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扎堆開餐廳,并非“割韭菜”這么簡單
細數近一年多時間,茶飲、火鍋、燒烤賽道中,明星開店的例子非常多。
有人說:明星開店,然后放加盟,就是“割韭菜”。但仔細分析,內參君認為,也不能一概而論。目前明星開店還是有專業運營團隊、管理團隊作為支撐,所謂“明星”,只不過是餐飲品牌的一種新的營銷手段。
道理很簡單,花一百萬做宣傳,不如“眾籌”一位明星做代言人。
01
明星開店的三個階段
明星開店最近兩年特別火。
比如說,王祖藍作為“產品推薦官”加盟品牌蛙二爺;Angelababy在成都開出的首店品牌斗鎏火鍋;鄭愷的火鳳祥鮮貨火鍋,已在全國開出百家門店;黃曉明推出烤肉品牌燒江南;關曉彤的奶茶品牌天然呆,集中布局在南方市場,目前開店18家……
跑男團紛紛跨界餐飲業,除了成員,還有像關曉彤、黃曉明等有著“親戚關系”的“家屬”紛紛開店。很多明星在娛樂圈內打拼多年,有一定影響力,或擁有好背景、或有好人緣,或是定位清晰,讓人印象深刻。另外,內參君發現有很多已婚明星也積極跨行業做副業,或是在為未來布局更多種可能性。
其實,這波明顯開店風潮,并不是娛樂明星跟餐飲業的第一次結合。內參君梳理發現,娛樂明星和餐飲結合,大概分三個階段:
1.0階段:明星代言餐廳。餐廳店里貼滿了明星照片,明星僅僅是餐飲品牌的代言人,單純通過一個視頻、一張圖片,傳遞給市場和消費者,這個品牌很好,餐廳不錯、菜品好吃。目前這個手法仍然被餐飲企業所利用,比如說老鄉雞就請了岳云鵬做代言,張一山為半天妖烤魚代言,西式快餐更是把這招玩得爐火純青,比如說肯德基,從鹿晗到周冬雨、朱一龍、王俊凱,再到王一博,反正誰火就請誰。
但這種代言方式也有弊端,靜態傳播不生動,很難吸引大量客流量,也無法在短期打出品牌力。尤其對那些更成熟冷靜、對食物口感品質追求極致的食客來說,也不會輕易被打動。
2.0階段:明星自己開店飯店,自己親自運營。從2014年開始,有些明星因為自身愛好、對餐飲業感興趣,開始創立自己的餐飲品牌。比如薛之謙投資了上上謙火鍋店,韓寒旗下的“很高興遇見你”,趙薇在三里屯的“樂福餐廳”,郭德綱的“郭家菜”等,其中,主持人孟非于2014年創立“孟非的小面”品牌,38塊一碗小面,曾遭食客吐槽和關店。
但大部分餐飲最終的結果并不好,很多品牌已經關店。從大眾點評上看到,“孟非的小面”目前只有悉尼和深圳兩家門店,北京門店顯示歇業關閉。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明星親自開店,親自介入運營,但畢竟餐飲和娛樂業是兩碼事,這一階段明星開的餐飲品牌大部分都經營慘淡,有的已經關門大吉。
大部分明星跨界做餐飲,沒有基礎的餐飲管理、運營、產品經驗,憑著一腔熱血和流量效應做餐飲,是盲目不成熟的表現。做餐飲并不簡單,只靠前端流量明星靠名氣吸引顧客,后端運營能力跟不上,顯得頭重腳輕。
3.0階段:也就是現在,典型的餐飲人+明星模式,即開店的是餐飲界業內人士,明星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前端是明星作為掌柜、品牌推薦官等身份加入,新店開業,明星親自到店為品牌站臺,背后有成熟專業團隊來操作,在后端供應鏈、運營保證了穩定發展。
因此,這一階段的明星開店,更多是餐飲業創新的一種營銷手段而已。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在流量最大的抖音、快手上,總是可以刷到明星開店的消息,以及當紅明星們在各種明星餐廳里的露出。
而且明星開店往往選擇火鍋、奶茶、烤肉等本身就自帶流量的品類加盟。當紅明星親臨新店開業儀式時,粉絲們加路人的捧場造勢,人山人海的場面又是新的營銷點,開店即火,短期內收獲巨大的流量和品牌勢能。
總之,從最初的墻上貼滿明星照片,到明星自己開店,到如今明星與專業團隊合作做餐飲,明星開店這件事發展到3.0階段,已經是餐飲模式和營銷方式的創新與升級。
02
為什么明星開店潮爆發在2020年?
