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頻陷侵權指控 山寨之路能走多遠?
來源/鰲頭財經
撰文/寧曉敏
名創優品又惹麻煩了。
近日,名創優品因專利糾紛惹上了官司,被索賠2000萬元。
實際上,上述訴訟只是名創優品糾紛中的冰山一角。正因如此,名創優品被貼上了“名優不優品”的標簽。
作為名創優品的創始人、實際控制人葉國富,對于山寨的回應是,在設計界,從來只是相互借鑒,沒有模仿。
草根逆襲,葉國富有一個美好地宏偉計劃,即“百國萬店千億”。目前,百國已經實現,萬店和千億還很遙遠。
名創優品發布截止2022年6月30日財年的年度業績公告。2022年財年,名創優品營業收入100.86億元,同比增長11.2%。
拼多多等快速崛起,新玩家不斷涌現,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護城河”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01
再陷侵權風波山寨帽難摘
名創優品又卷入了侵權風波中,這一次,被索賠2000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近日,瑞旻實業(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瑞旻實業)與東莞達諄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達諄實業)、名創優品(廣州)有限責任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一審裁定書公開。瑞旻實業向法院起訴稱,其為“具有緊直牙線的牙線棒及其制造設備和制造方法”專利的獨占實施被許可人,目前,該專利處于有效狀態。名創優品與公司曾存在合作關系,接觸了公司的專利及專利產品。名創優品與達諄實業惡意串通,仿冒公司的專利產品。瑞旻實業請求法院判令名創優品、達諄實業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公司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共計2000萬元。
達諄實業曾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被法院駁回。此前,瑞旻實業因此案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法院凍結了名創優品銀行存款300萬元、達諄實業銀行存款200萬元。后來,經達諄實業申請,法院解除其200萬元財產凍結。
此案的最終結果如何,有待法院最終判決。一直以來,市場對名創優品的侵權、山寨印象深刻,名創優品也因此風波不斷。
涉及侵權插畫家白關風波始于2016年,當時,白關發現其《極簡動物園》系列被名創優品印在本子上出售,遂向法院起訴維權。2017年3月,一審法院判決白關勝訴,責令名創優品停止銷售、賠償經濟損失8萬元,并公開賠禮道歉。
對此,名創優品不服,提起上訴。此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最終,二審法院一錘定音,維持原判。2018年2月,不得不低頭的名創優品發布了道歉函。
同在2018年,諾米品牌起訴名創優品旗下NOME家居商標侵權。家具品牌PIY創始人沈文蛟發文稱名創優品旗下MiniHome品牌抄襲PIY的NUDE衣帽架。
去年4月,設計師李棟反映,自己設計的圖案在未經許可被名創優品用在了帽子上。
名創優品陷入的外觀設計專利權、著作權權屬等糾紛還有不少。去年以來,僅外觀設計專利權一項,公司就5次卷入糾紛。
愛企查顯示,名創優品經營方(廣東葆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涉及立案信息101條、裁判文書96份,涉及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商標權等糾紛。知名產品曼秀雷敦、樂扣樂扣等曾起訴名創優品侵害外觀設計等。
目前,名創優品旗下公司注冊了超120枚商標,公布了超180件專利信息,但僅有一件發明專利。去年10月,公司MINISO的隱形襪專利被法院判定不具備創造性。
名創優品自2013年成立以來,市場對其“偽裝成日本品牌的中國品牌”“logo山寨優衣庫,商品山寨無印良品”等質疑聲音從未停歇。從logo到產品,公司無不被指“抄襲”“山寨”。
如今,名創優品又被指專利侵權,其山寨的帽子恐怕很難摘掉。
02
百國萬店千億夢難圓
盡管名創優品訴訟纏身,但這似乎并不影響葉國富的百國萬店千億夢想。
2013年,葉國富在廣州一條步行街開出了第一家“十元店”,自此開始,他在全球瘋狂復制,目前在全球布局了5199家“十元店”,締造了他的人生傳奇。10年間,名創優品在國內品牌雜貨零售的市占率居行業之首。
葉國富的傳奇,源自出人意料的營銷,比如備受爭議的刻意營造日本品牌形象、蹭馬云、王健林及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的熱度等,還砸下重金請應采兒等明星代言,烘托出高端、高顏值、高品質氛圍,而實際售價則是低價格,給人的印象是真正的“物美價廉”。
名創優品于2020年10月15日登陸紐交所,今年7月13日登陸港交所。
經營業績方面,2019到2021年,名創優品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3.95億元、89.79億元、90.72億元,明顯滯漲。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分別為-2.91億元、-2.62億元、-14.15億元,三年合計虧損19.68億元。
2022年,名創優品實現了扭虧為盈,營業收入100.86億元、凈利潤6.38億元。不過,這份看上去不錯的成績單也有隱憂。從單季度營業收入看,2021年9月30日至今年6月30日(一個完整財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6.54億元、27.73億元、23.41億元、23.18億元,同比變動28.09%、20.68%、5.01%、-6.26%,同比增速逐季放緩,三四季度的營業收入環比還在減少。
營業收入下降,主要源于國內表現不盡人意。四季度,名創優品及TOP TOY共閉店720家,公司GMV損失超7億元。僅4月,名創優品閉店數量便達到了380家,占名創優品中國區門店數量比例的12%。
同期,國內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至15.33億元,其中名創優品品牌同比下降23%,其他業務同比下降47%,僅TOP TOY品牌營業收入同比上升。
盡管名創優品海外收入全年達到26.4億元,同比增長48.5%,但仍然具有不確定性。公司部分海外國家的加盟和運營存在關店、暴雷等問題,全球擴張之路風險隱現。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名創優品的營業收入曾突破180億元。
2017年,雄心勃勃的葉國富也公開表示,到2019年,名創優品將進駐100個國家、開設萬家門店、年營業收入達到千億。2019年,葉國富又將這一計劃延長至2022年。
顯然,今年,這一計劃也不可能全部完成。目前,除了名創優品成功進入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其余兩個計劃均未完成。目前來看,萬店之路只走了一半,千億計劃則是遙不可及。
如今,名創優品的危機已經來臨。名創優品的策略是,“萬店”讓品牌更多地觸達消費者,但店多了會分攤客流量,導致單店坪效下降。2022年,公司單店收入較2021年持平,為190萬元左右,2019年則為27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名創優品自身的根基也開始松動。一直以線下門店為銷售模式的名創優品開始發力電商,近兩年間,線上營業收入占比已達10%。這,似乎在搶奪線下加盟商的蛋糕,或將擾亂運營了10年的價格體系。
名創優品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除了拼多多等巨頭外,阿里巴巴開出“線下1元體驗店”,晨光文具(603899.SH)、凱藍集團旗下TheGreenParty、紅杉資本與今日資本投資的NOME、韓尚優品、熙美誠品、KIKI等均在進擊精品集合店,與名創優品展開廝殺。
名創優品的山寨之路還能走多遠?萬店千億只會是一個夢想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