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店很忙,快消廠商很慌
來源/新經銷
作者/任文青Andy
“現在主動來談合作的很多,包括一線頭部品牌,而且都是大老板帶上他們的財務總監,銷售總監過來沒有用,這最終涉及核算成本的問題。”談到上游廠商,一位零食折扣店品牌創始人如此說道。
2017年,零食很忙出現在湖南一些城市的街頭。
“低價賣零食,這能是好生意?”
“一陣風而已!”
很多人不看好,包括上游的快消品牌們。
但市場就是這樣,消費者才是真正擁有決定權的玩家。
一年后零食很忙創始人晏周,在他的朋友圈感慨:“一年前,零食很忙初起,一些行業內‘大胳膊大腿’品牌說我們就像一陣風刮過就沒了!一年后,風仍在,勁更大,不同的是我們所謂的‘大胳膊’開始跟我們風了……”
也許連晏周自己也沒想到,隨著越來越多同行的加入,零食有鳴、趙一鳴、愛零食、零食優選、好想來……這個名單還可以拉得更長,加上更早的老婆大人、糖巢等,零食硬折扣店已經發展到,足以擾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地步。
五年過去了,風仍在持續,且越來越猛烈。
這時候,很多快消廠商突然發現:零食硬折扣,猶如房間里的大象,再也無法忽視。跑馬圈地、瘋狂擴張,2023年零食店越來越忙,而快消廠商的心里——卻越來越慌了。
01
新渠道,爆發
“我們做的是兒童電解質飲料,能否幫忙對接零食系統的采購。”
“我們的汽水在西南地區賣得不錯,有幾個零食店已經在合作,看看他們是不是感興趣?”
最近一兩個月,找到新經銷幫忙對接零食店的事情多了起來。休閑食品行業集中度低,除了少數幾個知名頭部品牌,有大量區域小品牌、白牌產品存在。
“超級渠道,造就超級品牌。我們估計會有一系列小品牌,會隨著零食店的爆發而崛起。”某從業者說道。
事實上,對這些小品牌而言,超級品牌是遙遠的事情,它們真正在意的是當下的銷量。
“產品直接發到他們倉庫,后面就不用管了。一個月幾百萬的銷量,沒有亂七八糟的什么條碼費、進場費、陳列費、店慶費...而且結款非常好,貨到票到,原則上24小時收到款,最遲也不超過7天。”
不敢錯過零食店這趟列車的,不止是區域小牌,還有知名品牌。
比如,鹽津鋪子,2021年加大與各零食店系統的合作。2022年,零食很忙超越沃爾瑪和步步高,成為它的第一大客戶。7月7日,該公司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約為2.4-2.5億,同比增長86.29%-94.05%。
吃到新渠道紅利的,還有甘源、勁仔等品牌。
令人艷羨的數字,讓始終與零食店保持一定距離的品牌們,開始警醒。
2022年初,眾多知名品牌商開始調整策略,成立專項小組,研究如何應對這個爆發的新渠道。
事實上,它們的產品早就出現在零食店的貨架上。
2017年大量零食折扣店出現。此后兩年,品牌廠家一直試圖嚴控流貨竄貨的問題。但當時的銷量并不大,而且確實很難管控,所以零食店能夠持續以低于市場30%-40%的價格,售賣它們的商品。
某種意義上,這是倒逼。
2021年全國零食硬折扣店大概2500家門店,銷售規模不到100億。2022年8000-10000家門店,大約300億。預計到2023年底,全國門店數在2.2-2.5萬家之間,銷售規模將達到700-800億。
爆發式的增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且還在持續。
行業人士有個共識:未來零食硬折扣店總數將達到10萬家以上,兩到三年之內,就將出現萬店規模的單一連鎖品牌。
這將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任何品牌都不可能無視。
新業態爆發,原本自建終端的品牌不得不倉促應戰。良品鋪子推出子品牌零食頑家,三只松鼠則開始布局主打“高端性價比”的社區零食店,以對抗零食折扣店的攻勢。
也有品牌廠家選擇直接下場,比如盼盼食品推出了自己零食折扣店“零零嘴”。
大部分品牌,思考的是如何應對這個新渠道。但對線下渠道成熟,品類單一的知名品牌來說,這真是一個左右為難局面。
02
大品牌,左右為難
“有的品牌擁抱零食店比較早,其實所謂的早也就是去年。大多數知名品牌今年上半年重視起來,開始直接合作,少數品牌還在研究吧。”某行業人士說到。
這與幾個頭部零食店企業的說法一致:上游直采率已達90%以上。
能自帶流量的品牌,零食店肯定要有。早期從經銷商拿貨,但零食硬折扣的核心是低毛利、高周轉——上游直采是這個模式的本能沖動。
當然,品牌廠家也開始主動找零食店談合作,一方面銷量確實足夠大,另一方面與其通過經銷渠道走量,不如自己統籌管理。
在幾個頭部零食店的總部,我們看到了相同的畫面:
接待室坐滿了人,一部分是加盟商,更多的是從各地趕來的廠家業務員。他們手里拿著各種新品、小樣,排隊等著與采購人員說上幾句,期待上架他們的產品。
這其中,就包括知名品牌的業務員,但他們手里的產品,在其他渠道買不到。
這是目前很多品牌采取的策略,要么在規格和包裝上做區隔,要么在眾多品類中選擇其他渠道賣得不多的產品。
這么做,主要是為了盡可能減少,對現有渠道價盤的沖擊。
但沖擊真的能避免嗎?
