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占比多少最賺錢?我和10家飲品店做了測算
你家門店營收,外賣占比能達到多少?
飲品旺季到了,我發現今年身邊不少老板都在關注“外賣占比”:太高太低都不賺錢,而且可能會打亂堂食節奏,影響整體利潤。
最近美團公布了一個外賣“黃金比例”,結合實際采訪,我們一起來討論下:
一家飲品店,外賣占比多少最合理?
飲品店的外賣“黃金比例”是多少?
先來看看我實際采訪到的占比情況:
1. 多數飲品品牌認為,外賣占30%~40%比較合理
廣芳園做過測算,門店外賣按單量來算外賣占26%,按營業額算37%,而相關負責人認為,外賣占比控制在30%~40%之間是比較合理的。
另外,就牛茶、水青顏、豆花先生、滿芬茶飲等品牌的外賣占比來看,多數品牌認為,外賣占比30%~40%是較為理想的狀態。
2. 有的品牌刮風下雨天,外賣能占70%
溫州一家品牌店的情況是:遇到刮風下雨天,外賣占比達到60%~70%,平時外賣占比也常常在50%~60%。
“通常一天營業額在5000元上下,如果堂食、外賣各占一半,外賣營業額2500元,利潤也有25%左右。”他稱,外賣還能在線上起到引流和品牌曝光的作用。
而南京的clip咖啡首店的外賣也占比達7成,為了不影響堂食環境,2店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店老板稱,外賣占比在40%~50%之間,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衡,避免外賣與堂食的沖突。
clip咖啡店的外賣
調查了一大圈,我們可以給飲品店的外賣占比分分類——
大多數飲品門店里,外賣占比達到30%~40%,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比較依賴外帶、外賣的咖啡館、茶飲店,外賣占比要達到60%左右,甚至更高。
對照這組數據,你的門店外賣占比理想嗎?
今年做外賣,要主動找到“黃金比例”
我發現,今年從外賣平臺到個體商家,都在關注外賣占比的問題。
最近,美團公布了一個外賣“黃金比例”:正餐餐廳的外賣占到30%,快餐餐廳的外賣做到50%,可以達到線上線下運營平衡。
美團公布的數據:30/50法則
這是大部分餐飲商家的黃金比例,可以最大化提升效率。
而開飲品店,外賣占比更需要考慮:
一杯產品本身客單價就比較低,今年各種開店成本又一直在上漲,考慮平臺傭金、包裝成本,如果一味去提高外賣銷量,可能成本也水漲船高——看上去營收一片大好,但月底一算,等于沒賺。
而且,外賣對飲品的考驗比較大,天氣、配送、時長等對飲品的口感都有較大影響,想把用戶體驗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不做外賣,幾乎是不可能的,少了一部分增量,更少了線上曝光的機會。
——對飲品店來說,發展到今年,做外賣已經不是一個提高單量的問題,而是需要精確計算出合理的外賣比例,并且有能力控制這一比例,經營才更加良性。
我發現,有一些飲品品牌,正在主動想辦法調節占比,在不同門店都調試出了“外賣最佳占比”。
比如眷茶,外賣的整體占比在24%,但他們會根據不同區域、不斷經營狀況來做調整“干預”,讓外賣占比控制在合理區間。
這些會調節外賣占比的飲品店,是怎么做的?
調節外賣占比,有這些參考思路
1. 新店、新區域,設定外賣目標,重在打響口碑、排名
不算是新店還是開拓新區域,線上是個有效的發聲口。
拓展新區域時,首先要給門店定個外賣“小目標”,并且通常會略高于品牌整體的外賣占比。
這樣設定有兩個目的:
確保這家店的盈利需求;
測試這個“小目標”會有多少單,累計多少排名、好評,基于此做品牌口碑。相當于利用外賣線上引流的屬性,迅速打開市場。
2. 商圈做外賣,占比跟著利潤走
門店如果開在商場、商業街,要考量商場的保底租金和經營扣點,加上外賣平臺的抽成,這樣一來,如果外賣量過高,并不一定最終利潤就高。
保證利潤,就需要調整外賣的策略,讓外賣占比隨著利潤變動。
對于一些直營門店來說,就可以采用外賣引流,通過活動、抬高起送價等平臺機制,把流量盡可能地導入附近的另外一家門店。
3. 大店優先堂食體驗,可分流部分外賣到周邊門店
眷茶運營總監郭建超認為,今年大家都在追求平效,對于一些核心商圈的大店來說,堂食客流量依然很高的情況下,可能會舍棄一部分外賣,突出堂食的服務體驗。
突出堂食的服務體驗
對于這部分門店的外賣,眷茶的做法是,引流到附近商圈其它客流量相對較低的門店,另外,品牌也在周圍考慮設置專門的外賣店,成為大店外賣的補充。
廣芳園就有很多門店面積較大,為了在空間設計上照顧到消費體驗,堂食普遍占比比較高。
4. 效益不好,外賣先設個30%的目標
茶飲門店很難保證家家都是區域TOP1,對于一些生意需要力爭上游的門店來說,不管是堂食還是外賣都要做業績提升。
不管是堂食還是外賣都要做業績提升
對于這樣的門店,郭建超認為,在分析完商圈、門店基本狀況以后,可先圍繞30%的占比做外賣專業化運營,基于這樣的目標,去做商圈的深度的傳播,提升單量。
結語
采訪中發現,很多茶飲店老板,提起外賣心情復雜:平臺抽成、利潤的壓縮,或是成本增加,都讓人壓力山大。
那些能和外賣“和平共處”的飲品店,都在不斷根據經營情況做出調整,能賺錢,也能為在線上為門店引流。
很多時候,開店不能只看外賣單項盈利狀況,應該看把經營看成一盤棋,讓盈缺在整體中達到平衡。
外賣“黃金比例”,也許沒有確切的答案,只有不斷的動態調整,才能無限接近合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