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增72.6萬家!上半年餐飲復蘇實錄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王盼、張心笛
01
增長26.3%、首店經濟崛起…
看看大盤,餐飲復蘇大勢到底如何?
上半年,如果只能說一個餐飲業的大事件關鍵詞,你覺得會是什么?
淄博燒烤?組團出海?竹筒奶茶?中式漢堡?還是……內參君認為,不好說,因為太難抉擇了!如果非要說,只能說餐飲業的上半年,超預期。
從大盤數據來看——
消費復蘇層面:隨著疫情防控解除,消費者外出旅游、就餐需求高漲。今年一季度,全國餐飲業收入達到12136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3月份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6.3%。
餐飲熱度層面:今年一季度,全國餐飲業新增76.2萬家企業,同比增長30.5%。受到不同程度的社會性熱點推動,如上半年火熱的淄博燒烤、竹筒奶茶等,新增企業及門店數均明顯拉升,其中,燒烤相關企業新增3.02萬家,同比增長34.14%;咖啡相關企業新增7740家,同比增長119%。
市場趨勢層面:沉悶三年,進入2023年后,餐飲品牌“埋頭猛干”趨勢明顯,多個頭部品牌擴張地域,或進攻北上廣、或開拓三四線、或布局海外,紛紛開出異省甚至異國首店。一季度,共有55家品牌全國首店開業,其中餐飲就占了23家,占比達到42%,遠超第二第三。
大盤數據作為市場環境的風向標,傳遞出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2023上半年,無論從消費端還是市場端,餐飲業態的熱度猛漲,復蘇盡頭強勁。
大盤背后,撐起這些數字的,是接連不斷涌現的餐飲熱點及實時跟進的頭部品牌,在復盤上半年的諸多細節后,內參君“究”出了不一樣的大勢風向標。
02
頂流不斷,熱度遠超去年
“爆款”聲勢浩大,但周期在縮短
去年夏天,內參君發表過一篇文章,吐槽網紅小吃變得“摳搜”了。大體是說2022年的關鍵詞是“收縮”,不少網紅小吃從“追紅”到“追貧”,最明顯的就是——之前一些脆皮五花肉的攤位改成了旋風烤土豆。同時,也沒有什么正兒八經的網紅品類躥紅。
網紅效應減退、誕生緩慢,講不出新故事來了。似乎顧客對于網紅品牌陷入了“消費疲勞”。
然而,伴隨著消費復蘇的來勢洶洶,今年還沒過半,就已經出現了不少“頂流”和“小爆款”。
★ 頂流之“竹筒奶茶”。
竹筒奶茶究竟有多火?
3月初,竹筒奶茶爆火網絡,創造了不少令人咋舌的數據。比如“單店單日流水超過4萬”、“網紅商業街南鑼鼓巷,短短一個月竄出12家店”……全國各地似乎一瞬間都上新了這道飲品,速度之快,規模之大。
然而,不到1個月,竹筒奶茶就“翻車”了。回收發霉竹筒、“職業撿筒人”的事件頻頻曝出,讓這道網紅飲品在食安層面被打上巨大的問號。
更讓人汗顏的是——網紅單品的生命周期似乎越來越短了!1個月翻車,恐怕很多入局者還沒開始“發揮”,就要草率收場了。
★ 頂流之“淄博燒烤”。
淄博燒烤已經不僅僅是頂流爆品了,甚至成為了一場“全民的情緒狂歡”。線上打卡與線下流量承接、接地氣的招式,以及地域人文的加持,是其火熱的關鍵。
天眼查顯示,在走紅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淄博新增了幾百家燒烤企業,接近2022年全年新增的一半。據淄博市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57.70億元,同比增長4.7%。
相比竹筒奶茶的“網紅相”,淄博燒烤有了政府的加持,顯得更“穩”。然而,擺在淄博燒烤面前的挑戰依然不少。這不僅是一個品類升級的話題,而是帶動一個產業生態加速優化。
★ 爆款之“我在XX很想你”、“熊貓系列”、“圍爐冰茶”、“寺廟咖啡”。
除了兩大全民參與的頂流網紅,上半年還誕生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爆款:
比如全國各地的網紅美食街都有一個“我在XX很想你”的路標,一些餐廳也把牌子搬到門口,努力讓俊男靚女們留下“朋友圈的記憶”;
比如大熊貓“丫丫”回國一事牽動人心,隨即不少甜品店推出“熊貓系列”;
如果說“圍爐煮茶”是冬日限定,那么伴隨著氣溫升高,“圍爐冰茶”又悄然誕生;
還有“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上香”的年輕人熱議的“寺廟咖啡”,也成為了“佛系文化”的飲品頂梁柱。風口之下,奈雪甚至都推出“一朵蓮奶茶”……
總結:2023年,網紅爆品不少,實實在在地掀起了不少波瀾。但,這些頂流依然存在“不確定性”,也面臨網紅周期的考驗。先不提“從網紅到長紅”,誰能笑到年底?以年度為節點,這個答案值得拭目以待。
03
品牌拓店瘋狂
連鎖擴容、下沉掘金,誰“最猛”?
