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食品退市的苦,老牌休閑食品們都懂
來源/氫消費出品
作者/秋林
曾是許多80、90后童年重要記憶的達利食品,最終還是走向了落寞退市。
自6月21日停牌后,達利食品在6月27日晚突然發布計劃私有化退市的公告,決定暫別資本市場。
公告稱,創始人許世輝將全資持有的融世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擬收購達利食品約96.11%股份。收購完成后,輝煌時期市值逼近千億的國內食品飲料快消企業達利食品將從港交所退市。
(圖片來自達利公告)
達利食品是一家成立于1989年的食品飲料生產和銷售公司,總部位于福建泉州。發展至今,達利食品旗下擁有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和其正、樂虎、豆本豆和美焙辰七大超過10億元的核心品牌。
2015年11月20日,達利在香港上市,一時風光無量,成為當年全球消費品項目最大的IPO、亞太區過去12個月以來最大的食品飲料IPO、2015年香港股市最大的民營企業IPO、是福建省8年以來上市市值最高的企業。創始人許世輝于2016年成為福建首富,其女許陽陽也成為中國女富豪前五名、福建女首富。
如今達利走到落寞退市,這似乎昭示著休閑食品行業的洗牌正在加速。達利退市的苦,老牌休閑食品們都懂。
01
盈利不如5年前
達利退市了
截至7月16日,達利港股股價為3.5港元,總市值為479.29億元。達利于2015年在港股上市時的股價為5.25港元,融資86.46億港元。這期間,達利曾在2018年達到股價最高峰6.86港元,此后開始波動回落。
今年以來,達利股價在退市前最低在6月20日跌倒了2.72港元。之所以私有化,公司公告中稱由于達利食品的股價低迷,成交量有限,不符合達利食品在業內的地位,無法向市場傳達其真實價值;其次,達利食品股價低迷,對其在客戶、雇員、投資者間的聲譽以及業務造成不利影響。另外,股份價格表現不理想已經對達利食品的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回看達利去年的業績表現,2022年達利食品的營收規模達到199.6億元,凈利潤為29.9億元,與去年相比總營收下降10.5%,凈利潤下降19.7%,這兩項成績已不及2018年水平。此外,去年達利食品的毛利下滑了14%,這意味著其費用率和成本在進一步壓縮利潤。
(圖片來自達利2022年年報)
從幾大業務板塊來看,包括可比克、好吃點等品牌的休閑食品分部收入90.3億元,同比下滑9.2%;包括和其正、樂虎等品牌的即飲飲料分部收入51.23億元,同比下滑22.3%。財報顯示,七大品牌中,僅2018年起步的短保面包美焙銷售收入上升3.5%。達利食品將2022年業績下降的原因歸結為疫情導致消費場景缺失,銷售收入減少。例如樂虎因消費場景缺失造成銷售收入下滑12%至28億元,茶飲類則下滑32%至15億元。
02
低價打高價
達利模式失靈了
2016年,達利的食品凈利潤為31.37億元,毛利率達到38.30%。同年康師傅的凈利潤為12.20億元,毛利率為31.30%;統一的凈利潤為6.07億元,毛利率為34.4%,達利的凈利潤超過康師傅和統一之和。在之前的2015年,達利的凈利潤就已經接近統一的3倍多。
起家于福建泉州的達利,從一家做餅干的小食品廠發展到國內最大的休閑食品企業,得益于曾經“模仿+低價+明星代言”屢試不爽的爆品打造策略。
2002年,達利的第一個拳頭產品“達利園派”問世。這款產品緊密模仿剛傳入中國不久的好麗友巧克力派和好麗友蛋黃派,在此基礎上推出全系列口味,采用更低價的配料和工藝,同時售價也僅為較為高端的好麗友產品的三分之二,一經推出就受到國內市場歡迎。
2003年,薯片作為外來品,初上市便受女性消費者的喜愛,達利又嗅到了流行產品薯片的商機。針對主流市場上品客、樂事等少數幾個高價跨國品牌,達利趁機推出“可比克”薯片,定位于年輕人市場,先后邀請陳冠希與周杰倫代言。相比品客18元后降至12元的定價,可比克只需6元,輕松通過渠道分銷和價格戰打敗品客。
打通了這樣的爆品打造鏈路,請趙薇給餅干品牌“好吃點”代言,請劉若英給青梅綠茶代言,請高圓圓給優先乳代言,請陳道明給涼茶“和其正”代言,達利的款款爆品幾乎均是如此。
2017年,達利模仿維他奶推出了植物蛋白飲料“豆本豆”,并請到了當紅女性孫儷代言,然而這款產品的推出并未能達到理想預期。多名經銷商曾透露,上市之初的豆本豆雖完成了10億的銷售目標,但絕大部分并未到達消費者手中,而是留在了經銷商的庫房里。產品較高的折損率和需要經銷商墊付的高昂推廣費用給經銷商帶來了極大的庫存和經銷壓力。最終導致豆本豆3年燒了25億,經銷商倉庫卻多是臨期品。
豆本豆的失利,一方面在于當時的營銷已經不是砸權威電視廣告和戶外大屏廣告的時代。另一方面在于,達利推出的豆本豆豆奶送禮禮盒產品在送禮的價值表現上不如牛奶,在飲用口感上的表現又不如華南地區餐飲店遍布的玻璃瓶裝豆奶。
隨著休閑食品進入新的時代,在創新能力上,達利壓不住層出不窮的新品牌和新品類,在低價上,達利也拼不過在拼多多上盛行的吃好點、達禾川等中小食品廠!斑_利”模式逐漸失靈。
03
達利的苦
老牌休閑食品都懂
2022年雙十二之后,好麗友猝不及防的關閉天貓旗艦店,至今仍未重開。好麗友2021年財報顯示中國市場營收為62.5億元,而2020年營收達到了72億元。
這個曾一度風靡國內的零食品牌的經營閉店,體現了在當前流行的低糖、低脂、健康風潮下,以高糖高脂為代表的好麗友、達利園、盼盼等這些老牌休閑食品品牌們產品力的“無力感”。當年好麗友閉店的痛,達利最懂。如今達利退市的苦,老牌休閑食品們也都懂。
在產品力上,達利、盼盼等老牌休閑食品的產品已開始被消費者拋棄。近幾年不少消費者在選擇零食方面更關注零食的配料。派類、烘焙類食物多含有反式脂肪酸。消費者經常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會增加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同時,派類產品目前在便利店和商超也有著更多保質期更短、更新鮮的烘焙食物替代品。數據顯示,巧克力派、蛋黃派等保質期較長的產品,自2019年起,市占份額便逐漸開始減少。
在品牌競爭上,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起家于電商的休閑零食品牌在烘焙食品賽道也有著豐富的產品布局。三只松鼠的手撕面包淘寶月銷量已經超過了8萬,而盼盼法式小面包月銷量僅為幾千。
新興品牌也對老牌子們進行了猛烈狙擊。小白心里軟所打造的手撕面包為60天短保、使用黃油揉面、含有2倍牛奶蛋白、0反式脂肪酸等,瞄準的就是當下對于優質原料、營養價值以及新鮮健康等消費需求。
(圖片來自淘寶)
總的來講,無論是舶來的好麗友,還是國內本土的達利和盼盼,這幾個在本世紀初零食品類較為匱乏的時期,通過低成本、高利潤的產品和電視廣告的營銷占據了市場多年。但當行業不斷升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改進,這幾艘休閑食品巨擘如果不及時掉轉航向,便注定會成為“時代的眼淚”和“隕落的國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