業品質化發展方向。
在演講中,劉有才認為,讓市民吃得健康吃得享受,讓生產者有收益有尊嚴,是中國生鮮零售無法回避的時代命題。
當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發展滯后,已無法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要求。
生鮮商品生產上存在著巨大的結構性矛盾,品質好的供不應求,品質差的供大于求,社會的現實生產與社會發展需求存在著巨大的扭曲。這個扭曲的被改變,將釋放出巨大的產業能量。
一邊是品質生鮮市場需求旺盛,一邊是產業升級迫在眉睫,中間現在缺的是各種品質生鮮流通渠道。誰代表未來消費需求、產業發展的方向,誰才能真正匯聚社會力量,成就偉大的公司!
劉有才介紹,作為中國優質生鮮電商平臺,本來生活網選擇的是一條賦能產銷兩端的DTC之路。目前本來生活網生鮮DTC已打造品牌超過400個,為農產品品牌化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我們已經將自己成長為中國農產品品牌化的領導者、最具影響力的生鮮DTC電商平臺”。
本來生活網以產地直采、深度定制、數據驅動、品牌效應四方面,打造集約型上游生產。在下游履約服務方面,全面提升倉儲、物流精益度,以集約型流通管理提高效率。本來生活網因此也收獲了商業上的成功。
2018財年、2019財年、2020財年連續盈利,且盈利逐年大比例上升。在演講中,劉有才表示,本來生活網愿意與全行業分享生鮮DTC平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