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富想要的質價比,正在加重名創優品的割裂
來源/螳螂觀察
撰文/寒蟬鳴
在詭譎多變的消費市場里,能成功存活十年的品牌,難言一定會成為偉大的品牌,但至少,它已經走好了進階為成熟品牌的第一步。
靠多個熱門IP拿捏住年輕人的名創優品,正是個中代表。
品牌邁入第十個發展年頭,作為創始人的葉國富也有了新的期待:成為超級品牌。2023財年第三財季報告的“開門紅”,顯然給了葉國富更大的信心。
報告期內,名創優品實現營收29.5億元,同比增長26.2%。其中,國內營收21.5億元,同比增加18%;海外營收8.0億元,同比增加55%;實現經調整凈利4.8億元,同比增長336%;凈利潤率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1.7個百分點至16.4%,創下名創優品的歷史新高。
對一個走出口罩陰霾的消費品牌來說,這無疑是一次信心的提振。但對有著“超級品牌”野望的名創優品而言,眼前的成績顯然還不太夠。
01
海外高增長的必然與隱憂
名創優品的開門紅財報,海外業務功不可沒。
本財季報告公布后,葉國富就特別提到了這點:“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季度,因為國內線下業務的強勁恢復及海外業務的持續發展,雙管齊下的增長驅動下名創優品迎來了2023自然年的開門紅。”
在葉國富的超級品牌愿景下,深挖海外市場也就成了名創優品的進擊之路。
葉國富其實很早就盯上了全球市場。
2018年年初的集團年會上,葉國富曾宣布過名為“百國千億萬店”的計劃:到2022年在100個國家開設1萬家門店,其中包括7000家海外門店,年營收達到人民幣1000億元。
雖然2019年葉國富就將目標調小至“2020年全球開店6000家,營收突破600億”,但名創優品對海外市場的勢在必爭已經躍然紙上了。
在義烏小商品已經名揚海外的現狀下,名創優品再去開疆拓土并迅速建立品牌認知,對深諳營銷之道的葉國富算不上難事。他最早打造的哎呀呀和如今的名創優品都紅遍了大江南北,就是最有力的例證。
而且,與國內拼多多、1688等對手林立的競爭環境不同,海外市場能讓名創優品暫時從“性價比”標簽中解放出來,搖身一變,成為“輕奢”品牌。
比如,國內29.9元就能買到的名創優品盲盒,在英國得花10磅,折合人民幣83元。
加價賣給外國人,既能一雪洋品牌們過去在中國賣高價的前恥,賺足路人緣,更能給名創優品在國內遇阻的賺錢能力添一把火。
這就注定了海外市場能成名創優品的“香餑餑”。
數據是更有力的證明。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九個月,名創優品的國際業務貢獻了27.0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46%。其中今年一季度營收錄得8億元,增速達到55%,遠超國內市場18%的營收增速。
只是,這塊香餑餑并沒有葉國富預期的好啃。
本財季,名創優品海外營收雖然同比增長了55%,但環比卻出現了小幅下滑,相比第二財季的9.9億元,下滑了19%。
暫時的小幅下滑自然不足以得出“海外市場增長遇阻”的結論,但也值得警惕。畢竟,如果考慮上去年同期的口罩陰霾影響,此次的同比增長其實是不那么有說服力的。
再加之海外市場門店數開拓進程較為緩慢,指向的也是香餑餑難啃的信號。
“百國千億萬店”計劃里,到2022年,名創優品海外門店數將達到7000家。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數據顯示,名創優品海外門店數為2131家,不及計劃的一半。
要知道,名創優品在海外市場采取“以代理商模式為主,直營店與加盟店為輔”的模式。在代理商模式下,名創優品僅負責產品設計和品牌管理,海外的代理商則負責運營店鋪。
這已經是攻城略地最輕的上陣姿態了。這種情況下,名創優品未能實現更具有信心的拓店數字,卻等到了拼多多帶著Temu在北美市場與自己拔刀相向。
這樣一來,名創優品再想深挖海外市場,就難言坦途了。
02
超級品牌,逐漸割裂
除了名創優品扛大旗的海外業務隱憂已現,葉國富想做的超級品牌還處于“日牌的面子、義烏的里子”的割裂狀態。
尤其是,葉國富想要的“日牌面子”不僅無法靠刷臉讓消費者買單,更開始給“義烏的里子”拖后腿了。
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在國內市場的成功,塑造了國內市場“日牌=高品質”的消費認知。而名創優品對高品質標簽的渴求,從其多次“擦邊”日牌就可見一斑。
去年9月,名創優品先是因在外網把穿旗袍的娃娃稱為日本藝伎被網友炮轟。道歉沒多久,又被網友扒出在巴拿馬地區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公然標明自己是“日本創作”的品牌。
與此同時,在公開場合,葉國富又不止一次強調,高品質的東西不一定是貴的。
最近的一次是年初的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會上,葉國富明確表示,此次品牌升級不意味著漲價,極致性價比還是名創優品的基因。名創優品將圍繞興趣消費,用“好看、好玩、好用”策略加大全球產品的創新投入,提升品質的同時,依然要體現極致性價比。
言下之意是,既想借“更高品質”標簽完成品牌升級,又難以舍棄“極致性價比”基因。
但他忽略了,品牌等于質量。
名創優品引以為傲的低成本供應鏈,在幫助名創優品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因沒有如優衣庫一般嚴格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加持,埋下了產品質量相關的隱患。
早在2020年9月,名創優品就因一款名為“一步可剝指甲油”的化妝品抽檢結果不合格,爆發過輿論危機。
上海藥監局披露的信息顯示,“一步可剝指甲油”被檢測出不合格后,涉事企業申請進行復檢,經深圳市藥品檢驗研究院復檢,結果仍不合格。
如今三年過去,小紅書上吐槽名創優品產品質量問題的帖子依然不少。
代工帶來的品控不穩定難以避免,問題產品退換貨還有門檻要求,就多少有些影響消費者的體驗了。
在中國制造崛起于全球、義烏小商品名揚海外的現狀下,為義烏小商品打造出了名創優品這樣的品牌,葉國富是具有先發優勢的。尤其是做品牌的思路也順應了國內消費升級的大趨勢。
但忽略供應鏈管理,引發質量隱患,不僅削弱了這一先發優勢,還讓品牌產生了“日牌的面子、義烏的里子”的割裂感。這是名創優品在成為超級品牌的路上必須擺脫的。
為了將品牌升級的理念更直觀傳達給消費者,名創優品近些年合作了不少知名品牌供應商。總部位于意大利米蘭的知名化妝品供應商瑩特麗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去年,名創優品卻因“下達采購訂單后不提貨且不支付貨款”以及定作合同糾紛被瑩特麗起訴。這兩起案件最終判定由名創優品分別支付683397.9元和1735925.58元給瑩特麗。
名創優品為何不按約履行合同義務,我們不得而知。但如何在品牌升級之路上處理并維護好和供應商的關系,顯然將是名創優品需要持續修煉的課題。
在海外市場仍持續增長之際,尤其是海外門店的產品售價還要高于國內門店的情況下,前述割裂感短期內或許不那么強烈,但它不會消失。
換句話說,在名創優品提升產品品質、改善消費體驗,達成“表里如一”的低價優質之前,全球化只會是名創優品的特效藥,而非長效藥。
要知道,全球市場的想象空間再大,也是有限的。名創優品的長足發展,治標更要治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