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萬達不行了?2024還要新開近30家萬達廣場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灰灰
賣掉萬達集團總部所在地北京大望路萬達廣場后,萬達廣場的出售數額增加至16個。
曾被王健林定義為“非賣品”的萬達廣場,如今被頻頻出售,似乎給萬達商管蒙上了一層不薄的陰影。
然而,根據《聯商網》的最新統計,2024年全國仍然有約28個萬達廣場項目會新開,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今年新開商業項目最多的企業。即便身處泥濘,但萬達商管依然是中國商業地產中不容忽視一個狠角色。
01
2024擬開28家萬達廣場
根據《聯商網》統計,2024年全國預計有28家萬達廣場會新開。截至發稿重慶忠縣萬達廣場和沈陽文化路萬達廣場已經開業,4月晉中定陽萬達廣場、咸陽涇陽萬達廣場將開業。
總體上看,開業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除了部分已經確定具體開業時間的項目外,還有很多項目時間待定。
當然,最后實際開業數量恐會縮減,部分項目或延期。在當下房地產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能按時完工建成也是一大考驗。
比如,原定的龍泉驛西河萬達廣場項目,在今年2024年元旦后傳出消息稱,雄飛廣場的開發商四川隆迪房地產開發公司由于資不抵債,正在走破產流程,項目目前也沒啥進展。又如廈門鷺港萬達廣場也“黃了”。
02
萬達商管越來越輕
自2016年加速“去地產化”,全面轉型輕資產以來,萬達商管越來越“輕”。
一方面,萬達每年新入市的項目,以輕資產輸出管理為主,近年來市場上也鮮有萬達拿地的聲音。
2024年計劃新開的名單中,南陽萬達廣場的前身是南陽天地、武漢漢街萬達廣場也是由漢街電影樂園改造而來、杭州臨平萬達廣場是接盤萬寶城的項目,包括六安裕安萬達廣場、珠海斗門萬達廣場、襄陽襄陽萬達廣場、湛江廉江萬達廣場等都是輕資產項目。
另一方面,萬達近期出售的一些資產,都將以輕資產管理的模式保持萬達廣場這個招牌,進一步鞏固了萬達的輕資產版圖。
從去年出售上海松江、西寧青海湖、江門臺山三個萬達廣場開始,截止到目前已經有16個萬達廣場被賣。無一例外,這些項目未來依然是以萬達廣場的身份繼續運營,以輕資產的模式操作,萬達依然保留了管理權,后期每年有穩定的收益。
03
萬達確實變慢了
在上市和債務雙重壓力下,萬達商管放緩了擴張速度。
2024年計劃新開28個商業項目,實際上開業的數量可能會更少。這個開業數量與近幾年相比也有所放緩。
2023年萬達在全國新開了29座商業項目,包括28座萬達廣場、1座萬達茂。
2023年之前,更是每年都至少有40座開業的規模:2016年,包括20座輕資產在內共計開業56座;2017年開業50座;2018年開業52座;2019年開業41座;2020年開業45座;2021年開業51座;2022年開業55座。
目前,萬達仍然是全國商業地產存量規模最大的商管公司。
南昌縣萬達廣場
南昌縣萬達廣場是南昌首個第四代萬達廣場項目,聚焦旅游、文化、社交、生活四大功能于一體,重點規劃生活超市,高科技館,美食館,新興影院等創新業態,為昌南人民打造一座能滿足日常購物,休閑娛樂,運動健身、便民服務的多元化一站式生活購物中心。
項目位于南昌縣振興大道777號蓮塘鎮月星家居,臨近地鐵3號線振興大道站2號口,建筑面積約18萬㎡,規劃“萬達廣場”商業體量近13萬㎡,地下車庫5萬㎡,金屋建材廣場經營面積5萬㎡。
建筑設計以銀灰色+金色的流行型結構為組合,幕墻面主要以內部暖色的透光為主,轉角出入口設置的大屏,打造裸眼3D效果也將成為南昌縣蓮塘亮麗的風景線。內部設計打造超高層挑空設計,在燈飾造型、DP造景等方面營造出奇幻空間,從多個角度展現“第四代萬達廣場”的品牌魅力。
業態組合以“趣玩之城”為主題,融合圍繞社交、生活、文化、旅游四大功能,引進時尚潮流品牌,展示全業態商業組合。
長春上海路萬達廣場
作為東北三省首個4.0版萬達廣場,長春上海路萬達廣場將從場景創新、科技創新、內容創新三大方面進行迭代升級,打造出城市“微旅游”目的地,商場以“兩個公園”為場景策劃、“兩座酒店”為商旅元素,為消費者創造“一站式”休閑娛樂體驗空間。
項目位于東二條路以東、吳淞路以南、東三條路以西、廣州路以北,總建筑面積為21.76萬㎡,地上建筑面積為14.99萬㎡,規劃停車位1374個。
據悉,長春上海路萬達廣場將引入190余家品牌,其中影城、超市等22家主次力店,周邊策劃建設萬達嘉華和萬達美華酒店,構成一站式的新型體驗式多元化綜合體。開業后將聯動北京大街、南京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形成繼桂林路、紅旗街商圏的又一個現代商業集聚區和時尚網紅打卡地。
北京平谷萬達廣場
北京平谷萬達廣場位于平谷城區北部平谷大街與平翔路交匯處西北側,為市、區兩級重點項目。規劃用地4.67萬㎡,總建筑面積約14.93萬㎡,總投資約13.1億元,將于2024年底交付運營。
作為平谷區最大的商業服務中心,平谷萬達廣場將打造成集社交、文化、休閑、美食、娛樂、購物于一體的第四代萬達廣場,引領時尚潮流,以促進城區經濟繁榮與發展。利用項目區位優勢,結合室內外購物流線,引領微旅游購物與公園式商業完美結合。“生態優先原則”以保護城市生態為前提,讓商業與城市生態共生共榮,商業綜合體與綠地公園融為一體。
在商業空間上打造無邊界賣場,增強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感,放棄了立柱的格擋,直接將店鋪相連,利用自身的書架,貨架作為隔斷,讓消費者沉浸在逛街逛集市的氛圍中,專注于體驗,即最大程度地減少立柱,實現一入商場,如沐春風的寬闊感,舒適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