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秒送,能否引爆即時零售?
出品/聯商網
撰文/袁則
向極致去,直到有人玩不起。
1996年8月,格蘭仕微波爐率先在行業降價40%,結果,到1998年,格蘭仕微波爐市場占有率73.5%,全國市場占有率實現產銷全球第一。
2008年7月,奇虎360宣布360殺毒軟件對個人用戶永久免費,后續瑞星、金山毒霸、江民、卡巴斯基、小紅傘等被卷死,用戶在電腦上,亂七八糟的病毒也越來越少。
2024年5月14日,OpenAI在首次「春季新品發布會」上搬出了新一代旗艦生成模型GPT-4o,并且宣布完全免費……
從實物、軟件到服務,不管你愿不愿意,總有些“攪局者”,會把行業扒到近乎“零利潤”,然后一大批玩家不得不消失。但商業,從此也就升級了一個維度,效率,呈現出另外一種質地。
01
秒送的功力
5月20日,京東即時零售業務全面升級為“京東秒送”,整合原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以全新的品牌形象,為消費者提供“好物立享”、最快9分鐘送達的購物體驗,新業務LOGO形象同步登場。
京東App原小時達各類消費者觸點已全部更新為“秒送”,包括頂部雙首頁入口名稱、搜索結果標簽等。
為保障配送時效,京東秒送還推出“準時保”服務,針對超時訂單進行賠付。如果未能按照約定時間送達,超時10分鐘賠付4元優惠券,超時20分鐘賠付6元優惠券,將在訂單完成時自動賠付。
據了解,京東秒送目前已覆蓋全國2300余縣區市,合作門店超50萬家,覆蓋全品類商品。
在京東頁面,秒送專區為消費者直觀的提供了新鮮果蔬、鮮花蛋糕、超市秒送、咖啡奶茶、買藥秒送等5個場景化的頻道入口,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定位,篩選附近的各類店鋪下單,并且入口也會依據用戶地址切換、消費場景、促銷活動、供給豐富度等維度產生改變,為消費者呈現不同品類,當前各品類、場景下力度最大的促銷信息也能夠在專區上清晰展示。
在付款頁面,用戶能夠自行選擇配送的具體時間區間,間隔為15分鐘,2-5公里內訂單所需要的時間在十幾分鐘至五十分鐘不等,除了當天配送之外,京東秒送也為用戶提供了預約至后兩天配送的選擇。
不僅如此,一些用戶注意到,此前需要額外支付運費的部分商家,在滿足一定購物金額后可以免除運費。這是因為京東秒送聯動商家將免運費門檻從59元降至29元,該項活動已覆蓋近90%的門店。
下單后,秒送專區底部能夠實時顯示訂單狀態與預計送達時間。從用戶體驗出發,商家已接單、待騎手取貨、正在配送中等訂單信息在首頁一目了然的實時呈現,為用戶省去了進入訂單詳情頁查看的步驟。
京東的此次變革,是對自己的一次迭代,更像一次對即時零售行業的撞擊。
02
秒送的背后
而以上的每一個動作,背后都意味著連接、數字化、成本和效率要求。
第一、秒送背后是更嚴苛的服務尺度
京東小時達和到家整合,也即意味著所有的配送品質,全部向最高要求靠攏,對京東物流及合作的物流公司而言,過去有所側重的品類、配送時效、服務細節,全部要統一到顧客滿意這一個尺度,看起來一句話的整合,背后卻是對團隊、流程、系統和執行標準的提升。
第二、持續優化生態建設是長期取勝的關鍵
秒送推出之后,絕不單靠快遞員跑的更快,更要在整體時效上縮短,對合作供應鏈自身運營速率必然提出更高要求,必然要推進整個價值鏈的優化和效率,而這種推進,也將為行業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和增長點。
對供應商、生產商來說,影響最為直接的一是扣點,二是扣費,從京東發布春曉計劃開始,可能京東已經拆除了高扣點的藩籬,隨著抖音、京東、餓了么的入局,美團建立的護城河,正一點一點的被趟過,而京東,無疑做了那個攪局者。
對京東來說,配送投下的重資產已經在那,盡可能的發揮規模和邊際效益,是更有價值的選擇。截至一季度末,京東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達到1541億元,同比增長12%。所以,加碼秒送,事實上打擊了美團、阿里那種依靠平臺、輕資產賺快錢的模式,美團可能還有積累,抖音手上有流量,而壓力最大的,無疑會是阿里的餓了么。
對騎手,同樣有滿意度考驗。
第三、配送效率的快速提升需要成本
這也意味著背后需要強大基礎設施,更需要強大的運力、人力甚至算力支撐。
目前,達達快送啟動2024夏季騎士招募,投入5000萬元用于騎士補貼,全力保障即將到來的618和暑期等重要節點;此外,還有由于時效激發的急單、投訴、損耗、補貼等成本;并且京東還聯動商家做了降低免運門檻活動。
過去,線下門店做不了送貨上門,更不要說是秒送了,五六十元的客單價,即便20個點的毛利率,除去平臺扣點、配送員單費、各種分攤及附加成本,最后的利潤也所剩無幾,所以即便全渠道融合的盒馬,最后也有傾向于現實妥協;叮咚買菜、樸樸等想方設法提高客單價和結構毛利;而今天的大平臺,能靠什么邏輯支持這單生意呢?所以從成本的角度,即時零售配送入戶,正成為新的高門檻業務。
京東秒送相當于在這一方向上的“向前一步”,京東以平臺之力,幫助更多線下門店走到線上,基于京東長期以來在配送服務層面的耕耘,靈活且充足的運力,推動配送時間有效縮短,但背后的利潤率,可能是自殺式的表現,最后,還是要看市場的拐點。
第四、對數智效率有更高的要求
