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重慶火鍋店門口,最近流行放“1元甜品”?
來源/火鍋參見
撰文/星野
01
最近,1元甜品風靡重慶火鍋圈
“街頭偶遇挑挑茉莉冰豆漿”
“終于喝到了1r/袋的茉莉冰豆漿”
......
最近,火鍋餐見發現,很多重慶火鍋店都推出了1元甜飲品系列,上面便是婷姐火鍋推出1元茉莉冰豆漿,在小紅書上引發的刷屏效應。
從視頻上看,婷姐火鍋直接在門口準備了一口大鍋,現煮豆漿,碗底里放有茉莉花和冰塊,一碗一碗的冰豆花,相當有視覺記憶點和傳播屬性,他們還有一種形式可外帶,用細長形狀的保鮮袋包裝,茉莉花瓣清晰可見。
◎1元茉莉冰豆漿
在物價上漲的當下,隨著天氣逐漸炎熱,街頭上就能享受“1塊錢的快樂”,誰不想擁有呢?
無獨有偶,古木楓老火鍋的“3元芋泥冰湯圓”頻上熱搜!和冰豆漿一樣,它也在呈現上下了功夫,現搓現煮,現場制作,椰子牛奶冰+小丸子+芋泥+芋圓,關鍵是3塊錢1碗,完全不輸甜品店的配置,很有超值感。
更過分的是,他家還在某些時段推出“1元楊梅冰湯圓”、“1元重慶老酸奶”,也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和自傳播。
◎3元芋泥冰湯圓
此外,杉姐老火鍋推出“1元1碗”的新鮮水果凍,每人限購1份,小龍坎推出1元厚切雪冰、超級李毛肚火鍋的1元水果打奶,更別提早就走紅網絡的趙美麗1元冰豆花,成為火鍋店引流的模仿對象。
毋庸置疑,在火鍋店的菜單上,“1元/x元甜品”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老板們也會把這種“薅羊毛產品”放到最顯眼的位置,甚至做出專門的展示牌,搬到門店外,吸引顧客進店。
◎1元水果凍
除了1元甜品,1元菜品也是重慶火鍋店菜單的香餑餑,在年輕人消費力下行的當下,看起來似乎很有“誘惑力”。
趙美麗的菜單上就設置有許多1元菜品,比如井水豆芽、冬瓜、蘿卜、黃瓜等。其他的素菜要價也算不上高,如海帶苗、干豆皮、平菇等售價為3塊錢,并注明“素菜只賣菜市場價格”。
這些火鍋品牌也不示弱:洪崖洞附近,抄姐老火鍋菜品1.1元起;紅地瓜老火鍋,在菜單上用大寫的黑體字標出“素菜1元 葷菜3元”......
不止是火鍋圈,放眼到茶飲界,這種玩法也很常見。
花1塊錢,就可以在奶茶店買一杯700ml、帶塑封的冰水,如果自己帶杯子還可以免費。不止益禾堂,包括蜜雪冰城在內的多家飲品店都在這么做。
02
1元菜/甜品,完美拿捏住了人性
上周提到,在瘋狂價格戰的當下,切勿與別人拼低價團購,但老板們可以做一兩種低價薅羊毛的單品,“1元菜”、“低價菜”的邏輯,主要在于拿捏了人性。
最近抖音平臺上,“小學門口的物價真感人”一直處于熱搜狀態,1元的涼蝦,3塊的兩面,1塊錢8串的麻辣燙.....
這久違的物價立馬引發當代人的共鳴,也吸引了不少網友前去打卡,“1元菜”也是這樣的邏輯。
◎現場展示的引流品
引流效果>付出成本
1元菜的例子數不勝數,而抖音、小紅書上博主的批量傳播,也為1元菜的走紅添了一把柴。
超高的流量背后是無數的新客涌入,幾乎每一條抖音、小紅書的推文之下,都有網友激情留言,“真的假的?這么便宜”、“這家店叫什么名字,博主你倒是說啊”、“為了這碗1元甜品,也要沖了這家店”……
有老板告訴火鍋餐見,我這份菜品最初就是要把它定位為引流爆品,即使賠本也要堅持1元定價,它帶來的引流營銷效果是大于付出成本的。
咕嚕火鍋的菜單上,也出現了“只賣塊塊菜”的板塊,“其實客戶基本不會點1元錢,主要起陪襯作用”。
◎咕嚕火鍋菜單
性價比感知>客單低
為什么會設置這么多1元菜品,趙美麗火鍋創始人說,“現在的性價比,并非真的是你客單價有多低,而是你要讓顧客感知到性價比”。
“我們做了統計,平均每桌只會點1-2道1元菜品,對整體客單價沒有很大影響,但我們把1元菜品放在菜單的醒目區域,就會讓大家覺得即使是再普通的消費者,他來我們這里消費也是實惠,無壓力的。”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1元”的產品是“優惠產品”,它有超過1元的價值,但現在這個品牌有活動,我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物超所值的東西,買到就是賺到。
尤其是1元甜品,完全不遜于正常甜品的顏值和分量,完全戳中了消費者的爽點,一旦用戶被吸引到店里、對品牌產生好感,更多消費的機會就來了。
◎1元冰豆漿
03
低價不是戰略,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才是
步入5月份,業內人士都在說,價格戰的殺傷力太大了,從大連鎖到獨立小店,都被逼到了一個“不降價沒生意,降價沒活路”的兩難境地。
餐飲行業正在遭遇嚴重的經營困難,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
>單店不要拼價格,做人均消費的性價比
大品牌的規模優勢、供應鏈優勢,即使搞低價營銷,依然能保有一定的利潤,這是小店無法企及的。
有火鍋老板說,餐飲會走向更明確的消費分級,什么是消費分級?顧客會以自己的消費能力,找到自認為最極致的性價比。舉個例子,你在一家店吃了300塊錢,只吃了一條魚,他出門可能就‘罵街’。
但是如果花了300塊錢吃了一條魚,還喝了五六瓶啤酒,還有一些小菜,他還會愿意來。做“人均消費的性價比”才是核心。
> 區域連鎖品牌,保存實力練內功
有業內人士總結,餐飲進入了一個“弱復蘇時代”。雖然大家對餐飲企業的期望很高,但是復蘇是緩慢的過程。
這個時候,一動不如一靜,保存實力養精蓄銳做好內功才是好選擇。盡量不要有太大動作,因為動作越大,越耗能,對資金儲備、團隊信心、創始人精力都會是一種無謂消耗。
保存實力,熬到價格戰結束,熬到實力不強的對手消失,留在牌桌上才是最后的勝利。
> 全國性大品牌,保持總成本領先
在這里,引用劉潤老師的觀點:低價競爭并不是一種戰略,低成本才是一種競爭戰略。由總成本領先帶來的低價,才能讓你形成戰略優勢。
大家都降價,大家都不賺錢。但是大家都降價,你卻能賺錢,這才是你的戰略優勢。比如,麥當勞的戰略優勢,就在于運營效率極高所帶來的總成本領先。
很多創業者走“千城萬店”的路徑,其實都是在做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總成本控制下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