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十大資產縮水的富豪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撰文/星影
到了年底盤點的時候,不少打工人都會感嘆,賺錢越來越不容易了。
而一些富豪老板們,也感受到了寒冬。
即將過去的2023年時間里,無數企業沉浮,有新賽道崛起,甚至還有富豪一夜回到解放前。
據2023年《胡潤百富榜》顯示,蟬聯了三年首富的鐘睒睒,今年的身家蒸發了50億元。
下面就來盤一盤2022到2023年一年時間里,國內有哪些富豪的資產發生了上百億的縮水。以下富豪的身價依據近幾年胡潤百富榜排名數據,計算單位為人民幣。
10
恒大許家印,300億=>200億
讓很多人詫異的是,去年和今年許老板都能排進胡潤財富榜,這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負債的恒大,而不是許家印個人。國內所謂財富榜的計算方式基本是以上市公司的市值和這位老板的持股比例來計算的,而且現在恒大也還沒有退市。
9月28日被捕以后,他的名字和恒大就開始被編成了各種段子,成了坑人的代名詞,網上一段恒大感恩20年的文藝晚會的視頻爆火透露著年關將至,廣大網友對這位巔峰期身價3000億元首富的揶揄之情。
被捕以后的許家印和恒大已經鮮有新聞出現,香港媒體報道,11月初許家印私人持有的位于香港山頂布力徑的兩處豪宅被接管,市值超過15億港元,或許能說明這位已經被捕的首富確實還能擁有一定的資產。
2021年暴雷,歷時一年多的時間,雖然其間許家印無數次喊出要重組,他個人和恒大和資本市場也經歷著一場漫長的告別,但現實卻是他和恒大再也起不來了。香港法院今年11月已經表示,“很可能”在下次聆訊時發布清盤令。截至6月30日,中國恒大合計凈虧損392.5億元。總負債還是那個天文數字,23882億元。
09
紅星美凱龍車建興,200億=>落榜
紅星美凱龍的車建興不見得是2023年身價下跌最多的富豪,但毫無疑問是最具悲情色彩的。因為在今年6月,這位家居老大親手將紅星美凱龍控制權賣給了他人,身價也跌出了富豪榜。
紅星美凱龍車建興
木匠出身,靠著倒賣建筑材料起家,車建興用30年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家居企業,并在2015年和2018年先后將公司送上港股和A股。截至今年3月,美凱龍在全國擁有91家自營商場,285家委管商場。最風光的2020年,車建興以430億元財富,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357位。光做建筑材料不過癮,車建興還投資了房地產,2020年,紅星還一度以480.6億元操盤金額位列地產百強。
和大部分地產相關企業的危機相似,面對突如其來的債務危機,從2021年開始,車建興先后出售了紅星地產、物流、物業等板塊,但是套現的股權對天價債務而言仍是杯水車薪,今年車建興只得出售了手里最優質的企業紅星美凱龍。通過出讓美凱龍控制權,車建興能回籠60多億資金,以解燃眉之急。不過,要想徹底從債務的泥潭中抽身,他還需要繼續閃轉騰挪。
08
順豐王衛,1450億元=>1250億
下面一個富豪的命運其實和馬云、劉強東息息相關,他就是順豐的王衛。作為中國快遞行業唯一可以和三通一達相抗衡的企業,王衛的資產在過去三年時間里一直以每年200億左右的速度降低。
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
作為中國快遞行業一極的存在,順豐以高效、規范在物流行業里有口皆碑。距離2021年的最高點,今年順豐的市值已經縮水近70%。今年上半年,順豐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38%,有人把順豐業務量的降低歸因于電子合約、電子發票的出現,導致順豐大頭的合同快遞業務量流失。
順豐的下行,多少還和一直有做全產業鏈野心的王衛有關,幾年前順豐一度投資數十億想要建立屬于自己的電商平臺,但以失敗告終。為了擺脫高端快遞的標簽,順豐打造了中低端市場產品豐網速運,然而三年過去了,今年7月王衛把這個品牌出售給了對手極兔。
07
碧桂園楊惠妍,750億元=>480億
今年10月10日,碧桂園公告稱預計無力償還一筆本金4.7億港元的到期境外債務,成為近三年地產危機中第二家公開倒下的龍頭房企。
