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穩健,美團攻守有道
出品/無冕財經
作者/楊一軒
2023年,本地生活領域戰況激烈,遭受沖擊的美團,一度引發外界擔心。但現在看來,美團打硬仗的能力,沒有丟。
3月22日,美團發布最新財報,2023年營收2767.45億元,同比增長25.8%;實現經營利潤134億元,同比扭虧。
更重要的是,在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美團全年營收達到2069億元,同比增長29%;經營利潤為387億元,同比增長31%。
在外賣業務壁壘依然堅固的情況下,美團正通過即時零售擴大外賣的邊界,目前看來效果也不錯。數據顯示,2023年美團閃購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40%。
而即使是最令投資者介懷的新業務,也釋放出積極信號。財報顯示,美團2023年新業務收入698億元,同比增長18%,經營虧損同比收窄不少。
本地生活市場規模動輒十萬億,且線上滲透率低,阿里、抖音等競爭者的涌入,可以共同拓寬線上市場,對美團有威脅,但未嘗不是好事。市場更大了,美團也可以借此將手上的劍再磨一磨。
戰爭不會止息,從2023年來看,美團在守成,也在適度進攻,長出新的能力。而攻守平衡,或許才是長期制勝之道。
牢牢守住基本盤
2023年,美團在忙著打仗,但核心基本盤還是緊握在手中。
根據財報,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營收和利潤都獲得了不錯的增長。
其中,外賣業務年度活躍商戶數再創新高,即時配送訂單數達到218.9億筆,同比增長23.9%,餐飲外賣的年度交易用戶持續增長。
作為“現金牛”的美團到店酒旅業務,2023年增長勢頭更是不俗,借助線下消費復蘇,去年GTV(總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100%,年交易用戶增長超30%、年活躍商戶增長超60%,都創出了歷史新高。
由美團優選、小象超市等構成的新業務,由于涉及社區團購及新零售業務,仍處在補貼階段,也最令投資者操心。好消息是,這一塊業務去年四季度經營虧損48億元,同比收窄24.1%,經營虧損率改善至26%。而且美團財報也提到,今年將提升商品加價率并降低補貼,進一步減虧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報上看,面對抖音等對手的攻擊,美團在積極應戰,其2023年的銷售及營銷開支達到167億元,同比增長了55.3%。
去年,為了應對競爭,美團采用了價格戰和直播內容結合的打法。綜合而言,美團的策略包括直播、短視頻、用戶補貼、商戶返傭、低線城市商戶減免入駐費用等。
真金白銀的投入之下,美團的努力還是有成效的。
▲美團近年核心本地商業營收,圖片源自數據價投
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傭金收入同比增長32.7%;在線營銷服務同比增長達40.8%,是最近兩年季度增速的最高值。而廣告增速大于傭金增速,說明商家的廣告預算出現回流。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在財報中特別提及,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需求,擴大了“拼好飯”的規模覆蓋。由此可見美團對“拼好飯”的重視。不難推斷,隨著消費下沉,高性價比外賣訂單需求不斷增加。對美團未來的外賣業務而言,也可以稱得上是好消息。
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護城河仍舊堅固,但可以預料,今年的本地生活服務戰爭會更激烈,美團也應該是更有緊迫感了。
今年2月,美團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調整,被外界認為是美團上市以來的最大調整。
此次調整的核心是,到家、到店兩大事業群,以及美團平臺和基礎研發平臺,一并被打包交給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管理。今年40歲的王莆中,是美團S-team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內部對他的一致評價就是能力強。
派出王莆中執掌核心本地商業板塊,說明美團已經做好了持續打硬仗的準備。
用即時零售拓展能力邊界
作為一家科技零售公司,美團堅守本地零售服務,但也在不斷拓寬零售服務的邊界,持續增強核心業務能力,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進攻。
財報中提到,餐飲外賣30分鐘內送達已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擴展至更廣泛的品類,滿足更多的消費者需求。
美團對即時零售寄予厚望,而這也是一個能吸引巨頭入局的大市場。