這與廠家的品類非常相關。至少水飲是行不通的。
水飲一直是零食店的引流品。一瓶2塊錢的瓶裝水,在零食店賣到1.2元,有的甚至不足1元。品類屬性決定了,通過包裝規格做區隔的空間幾乎沒有。
品牌越大,對零食店亂其價盤的行為越是抵制。
問題是你抵制,競爭對手會去合作。這么大的市場,怎能拱手讓人?在絕對銷量的誘惑下,堅持也會漸漸瓦解。
在一家零食折扣店里,我們看到了整箱售賣的某品牌瓶水裝,深入了解得知:一開始廠家很堅決,不允許低價售賣,但在銷量的壓力下,最終同意以整箱的形式低價售賣。
對于休閑零食品牌來講,在包裝和規格上做文章更容易,但也并非完全無憂。
品類比較多的,會有更大的騰挪空間,但如果品牌的銷量只依賴一兩個大單品,即使做了渠道的差異化,對現有渠道的沖擊也是巨大的。
更多售賣的品牌,其實是與其他渠道一樣的標品。零食店賣得越好,傳統經銷渠道被沖擊得越慘。
“零食店賣的太便宜了,很多產品售價跟我們的進貨價不差上下,嚴重影響了商超、便利店的生意,臨近小店的銷量幾乎腰斬。”某大商向新經銷透露。“我們向廠家申請費用,把價格打下來,零食店賣多少錢,我們賣一樣。”
部分經銷商申請不到費用,先保住銷量,那肯定虧錢。
03
渠道價值鏈,重構
經銷商體量大,渠道廣、品類多,還可以支撐,對于渠道和品類都單一的經銷商來說,零食店的沖擊,幾近滅頂之災。
一邊是銷量,一邊是價盤和經銷商的利益,品牌力越強,越依賴線下渠道的品牌廠家,越是難以取舍。
“現在廠家跟我們講,電商、KA,我們不都經歷了嗎?都能過去。但我們知道這次不一樣,過去無論如何終端的生意還在,我們有的做,這次不一樣!”有經銷商說到。
不一樣在哪里?
傳統渠道模式,上游品牌是發動機,層層加價,多次搬運,然后給到零售商,條碼費、進場費、陳列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最后都是消費者買單。
零食折扣店通過自建倉儲配送體系,在終端布局網點,實現了「經銷零售一體化」,事實上它打通了一條消費者與品牌廠家的之間高速路。
在這個高效的模式里,經銷商不是被短路了,它是被內化了。
有業內人士呼吁,廠家應該保護經銷商的利益。但商業不是講感情的地方,商業演化有其自身邏輯。
品牌商其實是最想維持其渠道網絡,和現有價格體系的人。
但在品牌、經銷商、零售商,三者的博弈之中,真正決定的力量是在它們之外的——消費者。
誰能幫品牌把產品賣給消費者,誰就有話語權。
“一味壓制,不可能持續,單純控價、改包裝,可能也不行,還是要看零食店行業的訴求。”
品牌商的思考很簡單,企業畢竟要銷量。
業內人士透露:現在一家頭部零食店企業,月出貨到門店可以到5個億,而且每個月純增量就在6000-8000萬之間。
絕對的銷量,意味著絕對的影響力。
一些頭部品牌今年上半年做了調整,商品從工廠出來直接發零食店總倉——這是他們有史以來首次為一個渠道,做物流模式的調整。
一些外企品牌在合作上仍有遲疑,在零食折扣行業的人看來,這也是遲早的事兒。
“外企都是職業經理人,他們的品牌銷量不愁,但他們的決策很依賴市場數據。等尼爾森數據一變,他們看到量販零食渠道的份額,一定會積極擁抱。”
最后的話
2022年以來,零食硬折扣加速狂飆,有人看到的是低價銷售、有人看到的是加盟虧錢,但從行業的視角來看,它真正的影響在于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沖擊——中國現代食品加工行業,正在進行一場供給側改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