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打服星巴克?
來源/有數DataVision
撰文/黃茜琳
今年3月,72歲的舒爾茨千里迢迢赴上海開了兩個會,雖然分享了很多類似“如何教育14歲兒子”、“怎么豐富退休生活”等話題,但核心精神可以概括為一句:星巴克不打價格戰。
舒爾茨兩度回歸星巴克出任CEO,都是星巴克的多事之秋。
2008年,星巴克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疊加金融危機影響,促成了舒爾茨回歸。2022年4月,舒爾茨在疫情期間再度出山,解決星巴克的內外交困。第三次卸任時,舒爾茨曾說自己“永遠不會再回來”。
但就在CEO交棒不久后,瑞幸2023年在中國的銷售額歷史性的超過了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沒過多久,各地網友紛紛發現星巴克變相降價,“9.9元星巴克”不脛而走。
為了挽救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星巴克在過去兩年做了不少促銷動作。只是到了今年二季度,促銷也出現了明顯的耐藥性——交易量和客單價雙雙下滑4%、8%,同店銷售額跌了11%。
中國市場一向被星巴克視為“將超越美國的潛力股”,結果這回跌幅足足是美國的3倍,Vital Knowledge分析師Adam Crisafulli的說法是:星巴克這個季度業績,可能是所有大公司中最差的[1]。兩天前,屁股都沒坐熱的CEO納拉辛漢只得連夜下崗。
對于業績拉胯,星巴克在各方報道中都把鍋甩給了中國惡劣的價格戰環境。可問題是,這些挑起價格戰的中國同行,全是它看著長大的。
跌出舒適區
2018年,成立不到一年的瑞幸召開了一場媒體溝通會,獻上小作文一篇:《給行業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讓中國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照小作文里的說法,星巴克和寫字樓物業、賣機器包材的供應商聯合搞“二選一”,甚至名字里帶“咖啡”都會被針對[2],生存環境苦不堪言。當時星巴克的回復是: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3]。
時至今日,瑞幸先后在總門店數、單季營收、年營收上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帶頭大哥。
新舊王的權力交接,往往來自對經營模式的解構與重塑。
在中國,星巴克用數十年的時間說服消費者接受了“第三空間”的敘事,以及融入在每一杯咖啡里的“空間溢價”。但與第三空間并行的是高昂的成本。
星巴克的大部分門店都位于寫字樓和商場的黃金地段,200平的面積全是復合木地板和人造革沙發,還要培養一批以“黑圍裙”為目標,全天45度微笑的咖啡師。
與之類似的海底撈,員工成本占比常年在35%以上,在上市餐企里遙遙領先。
同時,受制于直營模式下無法被規模攤薄的組織管理成本,星巴克的擴張速度一直談不上快。
瑞幸恰恰走了另一個極端,大部分門店的位置遠遠談不上“黃金”,面積也盡可能壓縮,比如20平米的快取店,旗幟鮮明的暗示消費者能帶到辦公室就盡量別在店里喝,開不到的地方還可以用外賣店覆蓋。
由于咖啡制作無限趨近于按按鈕,員工只要會操作咖啡機和打掃衛生就行。
這種經營思路的變化,給瑞幸帶來兩個優勢:
一是成本低,2022年,瑞幸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只有星巴克的一半[4];二是門店標準化后,擴張非常快。瑞幸為占領市場份額支出的補貼,都可以借助規模效應攤薄。
2019年,瑞幸的原材料成本占比為53.7%,到今年二季度是40.1%。按照第三方測算,瑞幸的單杯成本從最開始的28元,已經下降到如今的10.16元[5]。
