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奈兒董秘寧文被證監會警示 監管背后誰該擔責?
來源/鰲頭財經
撰文/寧曉敏、屠玲
1月6日,因為關于抗病毒抗菌面料信批不完整,安奈兒(002875.SZ)剛上任5個月的董事會秘書寧文收到深圳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
5天后,1月11日,安奈兒舉行董事會換屆選舉,“帶病”的寧文不但依舊是董秘,還成了公司董事。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向鰲頭財經表示,“安奈兒董秘發布信息絕不是個人行為,甚至有背鍋的嫌疑。”
這一幕是如何發生的?
大肆宣傳“抗病毒”技術
當下,凡是與“抗病毒”沾上邊的上市公司,幾乎都成了二級市場上的“香餑餑”。
2022年8月22日,安奈兒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安奈兒研發設計有限公司與水木聚力接枝新技術(深圳)有限責任公司約定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從事電子束接枝技術在抗病毒抗菌面料領域的商業應用。
公告中解釋,電子束接枝制備抗病毒抗菌功能紡織品技術具有廣譜高效抗病毒抗菌、安全性和長效性的特征,能夠廣譜消殺各類有包膜病毒、細菌和真菌;該技術屬于純物理消毒,不同其他的“共混”和“噴涂”的消毒方式,能夠有效避免抗菌劑脫落而對人體或環境帶來危害的風險,不存在二次污染;該技術制備的紡織品經過150次水洗后抑制率超過94%,遠遠超過國家行業標準中對抗菌有效性最高等級(AAA)的要求。
同時,電子束接枝技術經過了擁有中國最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研究機構的權威認證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成果鑒定,認為該技術具有獨創性,項目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不過,安奈兒也表示,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目前仍處于測試改善階段,應用及市場前景尚待明確,對公司當前經營業績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此時,安奈兒的“抗病毒”技術還未引起市場波動,公司或許是“不甘心”,又想出了一個“妙招”。
10月26日,安奈兒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檢測報告》,檢測結果表明安奈兒水木獨有的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對痘病毒抑制率超過99%。
公告稱,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不僅對抗擊痘病毒有效,對包膜類的病毒、細菌、真菌都具有殺滅作用。
所謂“痘病毒”是一種磚形或橢圓形病毒,基因組中具有大的雙鏈DNA。它會導致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疾病。一般來說,痘病毒感染的常見癥狀包括病變、皮膚結節或播散性皮疹的形成。
此外,痘病毒由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人和材料而傳播。一些痘病毒如天花病毒不再在自然界中出現。但其他痘病毒仍然會引起猴痘病毒、orf病毒和傳染性軟疣等疾病。
顯而易見,即便真的是抗“病毒”,也是抗“痘病毒”,但絕對不是“新冠病毒”,公司卻未強調哪種病毒,讓公眾直觀以為是“新冠病毒”,大打擦邊球。
銷售費為研發費近16倍
此后,安奈兒還在多次《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披露抗病毒抗菌面料有關情況。
受持續的消息影響,從2022年11月份中旬開始,安奈兒原本8元/股左右的股價坐上了火箭,11月24日至12月2日,公司獲得了7個漲停板。
股價瘋漲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2022年12月1日,安奈兒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12月5日,安奈兒在回復函中并表示抗病毒抗菌有效性的檢測是相關檢測機構依據相關準則在實驗室環境下進行的,檢測結果得出依賴相關準則所要求的實驗路徑和方法。實際生活的場景復雜多變,與實驗室條件未必相同,存在抗病毒抗菌面料對包膜類病毒、細菌、部分真菌的實際抑制效果與檢測結果有差異的風險。
事實上,安奈兒有意在秀公司的研發“肌肉”,但實際投入卻不多。
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安奈兒研發費用分別為3185.86萬元、3468.48萬元和2526.5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51%、8.87%和1.66%。
而同期,安奈兒銷售費用達6.27億元、5.78億元和3.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8%、-7.82%和-6.44%。
以2022年前三季度為例,安奈兒的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的近16倍。
監管部門的眼睛是雪亮的。2023年1月6日,安奈兒公告稱,近日收到深圳證監局下達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查,公司未客觀、完整反映抗病毒抗菌面料項目實際進展情況、量產時間以及抗病毒抗菌面料的抗菌效果,未充分提示該項目在實現量產、專利申請和抗病毒抗菌效果等方面的風險,信息披露存在不準確、不完整的問題。
最終,深圳證監局認為,安奈兒董事會秘書寧文對上述問題負有主要責任,決定對安奈兒寧文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需要關注的是,寧文2022年8月才擔任董事會秘書,被警示時才任職5個月。
然而,董秘被警示,安奈兒實際控制人曹璋、王建青夫婦就能置身事外?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向鰲頭財經表示,上市公司對外發布的公告需要經過董事會審議通過,而且在投資者接待活動中,董秘雖主要發言,但一般有企業更大高管在場。“安奈兒董秘發布信息不太可能是個人行為,甚至是在‘背鍋’,公司實控人等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盡管被警示,安奈兒股價依然高居不下,截至1月11日收盤高達28.92元/股。
已連續近三年虧損
安奈兒是否真在炒作股價還不能完全判定,但公司高管卻通過減持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22年4月至5月間,安奈兒董事、副總經理龍燕,實際控制人王建青和董事徐文利先后拋出了減持計劃。
其中,龍燕計劃減持381059萬股,從結果來看,其減持了381000萬股,已屬于“頂格減持”。
從時間上看,龍燕三次減持中,除了一次發生在9月,其余兩次都發生在11月,分別為18日和21日,這兩天安奈兒均收獲漲停板,其減持均價為9.26元/股和10.19元/股。
不過,龍燕還沒有賣到最高點。
王建青或許更加追悔不已,因為她減持的時間在6月7日,減持均價為8.62元/股。
而徐文利在11月22日和25日進行了減持,減持均價都超過了11元/股,而其他減持數量完成了最高計劃約96%。
有意思的是,2023年1月11日,安奈兒發布的關于董事會、監事會換屆完成及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公告顯示,王建青、徐文利和龍燕均在此次換屆過程中屆滿離任。
同時,5天前被警示的寧文,本應還在“見習期”內,這次換屆再次擔任安奈兒董事會秘書,而且還成為非獨立董事。
安奈兒高管在減持套現方面是一把好手,但在經營上卻有不同。
資料顯示,安奈兒是一家主營中高端童裝業務的自有品牌服裝企業,旗下擁有“Annil安奈兒”童裝品牌,主要從事童裝產品價值鏈中自主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品牌運營推廣及直營與加盟銷售等核心業務環節。
從2020年開始,安奈兒持續陷入虧損中。2020年和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2.57億元和11.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6%和-5.67%;凈利潤分別為-4681.59萬元和-302.9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11.16%和93.53%。
2022年前三季度,安奈兒營業收入達6.74億元,同比下滑17.17% ;凈利潤虧損1.54億元,同比驟降1634.83%,已連續近三年虧損。
安奈兒高管將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到疫情,但事實上公司2019年凈利潤就已經接近腰斬。
今后,安奈兒如何提振業績尚不可知,黑科技“抗病毒”產品能否對業績帶來提升,還得等到真正量產后才能知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