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撈面深陷“預制菜門”
來源/零售商業財經
或許和府撈面也會犯愁,為什么眼看上市了,虧損問題還沒等解決呢,預制菜問題又被頻頻曝光。
和府撈面的心事要從2020年講起,當時,超30元一碗的面承包了都市年輕人的午飯。那一年,馬永記、陳香貴、張拉拉等品牌迅速崛起。他們帶著明顯高于同行的客單價,向市場向資本講了一個“高端面”的故事。
和府撈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一碗面加小吃和飲品,一頓簡簡單單的飯能達到百元級別。書房風格的裝修和高端定位,讓和府撈面過上了風風光光的幾年,不僅消費者愛它,資本也下場吃面。
圖源:和府撈面官方微博
2016到2022年,和府撈面拿到了6輪融資,總金額超13億元人民幣。2021年,和府撈面完成近8億元的E輪融資,也創下了國內連鎖面館行業的最高融資紀錄。當時傳估值超過70億元。
后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自去年起消費風向轉向極致性價比,“平價”成為主旋律,資本也閉口不談新消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端面的故事顯然不太性感。
不得不說,和府撈面是聰明的。
在市場環境變動之際,和府撈面的品牌定位也隨之而變。一邊出海、一邊降價,還打造了含酒館屬性和咖啡屬性的新品牌。最重要的是,其定位從高端變成養生好面,主打普惠性。
圖源:網絡 和府撈面旗下咖啡品牌
運營思路上,和府撈面的做法十分準確,順勢而為是品牌常青最樸素的道理。但從實戰角度來看,一切并不順遂。
根據招股書數據,和府撈面在2020年到2022年間一直處于大額虧損狀態,分別虧損2.06億元、2.11億元、2.99億元,三年總計虧損超7億元。也就是說,在和府撈面幾經折騰、順勢求變的同時,其盈利能力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反而虧損持續擴大。
從這點來看,和府撈面的上市進程很有可能受到影響。當下,資本市場對于餐飲企業上市,本就抱著更加嚴謹的態度,老娘舅、老鄉雞等知名快餐品牌都在IPO大門前排隊等待。留給和府撈面的機會,或許更為渺茫。
除了業績問題外,預制菜負面輿情也讓和府撈面犯了難。
圖源:微博截圖
正如前文所說,和府撈面順勢打了一張養生牌。但也有媒體報道稱,常有消費者反映和府員工當著他們的面,將料理包里的東西擠進了面碗當中。面湯來自沖調,澆頭源自保質期100多天的料包。從這一點來看,和府撈面或許跟養生就沒啥關系了。
這也不是和府撈面第一次陷入“預制菜之謎”了。去年,和府內部員工爆料稱:“和陳香貴、馬記永不一樣,和府撈面的門店是沒有拉面師傅和廚師的。面是工廠里出來的,澆頭基本也是預制的,只需要加熱,湯則是料理包加水兌出來的。”
要知道,和府撈面內部曾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2013年,和府撈面第一家店開業沒幾日,創始人李學林發現了一批過期變質的牛舌,立即將所有員工拉到會議室,當著他們的面吃掉它,然后嘔吐了。他還去到工廠,讓同事們看著他將熬壞的湯全部倒掉。“你自己良心過不去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這確實是一個充滿良心的故事,但似乎和當下的預制菜事件背道而馳了。
上市固然讓人期待,但這些問題將成為橫亙在和府撈面面前的鴻溝。只有填平溝壑,才能成功上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