為了實現最快九分鐘送達的承諾,京東需要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整體服務,對于個性營銷、需求預測、信息聚合、運力配置、動態跟蹤、精細運營等,有更大量級的需求,在算力、算法及智能的方面,無疑會有更磅礴的數料,從而更能訓練商業大模型,推動行業升級。
可能最難的還是向前賦能,為了更高的效率,讓供應商、生產商及配送員有更高的效率。
第五、用戶運營
這事實上是雞和蛋的關系,說容易,但這一行為策略落到用戶界面上不容易。像阿里反思忽視了用戶,劉強東也曾提醒京東員工任何決策都不能忽視用戶的需求。秒送的升級,不管是概念還是實際,近階段體現的都是用戶友好型,京東這一次,從概念上搶先了用戶心智。
以鮮花配送為例,京東秒送推出“蔫必賠”服務,如果用戶收到的鮮花不夠新鮮,可以與客服溝通獲得賠付。像準時寶、蔫必賠、僅退款、未上門賠付等,京東秒送正以最革命的方式,在盡可能地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標準、更好的品質開展用戶運營。
當然,京東接走了鏈路中的訂單整合、資源統籌和履約服務,是秒送、小時達,邊際其實接近窒息,真正讓顧客滿意的,還是秒送到手商品和服務的品質,這也是即時零售生態最底層的支柱,京東發布了各種賠付規則,但如何對商家提出更好的激勵和約束,也是當下生態中的關鍵步驟。
如果重視其影響,我們應當看到,京東秒送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升級。而2023年10月,京東即時零售“幸福三公里”模式發布,即以京東開放平臺為主導,提供數字化、本地供應鏈整合、即時配送三大核心能力,實現3-5公里內“消費者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內送達”的模式高效閉環,京東秒送,正是這種模式的產品載體。
03
未來的競爭
這是一個需求側倒逼供給側進化的過程,京東開卷即時零售,其他大廠必有后續。
畢竟,即時零售市場潛力巨大。《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增至3.6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
京東首先是嘗到了甜頭。
5月16日,京東發布了2024Q1財報,京東秒送正是財報中的亮點之一。
而在達達集團的Q1財報中顯示,在京東App場域的活躍門店數量同比增長超80%。此外,隨著2024年3月運費免除門檻從59元進一步降至29元,新客轉化率改善了20%,7日留存率提升了10%以上,老客復購率提升了近30%。京東秒送與美宜佳等便利店、小米等3C數碼品牌加深合作,線上新增門店數分別超5000家和3000家。其中,來自便利店的GMV同比增長超5倍,手機和電腦數碼GMV同比分別增長近100%和40%。
得益于用戶體驗投入和供給提升,第一季度,來自京東App場域的GMV同比增長超30%,京東App場域月均下單用戶數和訂單量均實現同比超70%的增長;其中,秒送頻道的GMV同比增長超200%;旗下達達集團總營收為25億元,達達快送營收同比大幅增長57%,增速創過往8個季度新高!高質量用戶活躍度持續提升,京東秒送用戶心智不斷增強。3月,京東App場域的用戶次月復購率同比提升超過30%;4月,下單用戶數和訂單量的同比增速進一步加速至100%以上。
2024年3月中,京東零售集團定下了“內容生態、開放生態、即時零售”2024年三大必贏之戰,而京東秒送,為這個必贏,做了個強有力的鋪墊。
而皮球,踢給了美團和抖音,即便你過去有大量用戶,即便你手握巨大流量,如果用戶邏輯不在,同樣抵不過趨勢的力量,就像過去野蠻生長的拼多多。
在即時零售領域,作為守擂方,美團做的也很好。過去,美團獨霸本地生活和即時零售,甚至可以說,是美團打造和引導了即時零售習慣生態。美團早在2018年就退出了“美團閃送”,力求30分鐘配送上門,并且實現24小時無間斷配送。美團在2023全年財報中提到,餐飲外賣30分鐘內送達已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擴展至更廣泛的品類,滿足更多的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對“萬物到家”的需求正在逐漸擴容,而在美團發布的一季度財報中,美團閃購也是“最靚的仔”,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40%,年度活躍商家也同比增長近30%;此外,美團在無人機和自動配送車上的探索,也被寄予厚望;今時秒送出手,顯然,美團不會善罷甘休。
而另外一個玩家是抖音,龐大的流量以及超級用戶在線時長,是抖音布局即時零售的最大籌碼。早在2022年8月,抖音便首次在深圳試水“小時達”服務,2023年年初,抖音超市正式上線后,抖音即時零售“小時達”業務開始測試,到10月,抖音正式將“小時達”從“抖音超市”獨立出來,開設了單獨的入口,漸漸的入駐商家也越來越豐富,此外,抖音還嘗試與線下商超合作,開展“直播+即時零售”業務。
可見的當下,即時零售仍是“焦點戰”,巨頭們都將加碼布局,從場景滲透、品類創新、配送效率等多方面開啟追逐競爭。
對用戶來說,也樂見這樣的效率提升,卷進內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