通過“低價占份額—規模化降本—進一步擴張”的思路,瑞幸在星巴克的盲區巡回開店,為萬千縣城群眾送上了人生第一杯咖啡。星巴克勇闖中國23年,才開出6000家店,瑞幸只用6年,就昂首踏入萬店俱樂部。
瑞幸的開店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現制飲品的參考教材,2020年后,咖啡和奶茶門店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去空間化”。
喜茶和奈雪的新門店,無一例外的都大幅縮減的后廚面積,拿著瑞幸全部秘密橫空出世的庫迪,最近新開的“店中店”甚至只有2平,上班和罰站的界限愈發模糊。
伴隨中國現制飲品的飛速擴張,在購物中心,喜茶和奈雪已經實質上取代了DQ和哈根達斯這兩個難兄難弟;在寫字樓,星巴克的隔壁坐滿了它曾經的學生。
在這個過程中,美團和小程序這兩個關鍵的變量介入到了現制飲品的擴張過程,在對沖門店選址帶來的客流量犧牲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對咖啡的消費習慣。咖啡是坐在門店里喝還是帶到辦公室喝,決定了“第三空間”的敘事能否成立。
星巴克顯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盡管在公開輿論從沒正眼看過瑞幸,但星巴克悄然加入瑞幸粉絲后援會,一板一眼的學習“擴張三板斧”:
一是下鄉,把門店開進中國腹地,覆蓋近三分之一的縣級以上城市;二是聯網,啡快(到店取)和專星送的占比達到歷史最高的52%[6];三是撒券,雖然沒有明確數據,但萎靡的客單價和帶貨活躍度多少能看出促銷力度。
但星巴克要補的最重要的一門課,很可能是產品。
瑞幸教星巴克做產品
咖啡品牌給VC講故事的時候,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如果中國人平均每年喝X杯咖啡”。這句話乍聽起來沒什么問題,但忽略了一個重要前提:中國是飲茶大國,茶飲市場的規模一直遠遠大于咖啡市場。
這讓星巴克培育市場的夢想遲遲難以實現,進入中國快20年,咖啡還是高貴的一線白領限定。直到瑞幸橫空出世,為咖啡市場按了一把加速鍵,中國人均咖啡杯數迅速從2019年的3.7杯沖到2023年的16杯[7],泛化成國民飲品。
瑞幸之所以先一步“教會中國人喝咖啡”,在于它的做法和星巴克相反——把咖啡變成飲料。
舒爾茨本身是個重度咖啡迷,平生最愛雙倍濃縮的焦糖瑪奇朵[8],他對咖啡多少也有點原教旨主義:經典產品線星冰樂曾被痛批“沒咖啡因還重奶油”;后來退休返聘,第一件事是7100家店齊關,給員工放“咖啡制作”的培訓短片。
這導致星巴克除了快奔三的星冰樂,主力常年是濃縮這種祖傳苦味兒。對咖啡滿懷期待的城鎮青年,往往嘗一口就生無可戀。
瑞幸恰恰主打“咖啡+萬物”,通過拼命加奶加糖加水果,稀釋咖啡的苦味。比如賣了7億杯的生椰拿鐵,混搭了濃縮咖啡和大量椰漿、糖漿,口感跟飲料很像。再如最近的“抓馬西瓜拿鐵”,喝起來像童年吃的西瓜味兒棒冰。總之年輕人愛喝啥就加啥。
咖啡奶茶化的好處顯而易見。甜味能刺激大腦的獎賞中樞分泌多巴胺,更容易讓人快樂和成癮,也讓人更愿意接受咖啡。可口可樂成為全球硬通貨“快樂水”,巴菲特寧愿少活一年都要喝可樂,也是這個原因。
相比之下,中國人其實欣賞不來咖啡的苦味,若不是看在咖啡因面子上,喝星巴克的人估計要少一截。
至此,瑞幸的算盤呼之欲出:讓人愛上喝咖啡,再用批量上新和聯名獲取用戶,擴大人群公約數。按照瑞幸CMO楊飛的說法:創意是為了讓大家分享出去,哪怕它low一點,原生一點,都沒關系,只要有傳播,它就是好的[9]。
瑞幸的門店密度要遠遠超過星巴克,而門店密度提高必然導致訂單被其他門店分流。因此,不斷增長的門店也會倒逼瑞幸提高新品研發效率,用其他品類的訂單對沖被分流的訂單。
2021年和2022年兩年間,瑞幸每年推出的新品超過100款,聯名對象橫跨各行各業,上新數是星巴克的近3倍。這些新品里又相繼跑出椰云拿鐵、醬香拿鐵等超級爆款。
不久前瑞幸高調進軍乳茶品類,但在更早之前,幾乎所有的茶飲都開始賣咖啡了。