相比恒大集團那些包容萬象的投資項目,碧桂園的地產項目也曾經被人吐槽為異想天開。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建在馬來西亞占比30平方公里的碧桂園城市森林。據悉該項目的總投資金額高達1000億美元,需要通過填海建島的方式來搭建一座可以容納70萬人口的城市。然而現狀是這種高科技城市的建成部分已經成了缺乏配套的海外鬼城。
然而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全面進入寒冬,海外擴張的碧桂園也扛不住資金的壓力。2023年,頭頂中國女首富頭銜的碧桂園掌門楊惠妍財富縮水270億元,財富縮水近4成,不得不讓出了女性財富榜榜首的位置。今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總收入約2,300億元,歸屬于公司股東的虧損約為490億元。有報道分析,相比恒大的天價債務,碧桂園目前遇到的暫時只是現金流問題,但面對國內地產企業系統性的困境,未來的碧桂園如何走出困境就值得繼續觀察了。
06
合盛硅業羅立國,980億=>600億
有寧波首富之稱的羅立國今年最大的新聞是被公司前總經理的妻子舉報涉嫌干預司法、陷害高管。對于這件石破天驚的上市公司緋聞,羅立國的回應是:“亂彈琴,我也不理她”。
但是企業的市值下跌可能不容羅老板不理睬了。胡潤財富榜顯示,合盛硅業的羅立國家族目前財富值600億元,同比下降380億元。
合盛硅業所在的光伏產業,在過去五年里在國內蓬勃發展。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在中國,2020年以來,光伏上游如硅料等環節產能一時緊缺,硅料價格從每噸幾萬元升至去年的最高點30萬元/噸以上,相關產業鏈企業利潤大幅上漲,光伏企業股價及市值增加。
但去年11月以來,隨著新產能逐漸釋放,上游產業鏈價格逐漸回落,硅料企業業績普遍遭遇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光伏在二級市場表現不佳,去年合盛硅業凈利潤下滑近四成。今年上半年,合盛硅業的凈利潤又同比下滑了五成。因此,羅立國家族的財富這兩年一共下降了800億元。
05
牧原秦英林,1850億=>1450億
2023,養殖業的富豪們也集體財富縮水。這其中的最明顯的就是中國的龍頭養豬企業牧原集團的秦英林、錢瑛夫婦,今年一年財富值下降400億元。
牧原股份總經理、董事長秦英林
豬肉價格低迷,是這一波養豬龍頭企業老板們財富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23年1-11月豬價整體低位運行,截至11月20日,全國生豬交易均價為15.04元/公斤,同比下跌18.44%。
由于豬肉養殖有一個固定的周期,一旦出欄集中,就難免出現價格下行的市場問題。今年生豬產能供大于求,從供給方面看,養殖端集中出欄,屠宰端陸續開工。
另一個結構性問題是,由于豬價低于養豬成本,很多養豬戶表示多養一天就多虧損一天,特別是小型養豬場和散養戶多數已關閉。對于處于收購端的養殖企業來說,長期虧損正在加大養殖企業的資金壓力。在能繁母豬數量居高不下、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的兩大因素作用下,養殖虧損情況可能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04
京東劉強東,1050億=>600億
傳統電商在2023年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昔日的電商TOP3企業京東的市值出現了大幅度的縮水。數據顯示,京東的市值相比2022年已經下跌超過1600億元。
在傳說各種新聞滿天飛之后,去年底回國后的京東掌門劉強東鮮少公開露面,卻在內部開啟了一系列急風驟雨般的改革。這些改革旨在提升京東的核心競爭力,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然而面對拼多多等企業壓力,改革的京東也并沒有在電商領域玩出什么新花樣。
在胡潤百富榜中,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及其妻子章澤天的身價也受到了影響。數據顯示,劉強東夫婦的身價已經跌落到第66名,身價縮水了450億。
有分析指出,京東市值的不斷下跌,和京東不斷進行拆分公司上市的策略有關。京東系已經有京東物流、達達、京東集團等8家上市公司,近年來在采取邊拆分邊上市的策略,外加上有物流這樣的重資產,所以一時身價下跌,強哥也未見得著急。