新年伊始,不少頭部品牌都放出開店的“豪言”,這些豪言或通過新年內部信的形式發布,或通過官宣的方式霸氣放話。
小半年過去,哪些品牌的開店勢頭“最猛”?根據內參·餐里眼數據研究院以及其它公開數據整理,我們聚焦幾大品類來看:
1、火鍋頭部們,幾乎都在“奮力開店”:
“出道即爆火、掀起火鍋夜市風”的萍姐火鍋,一個五一就有10余家店開業,預計用一年時間快速實現全國省份品牌全覆蓋;巴奴毛肚火鍋,從1月份到現在已陸續開出14家店,累計直營門店90+;朱光玉火鍋館截至第一季度,已經完成全國135家門店的布局;呷哺集團新開門店58家,其中,呷哺呷哺餐廳47家,湊湊火鍋10家以及1家趁燒;
2、咖啡茶飲漲勢迅猛:
瑞幸咖啡第一季度凈增1137家店,其中包括兩家新加坡門店;門店已超過1500家的檸季,今年將重心放到華南和香港,2023年1月至今共簽約700家店左右;去年喊出“三年萬店”口號的庫迪咖啡,今年2月也只有200多家店,然而截至今年4.29日,門店已達2000家;同樣有著“萬店目標”的滬上阿姨,一季度門店開出521家;而總數已突破2萬家的蜜雪冰城,今年依舊迅猛,一季度門店開出479家。
3、小吃快餐不甘示弱:
巴比食品今年一季度新開近300家門店,成績遠超公司年初預期;高喊“要讓員工實現財富自由”的喜姐炸串,從年初至今新簽約700-800家。
4、“品類大拿”也加速布局:
費大廚廣州首店開業,標志著費大廚成為首個直營門店“集齊”北上廣深、覆蓋所有一線城市的湘菜品牌。繼廣州首店后,另一新城首店也已落定蘇州,北京還有7家新店待開,上海還有3家新店待開;百勝中國第一季度新增233家店(肯德基145家,必勝客80家);
04
也潑盆“冷水”:
流量遠超2019年,但人均消費在降低
行業更卷,餐飲業的暴利時代結束了!
只看開店與增收數據難免不夠客觀,餐飲業的關店數據同樣值得關注。
2023年一季度,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國內各業態品牌中超733家門店宣布閉店,其中餐飲業關店最多,包含烘焙茶飲約280家、小酒館超100家、面館超200家。一位連鎖品牌市場負責人表示,餐飲業關店是常態,但在上述數據背后,實際關店情況還會更多。
在網紅小爆款們狂覽流量、頭部品牌們爭奪地盤時,身處餐飲業中心的你,切實感受到報復性消費的繁榮與火爆了嗎?
再來分享一個數據:今年五一,全國出游人次2.74億,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但人均消費540.35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15.5%。
沉寂三年,消費、出行欲望被集中釋放,各方數據都顯示流量在飛速復蘇,但遠超2019年同期客流量的背后,人均消費卻悄然降低。
一些經歷了“報復性消費”的長沙餐飲老板表示,盡管是在長沙這樣的美食熱門地標城市,假期的門店營收數據也并未超預期。“門店承接客流量很多,但營收和往年同期大部分是持平,甚至有些門店的整體營收,比以往還少了。”
流量復蘇的同時,消費進一步“下沉”。
在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CEO秦朝看來,理性、務實消費,更關注性價比是必然趨勢。對于下半年餐飲業的大環境,有2個特點需要格外關注:
1、消費下沉,行業更卷
“之前,餐飲人對報復性消費走勢抱有非常大信心,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想開店賺錢的人,比想花錢消費的人,更多了。”
大環境下,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人才擠出效應,而現金流更好的餐飲業也成為了很多“大廠離職青年”、“中產創業”的選擇。未來,餐飲業很有可能成為各行業人才涌入最大的承接方。而大批量餐飲創業小白的出現,必然會在短期內造成市場過于飽和,行業內卷加重,原有業態被打破。
2、兩極分化,頭部效應
看似火爆的勢頭,深究卻是內卷的競爭。
但行業內卷也分段位。相對而言,小連鎖、夫妻店、個體等腰部尾部餐飲小企業,在接下來的競爭環境中,將會更加頻繁出現洗牌現象,存活率更低、生命周期更短;而頭部、連鎖品牌,在具有更強的品牌勢能、連鎖能力、積攢能力后,將會甩開效率約束,迎來快速擴張期。
“整體來看,行業內卷和理性消費并行,餐飲業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了。”
但秦朝也表示,在接下來的大環境中,將會為至少兩個餐飲商業模式帶來“好消息”。
第一,利好供應鏈。未來幾年可能會繼續看到餐飲供應鏈急速擴張,新創業者需要供應鏈支持,市場需求龐大;第二,利好加盟品牌。過去三年,盡管餐飲行業遭受重創,但不少加盟品牌反而在急速擴張。在不斷涌入的小白創業者中,選擇自主創立品牌的仍是少數,更多創業者想要尋求加盟。
過去三年,餐飲行業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甚至可以說已經迎來了全新的格局和世界。在繁榮與火熱背后,暗涌著的,是更加不確定的未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