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1月新開20座購物中心,北京、東北交白卷
出品/聯商網
撰文/牧之
頭圖/武漢江夏永旺夢樂城
在經歷了10月低谷之后,11月,全國新開購物中心數量有了明顯提升。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23年11月,全國新開業的商業項目共20個(不含專業市場、家居商場、酒店及寫字樓、純商業街區,商業建筑面積≥2萬㎡),新增商業建筑面積181.3萬㎡,平均單體商業建筑面積約9.1萬㎡。
華潤、萬達、永旺、愛琴海、招商蛇口、眾安商業、領展中國等知名商業地產開發商均有項目入市。尤其是近來處于風口浪尖的萬達,有3座購物中心開業,總商業體量31.3萬㎡,成為最大贏家。
此外,一些商業項目因體量不足2萬㎡而并未包含在內,比如1.5萬㎡的南京安居·慕斯薈、1.4萬㎡的佛山平洲翠萬麗廣場等等。此外,一些純商業街區也并未統計在內,比如湘湖越界X-LIVIN、鄭州中鐵·泰和里印象1923商業街區等等。
開業數量同比、環比雙增
11月,全國新開20座購物中心,與10月份的10家相比,環比增長100%;與2022年同期的15家相比,同比增長33%。
縱觀近五年數據,從2019年開始,全國11月新開商業項目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直至2022年11月觸底,僅新開15個商業項目,而今年11月又實現了反彈,新開商業項目增至20個。
之所以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聯商網》認為,一方面,商業地產市場漸趨飽和,入市項目下降也是必然趨勢;另一方面,受困于經濟大環境及地產行業拖累,加之商業地產開發的復雜性影響,開發商愈發謹慎。
從區域來看,20個商業項目分布在六大區域,華東區持續領跑,有9個商業項目入市;西南、西北緊隨其后,均為3個;華中、華南均為2個,華北僅有1個,東北區域交白卷。
從商業規模的分布情況上看,規模在2至5萬㎡(含2萬㎡,不含5萬㎡)有6個商業項目,占比30%;5至10萬㎡(含5萬㎡,不含10萬㎡)有5個商業項目,占比25%;10至15萬㎡(含10萬㎡,不含15萬㎡)有6個商業項目,占比30%;15萬㎡及以上有3個項目,占比15%。
可以看到,5萬㎡以上的中大型購物中心是11月份新開商業的項目的主流,占比七成。該類購物中心一般以一站式區域購物中心為主,既有體量保證,又可滿足了消費升級下的體驗式業態及營銷需求,往往受到萬達、寶龍、龍湖、新城控股等頭部開發商的青睞,比如萬達11月新開業的3座購物中心,均在10萬㎡左右。
存量改造項目占比提升
隨著供給端不斷飽和,每月新開商業項目中,存量改造項目的占比已經基本穩定在二、三成。
11月份開業的20個商業項目中有4個存量改造項目,占比20%,分別是上海北外灘雙獅匯、寧波京東MALL、深圳KK PARK光明廣場和廣州天河領展廣場。
10月份,存量改造項目在新開商業項目中占比20%,而9月份這一數據是28%,8月份為9%,今年上半年為15%,整體來看,有不斷提升的趨勢。
其實,大多數存量項目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硬傷”,或是地段問題,或是交通問題,或是商業空間問題等等。這就更加考驗項目商管團隊的招商能力和運營管理水平了。而無論從品牌效應、招商能力、運營能力和營銷能力來說,頭部知名商管公司接管不失為存量項目的最佳歸宿。
比如11月開業的深圳KK PARK光明廣場和廣州天河領展廣場,10月份開業的百聯西郊購物中心和海口王府井海墾廣場以及9月份開業的北京五棵松萬達廣場、沈陽中街吾悅廣場、徐州和信寶龍廣場等等,均由知名商管公司接管。
不過,存量商業改造難度之大,即便是知名商管公司也不存在投機取巧的彎道超車,必須從動線調優、場景打造、品牌招商到運營管理各個環節的精雕細琢,回歸商業調改的底層邏輯,才有實現突破的可能。
12月開業量將迎爆發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1-11月,全國新開業商業項目共279個,與去年同期的270個相比,微增9個。
幾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購物中心年報報告(2023年)》預計,2023年全年新開業購物中心項目將達400個左右。以此推算,2023年12月,全國將有120余個商業項目開業,將創造今年月份之最。
誠然,每年12月,都是商業項目入市的高峰。購物中心可以借勢圣誕和元旦兩大節日,營造“開業即火”的客流火爆場景,激發項目潛力提振商場業績。
今年12月,上海真如環宇城MAX、北京超級合生匯二期、成都天府大悅城、南京國金中心IFC、杭州中心、昆明萬象城、鄭州銀泰inPARK、拉薩王府井購物中心、溫州濱江萬象城等眾多備受矚目的購物中心都將正式亮相。
附:2023年11月全國新開購物中心統計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