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業的下一個盈利突破口在哪里?
出品/聯商翻譯中心
來源/DCS網站、流通新聞
編譯/尹茜、松柏
過去20年,7-11便利店的日均銷售額穩定維持在7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36萬元。更有甚者,其母公司銷售額的八成以上、營業利潤的九成以上都由現有便利店賺取。
但7-11便利店本部社長永松文彥直言:“我們不能只依靠7-11便利店。”
為了整合資源、創造協同效應,母公司柒和伊集團于今年2月29日開出首家新概念店鋪SIP,或“7-11松戶常盤平站前店”。雖然是舊店重建,外部看似沒有明顯區別,但內部透露著對便利店商業模式的新探索。
01
融合子公司資源來“破局”
7-11日本執行董事山口圭介指出:“我們過去十多年一直倡導‘近且便利’的概念,但它缺乏主語。在老齡化加劇的過程中,我們未能吸引年輕人的支持。此外,從性別比例來看,幾乎沒有一家店鋪的女性顧客數超過男性。”
換句話說,有著50年便利店經營之道的7-11遭遇上升“瓶頸”,亟需尋找下一個盈利突破口。
柒和伊集團在2022年牽線7-11和伊藤洋華堂,促使雙方建立了“SIP合作伙伴關系”,而融合便利店和生鮮超市優勢的“新概念店鋪SIP”應運而生。此番合作目標很明確,即通過商品和服務的互補供應,以及應用程序上的客流導入等方式,積極促進銷售額的增長,實現雙方協同效應的最大化。
隨著人口減少和少子高齡化的加劇,一站式購物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同時,預制菜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甚至連藥妝店也開始參與其中。山口圭介表示:“在多樣化競爭的商圈內,我們需要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店鋪。”
然而,SIP門店的目標并不僅限于新業態的開發,而是希望將成功經驗推廣至日本全國超過2.1萬家加盟店,帶動銷售額和客流的增長。它被定位為“探索次世代”的便利店,并且是開拓潛在需求的實驗平臺。
其中,實驗的方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獲取“局部最優”的信息,即在各個方面做出多種嘗試,挖掘有利于店鋪運營的新商品和銷售方式,并推廣到各個店鋪;二是努力達到“整體最優”,即以2030年為目標時間節點,不斷進行理想店鋪形式的研究和開發。
02
銷售額增長,顧客到店頻率增加
SIP店位處首都圈內接近地方城市的區域,周邊住宅區老齡化比例較高。門店銷售面積約為常規店的1.8倍,商品品類數擴展到5300個,其中SIP門店專用商品品類數約有2000個。通過引入伊藤洋華堂的商品和專業知識,門店還擴充了生鮮食品、日配品和冷凍食品的選擇。
4月23日,柒和伊集團公布了SIP門店開業后一個月的業績。數據顯示,即使除去開業促銷期間的業績,首月的銷售額仍然同比增長46%,客流量同比增長40%,客單價同比增長4%,毛利率上升了3.3%。公司表示,“SIP門店有效應對了小商圈化等市場變化,成功帶動了銷售額和毛利率的顯著提升”。
其中,客流量的增加是銷售額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數據顯示,與此前相比,老年人和育兒家庭的來店頻率顯著增加,顧客群體進一步擴大。生鮮食品、冷凍食品等商品種類的增加,吸引了更多老年人的光顧,而引入嬰兒商品則吸引了育兒家庭前來購物。同時,即使在早晨和白天的非高峰時段,店內也保持穩定的客流量。
按商品品類劃分,生活用品(如生鮮食品和日配品)銷售額約為去年同期的3.1倍,包括炸物在內的熱食品銷售額約為去年同期的3倍,冷凍食品銷售額約為去年同期的1.9倍。
此外,店內烤制的面包等烘焙食品一經推出,迅速成為了暢銷商品。顧客通常會同時購買這些表現優異的品類,因此顯著提升了客單價。未來,門店將繼續優化這些品類,以推動業績進一步增長。
03
明確“差異化”需求,布局重構
首店在運營過程中有一項重要收獲,即明確了顧客的潛在需求。
在熱食品方面,新推出的烘焙面包和新增的紅茶品類大受歡迎,各品類銷售額因此翻倍。其中,新鮮出爐的商品受到了顧客們的高度評價。今年夏季,門店計劃在二樓開設約25個座位的就餐區和嬰兒休息室。預計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提升相關品類的銷售額,并吸引更多顧客光臨。
在冷凍食品方面,門店提供了自有品牌“7-11 Premium”的代表產品,以及冷凍食材、料理包和特色品牌的精選商品。其中,銷售額增長最快的是伊藤洋華堂的冷凍食品自有品牌“EASE UP”,這是一款只需微波加熱的單盤米飯,通常被顧客成批購買以備存儲。
在生鮮食品方面,商品的定價是統一的6.9元(約合人民幣,下同)和17.9元,不僅一目了然,還讓顧客感受到實惠和便利,其中,青菜的銷售額占比最大。鮮魚和肉類則以100克的小包裝進行銷售,同樣表現良好。
而在“Loft”和“嬰兒本鋪”的商品方面,盡管銷售勢頭良好,但公司發現,SIP門店內的暢銷產品與專賣店有所不同。SIP的顧客群體中,注重性價比的顧客較多,因此公司將及時調整銷售策略。例如,對于“嬰兒本鋪”的產品,門店計劃推出三件裝的濕巾等促銷策略來增加銷量。
在店內布局方面,目前的策略同樣取得了成功。SIP門店的布局是將入口右側設置為傳統的“便利店區”,左側為生鮮、日配、冷凍食品、加工食品和各類雜貨的“超市區”。這樣分區的目的是為了適應顧客不同的購物需求:在便利店區購買個人用品,在超市區為家庭用餐采購商品。
如果將超市區的預制食品與便利店區的即食產品放在一起銷售,顧客可能只會選擇其中一種購買。而通過分區,可以平衡顧客在不同區域的消費。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目前,便利店區和超市區的銷售額大致各占一半。
寫在最后
雖然SIP門店的銷售業績并未納入月度更新中,但7-11官方近期公開表示,在實際運營的三個多月內,SIP門店業績十分亮眼,且已經取得了諸多成果。
針對突破傳統便利店的盈利模式,7-11便利店給出了一個潛在的方向。但這種模式的背后離不開集團子公司的協作,像是生鮮三品的鮮度管理難題等,并非輕易就能掌握,否則也只會是東施效顰。
公司計劃首先將成功經驗推廣到日本全國的現有店鋪,譬如,各個門店已經開始推廣熱銷的烘焙面包和烘焙點心等食品。在6月份,SIP門店還將加設三個貨架,陳列來自伊藤洋華堂“FOUND GOOD”系列的輕衣料和生活雜貨。
目前,日本7-11已經構建了覆蓋一都三縣的物流體系,能夠在任何地點開設SIP門店。2號店計劃選址在首都圈更郊外的地區。山口先生表示:“我們認為,SIP門店可以在超市撤退、居民購物困難的地區發揮重要作用。”
未來,SIP門店將繼續探索便利店運營的新模式,并展現7-11未來的愿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