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零售預計2022年歸母凈虧損達到170億-190億
出品/聯商網
撰文/CC
頭圖/國美控股集團
日前,國美零售在港交所公告稱,預期2022年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將下滑約55%至65%之間,歸屬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預期將在170-190億元之間,而去年同期虧損為44億元。
據悉,國美零售預期,2022年該集團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將下滑約55%至65%之間,歸屬予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預期將在人民幣170億元至人民幣190億元之間(其中包括本集團將部份經營未達預期的業務進行商譽減值,金額約為人民幣65億元至人民幣85億元之間),而去年同期虧損為人民幣44億元。
剔除若干非經營性開支,其中包括商譽減值、使用權資產減值、其他資產減值、借款逾期罰息、閉店損失、股份支付確認費用、員工辭退福利及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虧損等,國美預計報告期內的經營性歸屬予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預期將在人民幣45億元至人民幣55億元之間。
國美零售稱,該集團將繼續推進戰略重心聚焦,以垂類模式,專注做深做透做好家用電器及消費電子產品零售等主業。
國美零售將以降本增效為主要戰略目標,通過關停低效門店、重組業務板塊、優化組織結構等方式,努力實現公司經營能力的提升,以科技化手段來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全流程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
今年2月初,國美官方公布了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妹妹、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1月26日的內部反思講話。
在這場名為《2023國美電器新模式戰略實施策略研討會》的內部會議上,黃秀虹表示,2022年對于國美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艱難的一年!吧妗钡膯栴}再一次擺到面前,活下去成為了發展的核心要務。
從外部環境來看上,全球經濟下行,長達三年的大疫讓實體零售元氣大傷,各種危機讓國美險些倒下。而在內部因素上,銀行斷貸、供應商欠款、員工欠薪,現金流緊縮讓國美在經營發展中捉襟見肘,網絡上各種負面輿情也讓國美士氣降到低谷。
不過,黃秀虹認為國美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仍然“有喜有憂”。
在黃秀虹看來,國美2023年的重點方向會在穩定發展過程中“由逆轉順”。
具體來說,一是聚焦主業,守正創新,堅持線下門店的傳統優勢;二是線上線下融匯貫通,布局將是線上線下并重,各占50%;三是直播轉型,多元發展,直播將是未來推動國美發展的重要發力方向。
在線上線下布局方面,國美將進行瘦身擴容,在全國30個區域砍掉不盈利的小店,僅保留276家左右,用更多的資金打造成“精”店,聚焦的地域性店面。此外,國美將全面打造“推手供應鏈”和社群,放開加盟或者類加盟的形式,以此吸引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加入。
黃秀虹稱,“一減一增”的效果,“減”的是國美零售經營成本和風險,“增”的是門店的競爭力。
國美2022年中報顯示,其總負債規模達到585.68億元,其中需在1年內償還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有229.02億元。而目前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4.09億元,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更只余5535萬元,比照2021年的21.4億元現金流呈現斷崖式下跌。
業績方面,國美零售自2017年凈利潤轉為虧損以來,至今未能扭轉虧錢的局面。從2017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國美零售凈利潤分別虧損4.5億元、48.87億元、25.9億元、69.94億元、44.02億元和29.66億元,五年半時間累計虧損超過220億元。
2017年-2021年,國美零售流動負債分別為353.44億元、406.04億元、464.12億元、529.43億元以及521.50億元,同期其營業收入分別715.71億元、643.56億元、594.83億元、441.19億元以及464.84億元。在2020年、2021年,國美零售全年的營收已經無法抵消債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