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供應鏈獲8億融資,悶聲發大財?
本期看點:
1、蜀海供應鏈獲8億融資
2、流量制勝逐漸向供應鏈制勝轉變
3、火鍋老板該如何跟上形勢?
1
蜀海獲8億融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門店掙扎求生的同時,資本卻對食材供應鏈持續加碼。
近日,蜀海供應鏈(以下簡稱蜀海)宣布完成共計8億元的B輪融資,該輪融資由中銀投資、中墾基金和華潤大消費基金聯合領投,君聯資本追加投資。
這對于低迷的餐飲市場,無疑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
大家對蜀海并不陌生,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前身是海底撈供應鏈子公司,也是“撈系帝國”中混得比較好的一員大將。
2007年開始進行獨立運營,2011年蜀海供應鏈正式成立。此次上海疫情,海底撈聯合蜀海供應鏈,保供工作業績十分亮眼。
從“速凍供應鏈第一股”千味央廚的財報也能看出端倪:
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收6.49億元,同比增長14.23%;凈利潤為4575萬元,同比增長25.43%。可以看到,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雖然餐飲大環境被陰霾籠罩,但餐見君發現,那些供應鏈端成熟的火鍋企業,竟實現了逆勢上揚——
火鍋黑馬朱光玉火鍋館,之所以短時間實現全國各大區的布局,主要是是因供應鏈先行,強大的產品供應庫也是他們持續創新的發動機;
餐飲供應鏈優勢也是資本方青睞的核心要素之一,比如巴奴、珮姐等這些資本追逐的熱點,首先是商業模式清晰,其次是盈利模式好,另外就是供應鏈了;
還有沖刺IPO的老鄉雞,上游養殖業、屠宰加工和零售業,撐起了老鄉雞的盈利。換句話說,老鄉雞沖刺IPO,“底氣”并不來自于餐飲門店端,而是背后的供應鏈......
2
流量制勝逐漸向供應鏈制勝時代轉變
俗語說,無利不起早,貪黑必有因。
尤其對資本而言,起早貪黑無非一個“利”字,這兩年餐飲供應鏈融資的案例很多,足見其廣闊前景。
資本盯上餐飲供應鏈的原因,大致有這么三個。
首先,餐飲供應鏈企業開始品牌覺醒。
中國最早一批做品牌的企業,基本是制造業,像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之類,無論國企民企,都很有品牌意識,那時候投放渠道也比較單一,中央電視臺算是廣告必爭之地。
但餐飲供應鏈的廣告則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彼時尚未興起,一方面利潤太低,根本打不起廣告,如今線上推廣渠道逐步多元化,很多餐飲供應鏈企業開始多維度自宣,品牌打出去,受眾也逐漸廣泛起來。
其次,餐飲供應鏈企業被終端門店品牌反哺。
之前的餐飲供應鏈,只要不針對C端,基本都是退居幕后的角色,甚至有些餐飲品牌還會對自己用哪個品牌的供應鏈諱莫如深。
如今,隨著品牌的急速擴張,連鎖化進程的加快,供應鏈重要性的日漸凸顯,“幕后大佬們”也漸漸浮出水面。
像與百勝中國合作20年的寶立食品,目前知名客戶還有喜茶、星巴克;像與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奈雪的茶合作的田野股份;再如為肯德基、盒馬、海底撈提供烘焙產品的千味央廚。
當然,還有上文提到的蜀海,為太二酸菜魚、遇見小面、費大廚辣椒炒肉等上百家餐飲品牌提供服務。
第三,供應鏈渠道多元化。以前的餐飲供應鏈,出貨渠道比較單一,要么分發經銷商,要么提供門店。
如今,隨著互聯網電商的崛起,出貨渠道也變得多了起來,除了各種電商平臺,還能通過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平臺出貨。
出口即入口,出的是貨,入的是流量。
一言以蔽之,資本看上的,正是餐飲供應鏈攫取流量的能力。
3
三點建議,火鍋老板該這么借勢
我們先明確一個前提,當下的餐飲市場,已經開始從流量制勝時代逐漸向供應鏈制勝時代轉變。
道理很簡單,你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大量流量,一旦這些流量傾瀉而入,你靠什么接?
說白了,要想不被流量沖垮,背后必須得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當然,服務也不能忽略,但于餐飲而言,產品是第一要務)。
第一、依靠供應鏈。如果你體量不大,不妨多找幾個供應鏈廠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從中選取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也能掙到錢。
第二、合伙供應鏈。對于有分店的火鍋店而言,以入股形式與供應鏈合作也不錯,一來能自己把控,二來能拿到更低價、品質更高的產品,像羊荘胡同就是這么玩的,成本低的好處,不言自明。
第三、自建供應鏈。一些大型火鍋店或大型連鎖品牌會自建供應鏈,一方面能自我把控品質、做出品牌差異化,二來供應鏈還能獨立運營,為其他品牌提供產品,蜀海就是個例子。
寫到最后
這幾年,餐飲供應鏈逐漸走上臺前,走到聚光燈下,是現象,也是趨勢。
餐飲供應鏈融資不是個例,未來還會更多, 但作為火鍋老板你要明白,融資雖跟你沒啥關系,但趨勢一定與你相關。
如何利用好供應鏈提升自己、擊敗對手,值得三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