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倒一個!海外餐飲品牌在內地越來越不好混…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內參君
01
利潤下滑、收縮、關店!
近期多個海外餐飲敗退內地
今年上半年,已經有不少海外餐飲品牌傳來閉店、退出內地市場的消息。
6月份,摩斯?jié)h堡將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的消息引發(fā)關注。在內地,摩斯?jié)h堡僅剩的6家門店已統(tǒng)統(tǒng)進入閉店倒計時……
摩斯?jié)h堡MOS BURGER至今已有50年歷史,作為第一家發(fā)明“米漢堡”的品牌,曾受到不少消費者追捧,一度成為日本第二大漢堡連鎖品牌,巔峰時期在全球開設有超1700家門店。
據(jù)悉,摩斯?jié)h堡在90年代初次進入中國,因經營不善退出過一次,直到2010年二次進入中國,并在此后開出300+門店。
聯(lián)商網報道,閉店消息剛出來后,各地門店突然外賣訂單暴增。不少網友前去打卡,想在閉店之前,最后一次消費,作為告別。有店長表示,那兩天的營業(yè)額已經是這幾年單日流水之最。
5月份,有網友發(fā)帖稱豐盛里的一家網紅餐廳悄無聲息地停業(yè)了。當時已有媒體跟客服確認,該門店暫時歇業(yè)調整閉店。閉店的具體原因,工作人員并未給出回復。
隨后,廣州、南京等城市的網友后知后覺,所在地的門店也都撤店。
Taco Bell是可以說是世界排名第十的快餐連鎖品牌,其菜單靈感源自墨西哥文化,以玉米片、炸玉米餅和墨西哥卷餅為主。
Taco Bell于2003年首次進入中國,但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曾于2008年退出中國,又在2016年重返中國市場,首店選址依舊在上海。
卷土重來后的Taco Bell,對菜品進行了部分本土化改造,但其是否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仍然存在爭議。
4月份,也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言,稱上海的哈比特門店全部歇業(yè)關閉。根據(jù)大眾點評,哈比特漢堡在上海的5家門店的確均已“歇業(yè)關閉”,國內在營門店僅剩下重慶江北機場店。
哈比特漢堡作為“精致漢堡品牌”的代表之一,成立于1969年,曾被譽為“美國人最喜歡的漢堡”“全美最健康、綠色,最好吃的漢堡”“漢堡界的愛馬仕”。
2017年,哈比特漢堡宣布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復興SOHO開出中國首店,巔峰時期,哈比特漢堡在上海擁有7家門店。
哈比特漢堡的聲量遠沒有前二者大,但不妨礙其被不少消費者稱之為“性價比最高的精致漢堡”,是上海“熱門漢堡第一”。
02
漢堡和烘焙,
海外餐飲“潰敗”重災區(qū)
近年來,許多海外餐飲品牌正加速退出中國市場。除了熟悉的漢堡品牌紛紛關店撤離外,眾多曾經在市場上風靡一時的烘焙品牌也未能幸免。
去年底,有著“日本必吃甜品品牌榜推薦”“北海道超高人氣甜品店”等美譽的LeTAO,上海太陽宮門店已經關閉。由于拖欠租金、物業(yè)管理費,被物業(yè)公司提前終止租賃合同并收回該房屋。
緊接著,深圳也傳來門店全關的消息。界面新聞報道,目前該品牌在中國內地僅剩4家門店在營。而在巔峰期,LeTAO在深圳、杭州、北京等8個城市,開出過共計約25家。
LeTAO是2018年在中國內地開出第一家店的,當時消費者在上海新天地馬當路排起了一支長隊,大約半小時后,隊伍延展到50米開外的興業(yè)路。
此外,被譽為“法甜天花板”的LENÔTRE雷諾特法式西點,也在去年5月關閉了它在中國的最后一家門店。該品牌從進入到徹底退出中國市場,不到3年時間。
再之前,還有被譽為“蛋糕界的愛馬仕”、曾引發(fā)6小時排隊狂潮的紐約甜品Lady M在內地也停止了代理商授權運營的合作。據(jù)悉,Lady M曾在全國擁有門店26家。
漢堡和甜品之外,不少快餐、輕食品類的海外餐飲品牌也步履維艱、面臨生存危機。
如Pepper Lunch,作為知名的日式鐵板燒連鎖餐廳品牌,也在中國市場上也面臨經營挑戰(zhàn),近兩年關閉了部分門店。盡管尚未完全退出,但其門店數(shù)量有所減少。
去年,Wagas關閉部分內地門店,包括旗下的Baker&Spice,北京國貿和南京德基等門店都有網友反映,已經閉店。
這些曾風靡一時的海外餐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呈現(xiàn)明顯頹廢,除了本土化適應不良、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外,其實也跟內地餐飲市場環(huán)境變化有關……
