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興起鮮花即買即送熱潮 即時零售異地鮮花訂單同比增長76%
8月4日七夕節當天,國內鮮花市場迎來消費高峰。零售平臺美團的數據顯示,七夕前兩天,禮品花束訂單量環比上周上升近300%,七夕當天截至中午12點,各類鮮花商品訂單量較前一天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近年來,鮮花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鮮花線上市場的銷售規模就達到896.9億元,預計2022年會進一步增長至1086.8億元。
在經歷了數年“網購鮮花”與“本地買花”的競爭后,鮮花市場迎來了新的變化。多方數據顯示,在即時零售業態的推動下,趕在七夕當天“線上購買”新鮮鮮花,再通過本地門店送花上門,成了主流消費形式。
“每年到了固定節日都得送鮮花。”上海消費者王元說,“之前都是得算好日子,提前在網上下單,現在方便了,都是‘外賣’點花,直接從店里送過來。”
即時零售+鮮花的普及,不僅方便了在一起過七夕的情侶,也推動了鮮花市場中異地訂單的迅速發展。
美團的數據顯示,截至七夕當天中午12點,平臺異地鮮花訂單同比增長76%,近期異地鮮花的訂單量已經突破百萬單。其中,北京和天津、上海和杭州、廣州和深圳、成都和重慶均是異地鮮花互相下單最高的城市。
年輕人異地送花訂單占比超7成
8月3日,家住上海的張翼提前收到白玫瑰和滿天星,這是身處外地的男友通過外賣送來的。因為異地工作加之疫情影響,他們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見面。為了維系感情,男友經常通過外賣送禮物,“這是我今年第四次收到男朋友的鮮花了。”張翼表示。
在中國,類似張翼的異地戀群體規模龐大。據南都周刊的《現代中國長距離戀愛調查》,80%的參與者表示曾經有過異地戀經歷、或正在進行異地戀。
異地情侶彼此通過禮品表達關心成為“情感剛需”,異地送花的需求也愈發普遍。據澎湃新聞報道,在武漢疫情期間,就有援鄂的醫護人員委托外賣小哥,偷偷給同樣在抗疫一線的愛人送上一束花。
隨著即時零售業態的普及,今年以來,異地鮮花訂單量進一步保持高速增長。美團數據顯示,截至七夕當天中午12點,平臺異地鮮花訂單同比增長76%,近期異地鮮花的訂單量已經突破百萬單。
從消費群體年齡段看,“90后”“00后”成為異地鮮花的主力軍,訂單占比超7成。從消費群體性別看,男性、女性消費者的下單比例基本持平。
在部分城市,女性在送花這件事上較男性更為主動。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重慶、成都、貴陽、長沙、哈爾濱成為女性下單異地鮮花占比最高的城市。其中,重慶的異地鮮花訂單中近6成來自女性消費者,占比居全國第一。
西安、鄭州、上海、杭州、南昌是男性收到異地鮮花比重最高的城市。其中,西安收到的異地鮮花中,男性占比近6成,居全國第一。
▲美團數據顯示,年輕人成為異地鮮花下單的主力軍
北京、深圳、廣州、成都、上海下單異地鮮花最高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是異地戀群體規模最大的區域。據某婚戀網站數據,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目前處于異地戀的人群比例均超過10%,“雙城生活”已經成為該地區情侶的普遍現象。
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也是通過外賣平臺下單異地送花的最高頻群體。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北京、深圳、廣州、成都、上海是下單異地鮮花最高的五座城市。
▲美團數據顯示,北京異地鮮花下單量居全國第一
其中,北京與天津,廣州與深圳,上海與杭州,是互送異地鮮花最多的城市。相較其他地區,北上深廣也是異地鮮花“逆差”最大的四座城市——它們下單給其他城市的鮮花,遠高于收到的鮮花。北京的異地鮮花“逆差”居全國第一,收到的鮮花比送出的鮮花少了33萬單。
重慶、貴陽、長沙、昆明和成都,則成為鮮花“順差”最高的前五城市。其中,重慶的異地鮮花“順差”居全國第一。重慶的鮮花訂單主要收到來自成都、深圳、北京、上海、廣州。
對于鮮花市場的相關發展,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即時零售等新業態的發展,縮短了異地戀群體的距離感,不論是七夕送鮮花,還是日常送奶茶、送口紅,已經成為異地戀情侶表達感情的普遍行為。就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未來的時間里,異地鮮花市場規模仍將維持高速增長態勢,并且推動相關本地鮮花供給市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