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車道”上的山東便利店,為啥能把拉新成本降九成?
便利店如何辦一場成功的線上促銷活動?
從山西便利店“三步一唐久,五步一金虎”的繁榮現象級“出圈”,到曾被稱作“便利店荒漠”的北京孕育出便利蜂等黑馬品牌,還有西安每一天、河北36524等本土知名品牌不斷擴張,便利店的“北方勢力”正在崛起。
而山東,正是北方地區便利店發展最快的省份。早在前年,山東青島的便利店增速就達到33%,登頂全國第一;今年,山東省會濟南市便利店的增長率為全國第二,僅次于廈門,超過北京等一眾一二線城市。
先進而接地氣,是山東便利店的關鍵詞。青島的旅游經濟發達,商業氛圍開放,早在2010年前后,日資便利店迷你島、711便進入青島大舉擴張。這一舉動催熟了當地居民對便利店的新認知,同時也促使本土便利店品牌“卷”起來了。
青島本土便利店一邊學習日資便利店在鮮食、陳列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一邊在本土化方面下功夫,揣摩青島這個旅游城市中,消費者的特殊喜好。走進24小時營業的青島本土便利店,你不僅能買到關東煮、鮮食、各大網紅新品,還能看到冷柜里擺著的一整個西瓜,占據一面貨架的80種青島啤酒……
看到這兒,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面對各大外來同業,友客等青島本土便利店依舊能在規模和用戶滲透率上保持領先。青島這座城市對外來知識的強大學習能力,也體現在了便利店身上。
如果說上述場景,需要山東本地人才有明顯感知,那么下面一組數字可以更明顯地體現出山東便利店的快速學習能力:
以支付寶最近的一份消費報告為例,9月份搜索量行業第一,環比增長10倍;優惠券核銷率行業第一;單場活動參與人次500萬,參與大促50萬……這都是山東門店數第一的便利店“友客”,發力數字化不到一年,實現的成果。統計下來,友客的拉新成本降了9成。
在后疫情時代,線下零售普遍面對著客流量增速放緩的痛點,拉新難、促活難,盈利難以支撐擴張。但以友客為代表的一批山東便利店,卻實現了上述的快速增長、高效運營,并迎來新一輪拓店。
之所以實現快速且高性價比的拉新,在于友客從繁雜多樣的數字化工具中,拼搭出一套適合自己,且貫通線上線下的解決方案。
拉新——沉淀——促活
友客便利店門店數共550家,其中超過500家開在青島,其余分布在濟南等城市。其日銷在7000-8000元左右,在二線城市中是一個不錯的水平。
要制定數字化營銷方法,需要先了解市場環境。友客便利的主戰場青島,呈現出一種特殊的便利店業態——存量競爭與增量競爭兼備。
受城市不同區域開發時間差異影響,青島東部地區如嶗山區、市南、市北等區,便利店密集,往往一條街上有5、6家不同品牌的便利店。數量較多的本土便利店也主要開在這些區域,有門店數超400家的可好便利、300余家的優同便利、超200家的利群便利,以及門店數超100家的7-ELEVEn。在這些區域,友客便利要讓存量消費者在眾多選擇中走進友客的門店,并使其產生粘性。
而西海岸新區、黃島區等新開發的區域,便利店密度沒有那么大。面對新區消費者與外地游客,友客便利同時也需要提高增量顧客心中的品牌感知。
友客數字化營銷的第一步,是拉新,即把線下消費者沉淀到線上私域池中。
面對到店客群,友客選擇“搜索”作為沉淀到店用戶至線上的引導路徑。將一個線下用戶拉到線上流量池的方式很多,有到店掃二維碼、分享鏈接等,但上述方式都存在場景與空間上的制約。如二維碼必須到店或拍下來才能掃,而每多一個環節,最后的引流效果就會減少50%。
因此,“搜索”是最高效,最短和最便于用戶記憶的引導路徑。友客通過門店店員口播、門店物料圖、社群、外部渠道等各種方式,反復告訴用戶要通過搜索進入友客的支付寶小程序。促使消費者通過搜索進店的理由,便是讓利給顧客的超值電子優惠券。
面對未到店的增量客群,友客通過支付寶平臺大促會場,榜單、搜索底詞等公域流量,促使消費者領券后到店消費。
拉新過后,是留存。新用戶需要被沉淀下來,才能釋放更多的商業空間。友客的在這一環節有兩個動作:一是引導用戶收藏支付寶小程序,這樣友客就可以給用戶發送針對性的push內容,有了二次觸達的路徑,相當于獲得跟用戶主動對話的機會。
第二種方式是引導用戶加入會員,友客一些發券活動的參與方式,是以優惠券引導用戶加入會員,再領券購買。入會之后,對其繼續深層運營,有針對性的提供深度服務。
線上消費者實現基本留存后,友客需要給消費者提供持續刺激,即促活。友客通過對會員做分層運營,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權益,將會員每周的平均消費頻率提升了30%