03
稍不留神,就“被卷走”
今天的中國餐飲市場環(huán)境,對于海外餐飲品牌來講,比以往更加復雜和多層次。
一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過去,海外餐飲品牌在中國市場上享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認同度,競爭相對較少。而且當時,本土餐飲品牌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相對較小,海外品牌主要面臨的是同類國際品牌的競爭。
依靠全球統(tǒng)一的品牌形象和產品線,海外餐飲品牌可以輕易吸引消費者。
而如今,本土品牌迅速崛起并不斷創(chuàng)新,它們在理解和滿足消費者需求上具有天然優(yōu)勢,在產品研發(fā)、市場營銷和消費者服務方面更具靈活性與個性化,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現(xiàn)在的市場,海外品牌如果未能有效本地化,很難獲得消費者認可。
二是低價對手不斷涌現(xiàn)。
這些低價對手通常是本土餐飲,大量品牌憑借著低成本結構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更低的價格、更高的性價比來吸引客群。相比之下,海外品牌在成本控制和價格競爭方面處于劣勢。
比如炸雞漢堡賽道,塔斯汀、華萊士等比較知名的品牌正在大量攻占下沉市場,有的甚至已經開始反攻一二線城市,侵食曾經洋快餐帶頭大哥們的市場份額。
尤其在消費回歸理性的今天,消費者已經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效應,而是更加注重產品質量、性價比和個性化體驗。這也是為什么Popeyes再次回到中國市場時表示,根據(jù)目前的消費環(huán)境,在價格上總體做了優(yōu)化,更好地滿足于消費者對“質價比”的追求。
三是“中國胃”漸漸回歸“中國味”。
一個事實是,在“中國胃”被洋快餐熏陶了多年之后,中式快餐正在慢慢占據(jù)市場主導地位,消費者更加青睞“中國味”。
這體現(xiàn)為目前的餐飲消費趨勢,越來越去網紅化,回歸地方菜特色。不僅淄博燒烤、胡辣湯、啫啫煲等一些傳統(tǒng)的地方特色菜品重新煥發(fā)活力,而且在消費者對美食品質和原汁原味的需求不斷增長。
雖然洋快餐快捷方便,但其口味和營養(yǎng)價值未必能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飲食需求。相比之下,中式快餐以其豐富的口味、多樣的食材和獨特的烹飪方式,更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
04
有狼狽退出,也有努力回歸
海外餐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xiàn)各異,有些品牌狼狽退出,也有一些品牌積極調整策略,努力回歸內地市場。
網紅炸雞品牌Popeyes去年8月重新對外營業(yè),還表示未來10年計劃在中國開出不少于1700家門店。
今年5月底,日本餐飲連鎖品牌“和民”時隔4年重返中國市場,在深圳開設大陸首家直營居酒屋“三代目鳥メ口”。門店供應用中國品牌雞肉(如清遠雞等)制成的串燒,以及壽喜燒、壽司、蓋飯等日本料理和酒類飲品,客單價約130元。
“和民”還表示,計劃今年8月在上海開設直營店,未來還考慮擴展特許經營門店。
還有烏冬面連鎖店“丸龜制面”曾于2012年打入中國市場,2020年達到最高為45家,口罩時期內地業(yè)績大幅下滑,解封后便加速了閉店,2022年8月暫時關閉了所有門店。
如今,“丸龜制面”計劃2024年上半年前將在上海市開設拉面店“ZUNDO-YA”1號店。將憑借受歡迎的日式拉面進入中國市場,目標是開設200家以上門店。
中國餐飲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試金石。海外餐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成敗,取決于其能否適應本地化需求和快速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
未能及時調整策略、理解本地消費者需求的品牌往往會面臨退出的局面。而積極本地化、創(chuàng)新產品和服務的品牌,則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