餐飲老板創始人秦朝認為,這與疫情對影視娛樂業的沖擊有很大關系。疫情期間,娛樂業機會少,明星自然要去其他行業尋找賺錢的機會,便也形成了“人才擠出”效應。
不少明星是靠顏值吃飯,年輕就是資本。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沒有作品加持,觸碰到事業天花板,不得不思考一條好的出路。
餐飲業正好符合明星的選擇:門檻低、來錢快、良好的現金流,成為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消費剛需。尤其是標準化較高、運營更成熟、可以快速復制的火鍋、烤肉、茶飲品類,背后大多有專業品牌運營團隊,和成熟的發展模式,這也是被諸多明星看上的原因,這也是茶飲、火鍋、燒烤賽道中明星開店多的原因。
所以,對明星們來說,疫情只是扎堆開新店的外因,內因則是被餐飲業這個香餑餑所吸引。
但這種吸引是雙向的:適合快速復制的餐飲加盟模式與當紅的明星,都是稀缺資源,二者之間已經進入雙向選擇的新階段。
據業內人士透露,餐飲品牌在選擇合作明星時也會評估其知名度、流量和“帶貨能力”,但給到明星的價格都不會低于100萬元。引入明星藝人的費用非常高,打造IP的成本也不低,對大多數餐飲品牌來說,都是一筆巨額的前期投入,做到了,自然就形成了品牌壁壘。
從營銷角度來講,在品類競爭激烈的市場下,不失為一個快速出圈、迅速突圍的好方法。
如今,餐飲品牌請明星加盟開店,更像是大家合力“眾籌”一位明星為品牌代言:流量引來了,至于后續能否成功,看的是品牌背后專業團隊的經管能力,已經與明星無關了。
03
明星開店不一定都是“割韭菜”
但業內一直對明星開店的合作模式存有爭議。
被詬病的原因,與現階段的加盟亂象有關。部分餐飲品牌利用明星效應,不斷收割加盟商的錢。加盟一家火鍋品牌,前后要搭進去上百萬元才能真正能運營起來,只有代理商能掙到錢,普通加盟商不賺錢,甚至回不了本的事情屢見不鮮。
這個現象被稱為“割韭菜”。
但也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這一模式。
但凡開店,尤其是加盟,都必然面臨風險,不能將所有失敗的原因都歸于明星開店。
首先,明星開店的價值更多體現在讓品牌享受到了營銷紅利。對餐飲公司來說,可以借助明星效應,打開全國市場和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加盟商。且大部分加盟商從一開始主要看重的就是明星效應,可以幫他們快速引流,持續營銷,從而提升復購率。
從賢合莊也能看出,前端有陳赫用其明星效應帶動流量和品牌力擴張,后端有餐飲專業公司穩定運營,一年內快速擴張開出七百多家門店,表現出不弱的品牌實力。
“明星IP營銷+專業運營團隊+快速加盟擴張”,是比較典型的資源整合模式,也是能夠快速變現的商業模式,是吸引明星與專業餐飲團隊股份合作的主要原因。
其次,餐飲品牌選擇與明星合作,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彼此互選之后,才開始合作。
據說,2020年,很多明星主動咨詢和尋找適合的餐飲行業,他們首選的是標準化較強、可以快速復制“跑起來”的品類,如火鍋、燒烤、茶飲等,再選擇專業的團隊,供應鏈和管理也跟得上。
相應的,餐飲品牌在選擇明星時并非盲目,除了評估其知名度、流量和“帶貨能力”,還要求明星要與自身品牌的價值觀相投。比如某魚頭火鍋品牌選擇賈乃亮代言時,看中的就是他積極向上、正能量、拼命的工作態度,與其品牌傳達的價值觀一致。
04
明星開店的“負面效應”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明星開店帶來營銷效應的同時,也會帶來潛在的“負面效應”。
享受了明星帶來的流量紅利,品牌知名度被多倍放大之后,如果后期產品和服務跟不上,隨之而來的負面也會迅速擊垮一個品牌。近期陳赫的賢合莊火鍋受傷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僅明星要出來道歉,最后影響的是品牌聲譽,瞬間拉低好感度,甚至懷疑品牌在經營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和隱患。
因此,當品牌借助流量紅利逐漸穩定之后,就需要把視角從明星身上引到品牌和產品層面。品牌在營銷前一定要嚴格把控產品品質、服務和營運能力,做好之后,營銷就是錦上添花。如果這些沒保障,營銷會適得其反。
為何很多明星餐廳在后期逐漸衰落,這是因為餐廳的客源一定不是明星的粉絲,粉絲是餐廳的隱藏消費群體,與明星之間并非是斬不斷的關系,最終品牌能取勝,一定是用產品、服務、運營、營銷等全方位打動更多普通消費者。
如今,隨著疫情好轉,娛樂業也開始復蘇,開一家餐廳對明星的吸引力還有多大?明星效應能持續多久?在明星效應減弱后,餐飲企業的生命力和品牌力還能否持續?明星開店的加盟商們,投入高昂加盟費后,能否加速回報周期,實現盈利可持續?營銷先行的網紅效應和模式,是否是短期的一陣風?
隨著時間推移,相信種種謎底都將會被解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