具體來看,今年9月和十一期間,友客便利配置了“1元券”和“5折券”。在消費者熱度的加持下,9月,支付寶上“友客便利”搜索量及環比上月搜索量增幅,均位列全國便利店榜首;而十一期間,友客便利不僅派發了電子優惠券,還使用了支付寶紅包碼功能(用戶掃碼可領到紅包,到店消費享有更多優惠折扣),消費熱度位列全國本土便利店第四。
友客的思路可以總結為:從線下門店與線上公域拉新——促使到店——沉淀至私域小程序——個性化營銷提高長尾到店消費——店內口播、宣傳單等物料促使消費者在線上搜索——登上各種榜單等流量激勵位從而繼續從公域拉新。
正是通過選擇合適的數字化工具,友客跑通了這樣的數字化營銷閉環。
設計一場有效活動
選擇合適的線上工具,組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只能說搭起了數字化運營的“骨架”。而在友客自運營鏈路中,派發電子優惠券是效果做顯著、貫穿骨架始終的軸心。
一場發券活動中,如何定價、如何選品,以及實際門店中的配送、備貨、店員宣傳等實操細節,組成“骨架”上的“肌肉”。
在實操過程中,友客認為有三件事很重要:吃透平臺規則后設計活動、選好品、與線下密切配合。
只有在充分了解活動規則后,友客才能根據活動特點計算補貼金額與銷售目標,并基于此制定活動計劃。這里的活動計劃,主要包括選擇優惠券類型,與制定活動周期。
在過去三個月的歷次大促中,友客重點使用了“1元券”和“5折券”組合搭配。“1元券”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引流,“5折券”的作用是提升銷量和銷售額,兩者分工明確,以組合拳共同沖擊預期銷售目標。
活動周期方面,友客為維持用戶新鮮感,會將一個活動拆分成幾場。以其持續1個月的活動為例,友客會將活動分為4個階段配券,每個階段一周,主打不同的主題或商品。
通過折扣不斷刺激消費者,友客取得了極佳的效果。在今年8月“支付寶涼爽紅包節”活動中,一場活動下來,友客支付寶小程序訪問次數突破500萬。活動期間,友客發放優惠券的核銷率,更是位列便利店行業全國第一。
要知道,核銷率對線下便利店來說帶來的可是實打實的人流增量,友客活動期間月均來客數增量超25%。
在選品方面,針對不同優惠券,友客有不同的邏輯。
1元券所對應的商品,要選擇用戶對價值感認知高的商品。用戶知道原價,看到優惠價會覺得格外劃算。品牌方面的選擇標準,為A級商品,即占所屬品類總銷量70%以上的單品,業內稱為大量商品。
如日常售價在7、8元左右的品牌咖啡,友客在一場活動中設置為1元券,賣出了以往這款咖啡線下全年的銷量。牛奶、方便面、功能飲料等商品,券核銷率高達80%甚至90%。
5折券則會選擇客單價較高且有價值感的快通貨,且每類商品要有針對的細分人群,比如愛買早餐的上班族、喜歡吃零食的年輕人、愛吃輕食的健身群體等。
一場活動的最后一環,是線下落地。和其他便利店品牌不同,友客便利直到去年,才開始大規模開放加盟,目前其直營門店數量仍接近50%。這意味著,其線下門店與總部的連接更為緊密,聯動更加迅速。
友客便利線下每6-10家門店會分配一個運營來管理,每場活動開始前,運營會前往所有門店中進行宣講,讓店長、店員充分了解活動內容,并針對不同門店情況對活動作出調整。
此外,友客便利店的門店人員、線下IoT自助收銀設備與線上小程序、優惠券緊密聯動,讓友客擺脫了單一依賴線下渠道的境況,實現用戶更精細化運營,提供個性化服務,以提效降本,高效拓展新客流。
舉個例子,消費者在支付寶小程序中被1元券的低脂牛奶吸引,又挑選使用5折券的健身飲料,來到門店中發現搭配的雞胸肉也在做線下打折活動,這樣一整個健身套餐可以一并購買。
友客雖然是一家老牌傳統便利店,但其通過積極且聰明地擁抱數字化,實現“超車”,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尋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數字化方案。像支付寶小程序此類“積木”一樣的工具,擁有多樣的接觸場景、不同的線上產品,可為商家個性定制滿足其針對性需求的解決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線下業態的數字化之路,已經跨越此前單一盲目的廣告投放階段,進入精細化運營的“留量時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