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東北擬開28座購物中心,沈陽成“熱門”城市
來源/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拾一
編者按:站在時代更迭、城市更新的浪潮之下,商業年年在變,并無時無刻不在考驗我們的“隨機應變”。
去年因疫情影響,不少購物中心紛紛推遲開業,引發2021年的積累爆發。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新開業的商業項目數量為273個(不含專業市場、家居商場、酒店及寫字樓、純商業街區,商業建筑面積≥2萬方),同比去年上漲65%。預計在2021年全年的新增開業數量將迫近500家。
結束2021年的“緊張”與“興奮”,2022年全國新商業項目供應情況如何?各個企業將如何展開實力競爭,搶占市場份額?有哪些頭部商業項目值得關注和期待?行業將呈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基于此,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盤點了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華北/西北/東北全國七大區域(不含港澳臺)2022年擬開業的商業項目,以供行業參考。
本期關注東北地區。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四省市計劃2022年開業的商業項目共計28個(不含專業市場、酒店及寫字樓,商業建筑面積≥2萬方,且不含未披露或開業時間不詳的項目),新增商業建筑面積超223.6萬方,平均單體建筑面積超過8萬方(哈東萬達廣場與哈爾濱孔雀時代廣場為存量改造,不計入新增商業面積)。
沈陽數量、體量均領跑,省會城市成為商業熱土
從開業數量上看,東北地區2022年擬開業項目最多的省份是遼寧省,擬開業商業項目為13家;吉林省緊隨其后,擬開10個購物中心;黑龍江省則擬開5個購物中心,位列第三;內蒙古東部擬開購物中心最少,僅有1家。
從城市分布來看,省會城市依然是商業熱土,遠超省內其他城市。而三大省會城市中,沈陽在開業數量位居榜首,擬開業購物中心達10家;長春擬開業購物中心7個;哈爾濱擬開業購物中心4個。除了三大省會城市,大連擬開業購物中心3個;通化擬開業購物中心2個;大慶、白山、興安盟擬開業購物中心各1家。
從新增商業項目體量上看,依然是沈陽領跑,新增商業建筑面積超85.8萬方;排名第二的為長春,將新增65萬方;然而第三名并非開業數量排第三的哈爾濱,而是將新增22.7萬方的大連;哈爾濱以新增21萬方位列第四。大連實現“翻盤”的原因在于,哈爾濱4家擬開業購物中心里2家大體量的購物中心均為存量改造(哈東萬達和孔雀時代)。除此之外,其余城市新增體量均為超過20萬方。
2022年,西北地區擬開業的28個購物中心中,規模在2至5萬方(含2萬方,不含5萬方)的有9個,占比32%;規模在5至10萬方(含5萬方,不含10萬方)的有7個,具體占比約25%; 10至15萬方(含10萬方,不含15萬方)的有7個,占比約25%;15萬方以上(含15萬方)的有5個,占比約18%。
對比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去年年末所統計的“2021年東北地區擬開業的商業項目”數據,可以發現,2022年東北擬開業商業項目數量明顯有所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東北地區實際開出的商業項目實則遠低于原計劃,這其中,一部分因未及時完工或招商不利不得不延緩開業;還有很大一部分則成為了開業時間“明年復明年”的爛尾項目。
一線商業品牌已在“在路上”,東北商業進入“大牌時代”?
一直以來,提到東北地區,就避不開“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評價。從數據來看也印證了東北地區商業的“冷清”,從2022年擬開業的商業項目上來看,橫向對比,在全國七大區域中,東北地區新開項目數量是最少的,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數年。
可以發現,在東北地區多數城市中,本土開發商延續著強勢表現,以吉林省為例,9個2022年擬開購物中心,半數以上商業項目是由本土企業開發,以吉林大眾置業集團為例,除了二道活力城,其開發的北湖魔都活力城、摩天活力城二期、星光活力匯等項目都處于在建狀態,有望在未來2、3年內建成開業。
雖然在建項目不少,但本地開發商們的日子過的也并不舒坦。作為吉林省會城市但長春就在在近兩年接二連三的遭遇商場停業潮,前有重慶路活力匯因經營不善閉店停業,后有中東七彩城沒有熬過疫情沖擊……
事實上,這也是東北地區商業的縮影。而相比于長春等省會城市,在牡丹江、鞍山、丹東、盤錦、通化、四平等城市,更多的大型商業項目往往以“爛尾”告終,或建成數年始終無法開業,或直接在建設階段“卡殼”。比如號稱具有國際水準的鞍山莊士中心城,建成已有近5年時間,至今仍未開業。類似的項目不勝枚舉。
不過,東北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機遇與困境并存。近年來,面對著日益飽和的一線城市高端市場,一線商業品牌們開始尋求開拓新一線城市和潛力二線城市。而東北地區的三大省會城市也因此迎來了從南邊吹來“暖風”,這些向下的進擊的高端商業品牌,一方面推動著二線城市高端商場進化,另一方面,也在改變著所進城市的商業格局。
可以發現,沈陽2022年擬開業的商業項目中,不乏華潤、龍湖等商業巨頭的身影。同樣,長春也吸引了這些外來企業,據了解,龍湖天街已簽約落位凈月區,中糧大悅春城也有望落位寬城區,而老牌商業企業太古集團也被傳出和凈月區合作。
相比于本地企業所開發的項目,這些高端商業往往擁有更加優秀招商運營能力。或許在未來幾年里,隨著這些高端商業項目的落成,將會為東北地區引進更多的高端品牌、首店品牌。
整體來看,外來開發商的到來,無疑將進一步促使東北商業加快進化腳步,改變老牌本土商業大多固守陳規的現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來和尚”能否“念好經”仍是未知數,比如將在明年開業的哈爾濱孔雀時代廣場,就是由原來的哈西吾悅廣場,從哈西吾悅廣場正式到本土企業黑龍江君貴從吾悅接盤,不過短短數月。
在寒冷的東北商業“土地”上開出花并非易事。華潤系、龍湖系、中糧系等一線品牌的項目能否成功,不止需要品牌力,對于當地商業的解讀與優秀的運營力同樣很重要。
來勢洶洶的外來商業品牌與升級求變的本土地產企業,未來5年,東北商業是否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2022年東北區域擬開業商業項目統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