據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數據,近年來即時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預計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萬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行業報告認為,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3.6萬億。
目前,除了美團閃購外,京東到家、餓了么、抖音等都已入局。即時零售競爭的關鍵,取決于供給和履約。對美團來說,履約的優勢明顯,供給方面的優勢也在強化。
六年前,美團推出閃購業務,將餐飲外賣拓展至非餐品類業務,2020年又推出閃電倉模式,提供24小時全時段配送服務。去年底,美團買菜升級為小象超市,品類覆蓋數碼家電、美妝個護、酒水零食、母嬰、百貨、生鮮、鮮花等。
▲美團小象超市App首頁截圖
閃購生態的建立,使得美團成為一個近場購物中心,小象超市就是這個購物中心里的大超市。供給上的持續豐富,使得美團線上零售的邊界得到極大拓展。
更重要的是,閃購與餐飲外賣產生協同效應,復用美團外賣的配送網絡,還能與餐飲外賣配送高峰期錯開,提高騎手的日配送單量。在消費者端,強化了萬物到家心智,閃購用戶與外賣用戶互相滲透。
有行業分析認為,閃購業務處于高速發展周期,美團具備履約優勢,同時在心智和供應鏈層面具備明顯先發優勢,如果沒有意外,它將持續是該領域的最大競爭者。
從數據看,即時零售對美團意義重大。
財報顯示,即時配送訂單數達218.9億筆,同比增長23.9%,其中,美團閃購2023年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40%。
美團財報提到,餐飲外賣中高頻用戶群體的規模及其購買頻次穩步提升。此外,美團閃購的用戶結構更好,閃購用戶以年輕群體為主,黏性也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二線外賣市場大殺四方的美團,也在進行下沉。2023年,美團就將更多的城市從代理變成直營,這會帶來短期的盈利能力下降,但從長期看,會在下沉市場慢慢滲透用戶心智,進一步增強本地生活業務的壁壘。
即時零售的崛起,是美團固守核心能力,同時不斷探索新的邊界的范例。過去很多年,美團都被外界誤解為缺乏邊界,但現在看來,美團的發展路徑其實一直很清晰,也很堅定,就是圍繞自身優勢向外尋求自然的延伸。
如今,線上、線下,到家、到店,正緩慢地形成合力,將美團的護城河構筑得更加穩固。
加碼科技,打開新空間
王興曾說過,“我一直認為,美團是一家科技驅動型公司”。美團的零售服務需要科技驅動,而科技,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上限與想象力。
美團的研發投入逐年增長,2023年研發支出已經達到212億元,創出歷史新高。
在今年2月的組織架構調整中,無人機、自動配送車和出海業務,直接向王興匯報。由此可見美團對科技的重視。
眾所周知,在驅動外賣業務高速運轉的三個核心要素中,相比供給和需求,履約的突破更顯困難。隨著科技發展,類似無人機這樣的機器人技術,它們具備更高的效率和配送能力,未來將對外賣行業形成很大影響。
美團也已經在無人機、自動配送車方面進行布局。
截至2023年底,美團無人機已累計完成訂單超22萬單,覆蓋辦公、社區、高校、景區、市政公園、醫療等多個場景。2024年春節假期,深圳人才公園部分周邊商家超8成外賣訂單均由美團無人機配送完成,帶動多種商品銷量環比“十一”假期增長超5倍。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在科技方面的投資正在加速,以美團的產業基金美團龍珠為例,除了投消費,硬科技也是其看好的賽道之一。
今年2月,美團先是參與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的B2輪融資,此后又投資了AI創業公司月之暗面。據媒體梳理,過去一年,美團共出手投資10家公司,其中6家屬于先進制造領域(包括機器人研發),3家是大模型公司,還有1家主要研發無人配送。
自2021年起,美團的戰略方向是“零售+科技”,2024年,這一核心戰略更具象化為“本地、零售、科技和國際化”等關鍵詞。
有分析認為,技術的突破,不僅可以拓寬美團核心業務的護城河,也可以加速美團出海的進程和優勢。若有先進的AI機器人加持,美團有可能穿過外賣和本地生活業務難以出海的圍墻,打開國際化空間。
當然,出海應該不是美團現階段考慮的重點,王興也曾表示,“全球化很重要,必須做,但不是要急于求成,需要更長的耐心、更大的投入、更好的協同。”
“更長的耐心”,可以看作是美團一次次直面挑戰,自我進化的行動準則。無論競爭如何激烈,堅守陣地,適度進攻,外界會看到一個更有韌性、也更具想象力的美團。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