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望:M&A兼并的一些程序和案例
本文為漢能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奚望先生在2007并購重組國際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首先感謝會議主辦方組織此次活動,非常榮幸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今天講的題目是M&A兼并的一些程序和案例。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想知道我們來的這些人,有多少知道漢能這個公司,請舉一下手。估計也就是30%左右。看來還是有進步,上一次的會議演講,我問一下大概有20%左右,今天還是不錯。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一下今天來的這些人事,有多少是企業家?有多少是專門搞M&A財務顧問的?看來大概有20%的企業家,做財務顧問的更少,其他是不是都是律師、中介機構,政府部門,搞不清楚其余的人都做什么,50%以上的人搞不清楚為什么參加今天的會議。
今天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公司,做一下廣告,漢能是專注于中國,主要和美國,跨境高科技行業和投資銀行業務的領先的中間市場,主要從硅谷,美國為背景,一般是留學生、創業者,以前做過投行的,不管是留學生也好,或者在香港、美國,中國人搞的對于高科技有背景的人,其中一部分人,像我自己做過投行,也做過創業,所以對跨境做高科技的,跟企業家一起做投資公司,賣或者買公司,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做得蠻開心的,因為愿意做這個事情,所以做得很不錯,應該是國內前幾名。其他情況大家可以到我們網站看一下。
我們講一下我們的業績,最大案例就是框架,我們賣給分眾,賣的過程當中是作為獨家財務顧問,這個項目由我來主持做的,所以今天我講的案例就是媒體,也是我們所謂的創牌子的項目,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項目,最牛的項目,是05年最大媒體收購,也是歷史以來第二大。還有幾個比較大的收購案子,一個是飛通也是很大的,最近過做了一個叫旺旺,賣給了美國公司,我們做獨家顧問,這是M&A行業。
私募行業,我們也做得比較大,文斯,貓撲,迅雷,這三家恰好在06年被評為前50名最有希望上市成功的VC企業的前五名,其他另外兩名一個是第一名的展信,一個是易才,后面是貓撲,都是我們漢能的客戶,另外兩家是沒有財務顧問,前五名是我們漢能百分之百的市場占有率,我希望在07年看到有50%的占有率,我們拭目以待。我們第一季度已經打響了第一炮。
我們講一下框架媒體的案例。首先想問一下在座一些想賣企業的企業家,你們賣企業或者買企業,你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嘉賓:
我覺得最關鍵還是關心市盈率。
奚望:
剛才都提到最重要的是價格、估值,賣什么價錢,是現金,還是股票,一年還是兩年,還是明天就可以走人,給我現金,一手錢一手貨,看來大家共識就是價格是最重要的。這個觀點我個人認為是正確的。企業家賣公司最關心的問題是估值。就是說我這個公司到底能夠賣多少錢,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最關鍵的問題,往往企業家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值多少錢,就是為什么他們要有財務顧問的原因,也就是為什么世界上大銀行,高盛也好,瑞士銀行也好,還有其他銀行也好,能夠做這么火,高盛每年這么多錢,一個季度賺好幾十億美金,就是因為它做公司,自己資產非常寶貴的時候,因為它們專業不熟悉,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價錢值多少,說句實在話,投資銀行也不知道真正值多少,但是投資銀行比其他企業家更專業一些,至少會給一個比較接近于真實價格范圍的估值,這也就是為什么這些企業家賣公司的時候,愿意付這么多的價錢來雇我們。基本上可以這么說,對于90%以上,如果請顧問來做的話會賣得更好,條件也更好。這是我講的一點。
