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牌聯名連遭冷遇,國貨彩妝站在了轉型的路口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李彥
國貨彩妝已經這么低姿態了么?
近日,國貨彩妝品牌爾木萄在小紅書發布帖文,表示老板讓其運營“隨便找幾個大牌聯名一下”,并附上了給GUCCI、LV、FENDI等各大奢侈品牌私信的截圖,從圖片來看,奢侈品牌一致對其私信進行了冷處理,看來爾木萄理想的聯名計劃暫時是沒法啟動了。
然而,無論是聯名邀請真的被各奢侈品牌拒絕,還是爾木萄為博得流量的新型營銷手段,都引人發問:國貨彩妝已窘迫至此?
顯然,國貨彩妝品牌,最近的數據確實慘淡了。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妝行業總體遇冷,國貨美妝品牌更甚。據壹覽商業此前統計,第二季度新消費領域整體發生融資數量80余起,美妝行業發生融資事件僅6起。第一季度新消費領域整體發生融資數量130起,美妝行業發生融資事件36起。與第一季度相比,這個數據可謂是斷崖式下降。
據星圖數據2023年“618”全網銷售數據顯示,在香水彩妝品類,京東榜單前五名已被國際品牌霸榜,天貓也僅有花西子一家國貨彩妝品牌還在榜單上,對比前兩年618以及雙十一數據來看,完美日記、珂垃琪等國貨品牌紛紛掉榜。
壹覽商業認為,今年以來,整體消費市場疲軟,化妝品作為非必需品,業績下滑也不例外,國貨彩妝遇冷,更是現階段的必然結果。
首先,國貨彩妝普遍存在營銷驅動產品的現象。作為國潮彩妝頭部品牌,花西子依靠講述東方故事以及產品顏值營銷,趕上了國潮消費的潮流;借助小紅書布局各類軟營銷、軟測評的完美日記,也吃到了電商營銷的紅利。即便如此,產品研發依然是立在國貨彩妝面前一堵厚厚的城墻。廣東省化妝品質量管理協會會長鐘曉明曾指出,雖然數量上已經走進世界前列,我國化妝品行業當前的創新能力和巨大的市場還尚不匹配。尤其是在“原始性知識創新”能力上尚且比較薄弱。
其次,在消費認可度方面,國貨彩妝亟待提高。商業專家產業空間研究院主任潮成林認為,國產彩妝早期入市策略主打國外大牌平替策略,追求性價比,而現階段有越來越多的知名大廠品牌利用不同的銷售策略、品牌組合等方式,通過降維打擊方式,開始蠶食原本國產彩妝的市場份額,加上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品牌形象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的原因,國產彩妝品牌在面對國際大牌的降維打擊時,競爭力劣勢就立馬凸顯出來。
最后,依賴線上渠道,也是國貨化妝品遇冷的一大原因。2018年,電商渠道以27.4%的市場份額,成為美妝第一大銷售渠道。之后的幾年,各大美妝品牌持續與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綁定,為沖刺更高的GMV,頻頻在各大電商平臺試探自身價格底線。GMV的短期增長,終究不是國貨美妝品牌立足市場的長久之計,正因如此,當電商渠道紅利消失,品牌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布局線下渠道。
花西子首當其沖,在杭州湖濱開了家1000平方米的線下店。據市界不完全統計,2022年下半年,至少有18個中外美妝品牌加大了線下渠道布局,方式不限于開全球旗艦店、零售精品店、品牌線下店等等。潮成林認為,線下渠道可以幫助品牌建立更緊密的與消費者的聯系,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和消費者反饋機制,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產品的改進。通過重新布局線下,國產彩妝品牌可以更好地與消費者互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國貨美妝看似集體后撤的背后,已經有眾多品牌在嘗試走出舒適區,打入線下。新一輪市場爭奪戰已經打響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