03
萬達王健林,1000億=>470億
12月初,萬達的新聞多次沖上熱搜。首先是萬達電影轉讓了51%股權給上海儒意。作為萬達幾大板塊中僅次于地產的萬達電影終于成為了王健林手里的棄子,不少人戲稱老王這次是割掉了“心頭肉”。在整個萬達體系內,萬達電影算得上是優質標的之一,尤其是在電影市場加速回暖的當下。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更讓王健林頭大的是萬達面臨的資金緊張的困境和三次IPO不成功的萬達商管即將面臨對賭協議回購的壓力。據統計,萬達今年至少出售了5個萬達廣場。
然而萬達的危機又出現了轉機,12月12日,萬達官網宣布太盟投資集團與大連萬達商管簽署新投資協議。太盟將聯合其他投資者對萬達商管再投資,新投資的28億美元(約180億人民幣)有望緩解萬達和王健林因為上市對賭協議所造成的資金壓力。
曾經屢屢爆出金句的王健林在最近幾年里,變得沉寂了很多,昔日的首富身價也從2022年的1000億跌至今年的470億,身價被腰斬。對他來說,后面的幾年里,一個億或許不再是一個小目標。
02
阿里巴巴馬云,2350億元=>1700億
11月29日是中國電商歷史性的一刻,拼多多盤中市值首次超過了阿里巴巴。有媒體認為:這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個“分水嶺”,標志著從拼多多到字節跳動等一代新貴的崛起。
在繳納了70億元的罰款后,螞蟻金服重啟上市計劃了。但股價卻沒有給馬爸爸的復出以支持,今年11月,傳說馬云家族信托減持以后,阿里的股價曾經一度出現單日10%的暴跌。馬云的個人身價也在一年之內出現了650億的下跌。
不少人在總結阿里巴巴何以衰落時,提出了阿里的兩大失誤。首先是過分追求高端化,對于高端電商天貓的打造實際結果是用戶被拼多多、抖音攻城略地。其次是阿里的機構越發臃腫,網傳阿里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24萬,高人力成本已經違反了互聯網發展的實質。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云和阿里仍是貴族。
01
寧德時代曾毓群,3348億=>2243億
要問去年國內哪個富豪的身價下跌最多的?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就是寧德時代的曾毓群,胡潤的排名顯示,2022年曾毓群的身價還有3348.2億,位列第二,到了今年曾毓群的身價跌至2243億,身價直接下跌了1000億元。
寧德時代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
2021年11月,寧德時代的市值一度逼近1.6萬億元,在A股市場里成為了僅次于貴州茅臺的大盤股,而進入2023年,寧德時代的股價卻遭遇了連續下跌,市值已跌至7767億,不足高峰期的一半。
寧德時代昔日的大漲,背后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國產特斯拉一度有20%電池屬于寧德時代,但對車企而言,配件被一家企業過分壟斷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2020年起,不少新能源車企開始分散電池供應商,一些如奔馳、吉利、大眾等車企甚至啟動了自己研發電池的計劃。2023年的數據顯示,寧德時代雖然還是全球電池行業龍頭,但市占率已經從37%下降到了34%。寧德的電池顯然不如以前那么好賣了。
總結
2023年,很多人對財富和消費談的更多的是降級和收縮。但現實是有小鎮青年加持的拼多多成了在今年少數幾個能笑出聲的企業。多個排名顯示,拼多多黃崢的個人財富飆升1000億元,第一次殺入前三甲。還有人預測如果字節跳動能夠成功上市,已經身價2450億的張一鳴有望成為中國的新首富。
有一種觀點認為,今年地產、頭部互聯網等行業的具體萎縮與其說是一次集體財富縮水,不如說是一次消費市場的集體轉型,當打工人在一二線城市開著汽車、還著房貸,小鎮青年們正在刷抖音和逛拼多多過程中放飛著新的消費潛能。
參考資料
1、2023胡潤百富榜:首富財富縮水50億,馬云掉到第十位,紅星資本局
2、首富都虧了50億,到底誰在賺錢?智谷趨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