實際上,我今天演講的開始,我可以簡化一下,買賣公司程序實際上蠻簡單的,太復雜的話你們記不住。實際上三個地方:第一是估值。為什么投行要做很多訓練,投行并不是不是誰都能做,雖然不是一個科學,是一個藝術,這個藝術有很多的經驗和學問,這個要MBA,如果沒有MBA的話,要有很好的本科的學位,名校畢業,學習非常優秀的。第二企業策略非常重要。策略包括你賣給誰,覺得怎么給你好的價錢,怎么創造價值,這就是做M&A比做上市更有趣,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點,光出去賣東西還不行,還要知道行業公司發展的策略,這是蠻重要的,你要是非常聰明的策略家。第三就是咨詢,咨詢包括你做文件,做調查,到處寫賣東西的備忘錄,像我們做企業一樣,光紙上談兵不行,還得把東西賣出去。其他就是協議,協議往往有人說要律師來做就可以了,實際上不是,律師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一部分,律師考慮只是法律的問題,要有這種做M&A,銀行家,在生意上非常有經驗的人才能談得比較好的價格、條件,包括退出機制,無論是股票、現金,還是其他的退出的機制,包括個人以后的條件,都要有專業人員幫你考慮,法律只是一個簡單咨詢問題。但是律師還要雇。我個人認為銀行家是更關鍵,為什么賣企業付費最高是給銀行家,律師賺第二位。今天大家走了以后能記住這三點,就涉及到賣企業最關鍵的三個步驟。
下面我把三個步驟希望能體現在案例的分析上。首先我問一下,有多少人聽說過框架媒體賣給分眾這個案例?也就不過20%,我覺得很驚訝,看到我們做的宣傳不夠。框架媒體是05年媒體里面最大的一個收購案例,業務蠻簡單的,實際上很多人都知道,實際上就是電梯里面的平面廣告,往往因為是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好的生意,我個人認為框架實際上是非常好的一個生意,雖然簡單,并不是技術含量高,個人認為是分眾所有資產里面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原因非常簡單,它更有效。在電梯里面無論是30秒鐘,還是短短15秒鐘,你沒辦法逃避,而且它也不像LCD那種一閃一閃的,最后你也不知道號碼是多少,說得什么東西,而且有時候有不是那么想看,平面廣告不打擾人,觀眾更會注意他。很多人說平面廣告更有效,如果有比較的話,你們可以知道,這是遙遙領先的。
公司的成立和并購的過程,走了這么一個時間表,03年成立,實際上投的時候是04年,我們是第一個投進去的,后來把IDG叫來,我們投進去之后,實際上并不是買新股,買老股,因為有一定的基金,有機構者一些參與,在策略上比較更清楚,團隊上更團結,方向更快,絕對領先。在譚總的領導下,當時他做董事長,后來一看這個生意需要他,他們團隊底下人也要求這么做,就親自上戰場督陣,到了05年6月份左右生意發展很快,已經開始收購股市了,04年11月份投,05年準備收購更多當時6月份還是7月份,我記不太清楚了,分眾上市,因為分眾上市之前沒有辦法做股份。一旦上市之后馬上就開始打電話給譚志,問你們那邊怎么樣,我這邊可以動手了,這個對話就開始了,一開始之后我們應該是在8月份收到信息,一個月價錢談來談去,他覺得值A的價錢,我們應該談得更高,我們覺得應該是C的價錢,我們當時覺得我們的生意應該值3億美金,后來談來談去,我們還是有一個妥協,達成一個協議。10月15日正式協議簽訂,整個作價是1.83億美金出售給分眾傳媒。
這個錢不是馬上付清的,但是結構有一個最低的底線,大概是9600萬,不管我們框架做得多好,有沒有盈利,都要保證有9600萬,除此之外,繼續做一年,如果按照06年業績,比如說做多少盈利,就乘以11位的PE,如果做5個就乘以55,如果做到更高,就按照11倍的市盈率來算,當然也不是沒極限,我們最后設了上線,上線是1600萬,就是說如果框架業績超過1600萬,給我們的價錢還是11倍1600萬的業績,整個算一下的話應該是1760萬,加上現金一共是1.83億萬,如果做到1800萬或者2000萬,價錢也是1.83億,永不封頂,價格已經確定了,這種機制是怎么推出的呢,前面保證的部分9600萬左右,只要交易一結束就要給我們,這是一個底線,整個交易量30%是以現金,其余都是以股票,股票價格是以當時簽字的前兩周的平均價錢定的,當時是24.56元,股票價錢以這個作價。正是因為我們看好了分眾的市場領先者地位,我們強強結合,強者加強者,雙贏,上市之后我們認為股價會增高,有上市空間,所以投資者和創業者都愿意一小部分現金,一大部分股票,當時這個股票還不是高的時候,是24元,果真如此,交易完成之后,股票開始漲,后來漲到30多,40,50,到最后市場占有里90%以上,所以給分眾價錢越來越高,到今天為止,76%左右。中間有超過85%最高價,可以看到整個賣的價錢如果以市值來估算的話,已經超過了5億美金,按照這樣的算法來講,當時第一是估值,第二是策略,第三是執行。策略就是我們選對了買主,做了這么一個非常大的判斷。因為當時我們有競爭,分眾想買,還有投資銀行,其他投資銀行,想說服我們要單獨在市場上市,他們理由就是你市場上市之后,你的估值會更高,現在看起來,真正上市的話,三頭鼎立,三國互相打價格戰,每個也不服誰,互相殘殺的話,也未必真正的市值會高于5、6億美金。所以策略非常重要。選擇最強者和贏者大家聯手,贏了之后股價越來越高,實際上我們覺得是能做到最好的選擇,無論賣家還是買家,都很高興,這是我所提倡雙贏,強者加強,大家都高興,賣者高興,買者高興,投資者更高興。我們作為投資人和財務顧問也非常驕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