爆款能提高產品的吸引力,促進拉新和復購,從而拉動銷售額。比如和茅臺聯名的醬香拿鐵,單日銷售直接破億。2023年,在8個過億大爆款和無數小爆款的拉動下,瑞幸新增交易客戶數超9500萬,銷售額首次超過星巴克。
今年,星巴克史無前例的放下身段抱著瑞幸的作業一通狂抄,不僅和YONEX、《大鬧天宮》等IP聯名,上新力度也在提升,比如今年二季度上新數是去年同期的3倍[6]。
只不過,星巴克的產品研發多少有點一言難盡。比如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新品“意欖朵”,雖沿用了“咖啡+萬物”的思路,萬萬沒想到這個“萬物”是橄欖油,網友的評價是“你不妨直接加開塞露”。
中國人更懂中國
2003年,一篇《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在中文互聯網迅速躥紅,成了當年的現象級爆款。
為了擺脫農民身份,這位70后作者無暇培養愛好,不認識港臺明星,也沒看過武俠小說,生活只有沒日沒夜地做題考學。經過18年的奮斗,他終于擁有了一份年薪七八萬的工作,能和白領朋友坐在一起喝“starbucks”[10]。
在中國城鎮職工人均月工資不過1170元時,星巴克最便宜的卡布奇諾近20元一杯,可以買4斤豬肉。全國房價只有2000元出頭的2002年,上海人民在星巴克喝掉了1億多人民幣[11]。
星巴克的中國同行在過去幾年的核心工作項目,是推動咖啡的平民化。
通過高強度的補貼,瑞幸成功把咖啡價格打到了10-20元的區間,并迅速普及了小程序下單和外賣上門的消費習慣。正所謂青出于藍勝于藍,精致白領搶購9.9一杯的瑞幸時,蜜雪冰城干脆把9.9倒過來,6.6元就行。
在這個過程中,與咖啡掛鉤的有關社會階層和身份序列的標簽,開始一個接一個瓦解。最典型的案例是,咖啡館正在從外企精英的會客廳,變成大廠社畜的自習室。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深度共建、生態閉環、鏈路、抓手、組合拳”。
過去幾十年間,從麥當勞到必勝客,類似的連鎖餐飲都經歷褪去異域光環,變成普通的大眾消費品的過程。當咖啡逐漸“剛需化”,與之綁定的光環和敘事也會隨之瓦解。
2018年,瑞幸的聯合創始人郭謹一曾經預言了瑞幸的發展路徑——咖啡不會只存在于“第三空間”,而是融入各種各樣的場景: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三空間有些落后了,因為現在的人可能面對面都會用微信交流[12]。”
可口可樂的成功不是因為它與財富和社會地位掛鉤,而是紅色的易拉罐既可以出現在沙縣小吃的冰柜里,也可以擺在新榮記的包廂里。
參考資料
[1] 最糟糕的財報業績出現了?星巴克自2020年來首現銷售額下滑,財聯社
[2] 瑞幸咖啡發公開信直指星巴克涉嫌壟斷 已委托律師維權,中國經濟網
[3] 瑞幸咖啡欲告星巴克涉嫌壟斷,星巴克回應稱歡迎有序競爭,第一財經
[4] 瑞幸2022年運營收入首次轉正,租金及人工成本占比持續下降、規模效應凸顯,財經涂鴉
[5] 瑞幸破萬店后重啟價格戰,9.9咖啡還能喝多久,澎湃美數課
[6] 領跑高端咖啡賽道,星巴克中國Q2利潤率環比增長,上線27款新品“卷”研發,時代財經
[7] 四五線增速明顯!咖門×美團發布《2024咖啡趨勢報告》,咖門
[8] 霍華德·舒爾茨告別親手締造的星巴克帝國,界面新聞
[9] 瘋狂的瑞幸,人物
[10] 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故事文摘
[11] 到底是誰在喝星巴克?從裝逼圣地到頻頻翻車,星巴克中國23年浮沉史,IC實驗室
[12] 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郭謹一:打破“第三空間”,未來咖啡應融入各個場景,咖啡金融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