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實體店陣亡名單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牧之
2022年,實體零售關店潮仍在繼續。
新冠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依舊看不到結束的曙光。疫情的不斷反彈致使線下消費需求更加疲弱,市井長巷的商鋪鱗次櫛比,但已不見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關店止損,滿是煎熬之后的無奈,雖有著壯士斷腕般的悲壯,卻又是最明智的選擇。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2022年開年至今不足三個月,就有26家超市大賣場門店、5家百貨門店、幾十家餐飲門店以及家居、美妝、奢侈品、影院等眾多實體零售門店已經或即將閉店停業。2021年的關店勢頭,在2022年依舊延續。
2022年最新實體店閉店名單:
超市:業態老化
曾幾何時,沃爾瑪和家樂福是超市大賣場領域的標桿,有著舉足輕重的行業地位。但在行業趨勢面前,過往輝煌與昔日榮光都難以逆天改命。
2021年,各大超市零售企業營收下降、凈利暴跌,超市大賣場行業呈現整體業績承壓,大面積虧損的不利局面。各大巨頭紛紛放緩開店步伐,關店止損也成為常態。
其實,沃爾瑪和家樂福的關店動作早就開始了。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2020年,沃爾瑪在華累計關店約80家;2021年,沃爾瑪又關30余家;進入2022年,沃爾瑪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又關閉了7家大賣場,其給出的關店原因基本都是“租約到期”。
家樂福方面, 2022年以來已經連續關閉四家門店,包括家樂福北京中關村廣場店、南昌上海路店、廣州萬國店、重慶沙坪壩店。而在2021年,家樂福在全國關店超20家。家樂福方面給出的關店原因毫無意外,也是“租約到期”。
的確,二十一世紀初的幾年是超市大賣場的高速拓展期,這與中國經濟騰飛及城市化進程同頻。而超市大賣場的租期一般在15年到20年,如此算來,近兩年出現大賣場因租約到期而產生的關店潮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租約到期也只是表象因素,更為關鍵的則是任何事物都無法逃脫生命周期,大賣場已然式微,業態逐漸老化,這是無法逃避的宿命。
曾經的大賣場幾乎都是占據城市核心商圈的黃金位置,面對如今高企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和物業成本,客流下滑、業績承壓的大賣場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起的。所以,在租約到期之后,順水推舟閉店止損,撤出城市商圈的核心位置不失為明智之舉。
撇開疫情影響以及線下消費疲弱等共性不利因素,大賣場還面臨著諸如盒馬、七鮮、生鮮傳奇等創新型對手的步步緊逼以及社區團購、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配送平臺的迭代競爭。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超市大賣場顯然大勢已去。
不過,在下沉市場,大賣場業態依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連鎖超市經營情況報告(2021)》顯示,即便是疫情發生的2020年,大賣場在三四線城市可比門店同比銷售增長率遠遠超過小超市。
撤出高線城市核心商圈,殺向低線城市和下沉市場,這是大賣場不得不遵循的商業規律和周期宿命。
百貨:行業式微
2月17日晚,新世界百貨成都店官微宣布,將于3月20日正式停業閉店,原因系租約到期,業主不再續約。在這之前,新世界百貨已于近年來陸續關閉了大連、沈陽、武漢等多家經營不善的門店。
3月1日,開業11年之久的許昌大商新瑪特總店也正式停業閉店。據悉,其閉店原因是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
3月14日,SM百貨天津店正式停業。其實,這并不是SM百貨在華首次關店。早在2021年8月底,SM百貨重慶店就已停業閉店。
重慶遠東百貨大都會店也將于4月18日正式閉店,原因也是租約到期,其實,經營難以為繼是關鍵所在。
此外,因薩德事件而敗走中國的樂天集團,也宣布將于上半年關閉中國總部,而將重心轉向東南亞。
2022年開年不到三個月,就有5家百貨門店已經或宣布停業閉店。其實,從2012年客流出現負增長之后,中國百貨業就已經進入衰退期,關店潮也隨之而來。
僅2014年,百盛、中都、王府井、馬莎等百貨品牌就關店超200家;2015年,萬達百貨關店40余家;2017年,銀泰百貨賣身阿里;2019年,萬達百貨賣身蘇寧。而在這期間,百貨行業式微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中國百貨業有過一段輝煌時期。但是,隨著新模式的不斷迭代、新業態的層出不窮,尤其是電商的毀滅性沖擊,傳統百貨的根基被動搖了。
近年來,老牌百貨不斷通過閉店、調改、轉型等各種方式謀求涅槃新生。這些百貨商場雖然有著體量小、物業老舊、硬件硬傷等諸多問題,但好在其商業位置絕佳、交通優勢明顯,一旦轉型調改到位,依舊具有強大的客流吸附能力。
尤其是在數字化助力之下,銀泰、天虹都已打磨出轉型的成功案例,給傳統百貨業帶來了一抹曙光。
結語
正所謂,寒極必暖,否極泰來!
疫情方面,正如張文宏醫生所言,目前這波疫情雖然兇猛,但確是倒春寒,終將不會長久。政策方面,國家已經從政策層面通過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監管手段,為零售行業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特別是幾天之前,李克強總理強調,對于特殊困難行業,國家已經出臺了40多項扶持政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也顯示,1-2月份國民經濟恢復好于預期,呈現出了真正的暖意。
對零售行業來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