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速遞上市狂奔,快遞行業躁動不安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李響
上市背后,隱憂不斷
最近這段時間,快遞物流行業可謂是大事不斷,菜鳥、極兔、順豐相繼傳出港交所上市的消息,一場屬于物流巨頭的上市潮正在洶涌襲來。
在這幾個物流巨頭中,極兔的討論度顯然是最高的。9月28日,極兔速遞順利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并計劃籌集5億至10億美元的資金,于10月份開始招股。
這只狂奔的兔子,終于得到了港交所的認可,正式沖刺上市了。
回顧極兔的發家史,不難發現,它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樣,崛起的速度相當快。
2015年,OPPO印尼前CEO李杰借助OV線下龐大的分銷體系,在印尼市場建立了基本的物流網絡,并基于此成立了極兔。
此后,隨著Shopee、Lazada、Tokopedia 等電商平臺的崛起,極兔迅速將業務拓展至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并在高峰期拿到了Shopee 70% 以上,Lazada、Tokopedia 50%以上的包裹承運量,很快就坐穩了東南亞快遞運營商第一的位置。
圖源:極兔招股書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極兔在東南亞境內派件包裹量分別為11.54億件、21.61億件、25.13億件,市場份額分別為16.4%、22.3%、22.5%,成為了東南亞快遞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
與此同時,極兔重回國內快遞市場,借助拼多多帶來的大量訂單,在國內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進入中國市場僅10個月,極兔的單日包裹峰值就突破了2000萬件,一舉打破了原本“四通一達+順豐”的穩定格局。
另有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間,極兔來自中國地區的收入占比從2020年的31.19%,躍升至2022年的56.36%,截至去年,極兔的市占率已經達到10.9%,這個數據已經高于順豐。
也就是說,如今中國市場已成為極兔內部收入來源最多的市場,在國內的市場競爭力相當強勁。
縱觀全球物流網,極兔的物流業務早已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和埃及等國家,國際影響力正日益厚重。
極兔全球網絡 圖源:極兔
這只曾經并不起眼的兔子,由于發展速度過于驚人,頻頻被傳出即將上市的消息,而如今隨著靴子落地,極兔也再一次展示出它的速度。
回顧極兔的發展史,從2015年在印尼成立,到2020年3月進軍國內物流市場,再到今年10月敲鐘上市,極兔速遞前半程已成功創造出了快遞企業“成立時間最短,上市最快”的紀錄,成為全球綜合物流服務運營商中的頭部玩家。
而后半程,極兔該如何保持增長勢頭,也將成為整個物流行業的關注焦點。
挑戰大于機遇
縱觀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不難預見,極兔的后半程遠比前半程要難走。
為什么這么說,無非是因為極兔過去三年的驚人增速背后所采取的三大燒錢經營戰略:低價、并購、加盟。
低價方面,極兔一直采取燒錢補貼的方式來吸引用戶,即便此前其在國內市場打出“8毛發去全國”的驚人低價備受詬病,但它卻屢試不爽,堅持在自己身上留下“低價”標簽。
從單票上看,極兔的收入偏低,成本卻偏高。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極兔在國內市場的平均單票收入分別為0.23美元、0.26美元、0.34美元,平均單票成本分別為0.51美元、0.41美元、0.40美元,折合人民幣平均每單虧損0.43元。
極兔平均單票成本 圖源:極兔招股書截圖
截至今年上半年,極兔速遞的單票收入依舊維持在0.34美元/票左右,低于通達系的整體水平。
單票成本和收入的不平衡,也讓極兔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根據招股書顯示,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極兔經調整凈利潤虧損分別達到4.76億美元、11.78億美元、14.88億美元、2.64億美元。
僅三年半時間里,極兔累計虧損金額超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248億元,簡直是虧麻了。
不僅如此,極兔的資產負債率也遠高于同行。從2020年至到2023上半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達到141%、201%、185%、190%。
對比其他快遞企業,圓通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為31%,申通、韻達和順豐大致在55%左右,極兔似乎在一個不應該的表現的地方,遙遙領先了同行。
如此看來,極兔靠低價打下來的江山,并不像表明上看到的那般穩固,內里或許已經滿目瘡痍。
并購方面,極兔以68億收購百世后,兩網融合得并不順利。數據顯示,2021年百世網點多達5.5萬個,但2022年極兔招股書顯示,百世網點還剩下2萬多個。
不僅如此,在合并之前,百世的訂單量約為2300萬單,其中淘系訂單占了半數。
但在百世并入極兔之后,原淘系訂單大部分流向了申通、圓通和韻達,極兔留存下來的淘系訂單還不到300萬單。
同時,極兔在2022年的業務量為120億件,僅為2021年合并前兩家業務量綜合的75%,1+1大于2的效果并沒有出現。
極兔業務量 圖源:妙投APP
加盟方面,極兔前不久收購豐網之時,并未像此前收購百世時一樣承諾接受加盟商體系,這也加劇了極兔與末端加盟商之間的矛盾。
這三大戰略的推行,為極兔燒錢擴張埋下了諸多隱患。例如,巨額虧損、服務口碑差、末端配送整合混亂等,這就導致極兔哪怕是在上市之后,也依舊需要面臨巨大的挑戰。
除此之外,在國內市場,極兔和拼多多似乎正在加速解綁。巔峰時期,極兔95%的訂單都由拼多多貢獻,但是自2022年起,拼多多給極兔帶來的訂單貢獻下滑了28%,占總收入的比例已不足17%。
更災難的是,9月底,印尼還頒布了禁止在社交平臺上進行電商交易的禁令,受此影響,TikTok宣布關閉在印尼的電商業務,給深耕印尼市場的極兔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就現在而言,擺在極兔面前的除了上市帶來的發展機會,還有從中國市場和東南亞市場面臨的諸多挑戰。
上市之后,極兔的日子可能也不會好過到哪里去。
行業競爭進入僵持狀態
最近兩三年來,快遞物流行業加速內卷,從拼價格,到拼服務,各路玩家似乎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要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快遞企業紛紛卷向服務,行業的同質化現象也在慢慢增多。
縱觀整個快遞行業,不管是極兔,還是順豐,抑或是菜鳥,沒有一個擺脫了服務同質化的命運。
在這種情況下,快遞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難度也逐漸加大。例如,在早期極兔聚焦東南亞市場之時,主要采取的是復制中國快遞行業模式的打法,來實現快速起網,后續也有其他玩家也紛紛跟進復制,但是由于本土化基礎有差異,最終效果也并像極兔那么好。
而造成同質化競爭的原因,無非就是快遞市場逐漸飽和,內卷玩家日益增多,用戶越來越注重物流時效和服務質量等方面,此時,快遞企業們不得不將服務作為競爭關鍵。
隨之而來的就是,各路玩家開始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在打造差異化優勢的道路越走越偏。
然而要想改變這種現狀,玩家們只有打造差異化的商業運營模式一條出路。
就拿極兔來說,由于自身與菜鳥、順豐兩大物流巨頭的較量已經陷入僵持局面,此前的價格優勢也在逐漸消失,未來必須找到新的差異化道路,才有可能維持過往增速,繼續在賽道中疾馳。
物流下半場,極兔到底會怎么走?上市之后還能跑多遠?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