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賣面包要靠“演技”了?
來源/餐企老板內(nèi)參
撰文/七飯
左右夾擊下,烘焙品牌紛紛上“才藝”
近日,稻香村在北京開了家“稻香村工坊”現(xiàn)烤直營店,主打一個新鮮烘焙、現(xiàn)烤現(xiàn)賣。老字號的腦子非常活絡,要想激活品牌,要靠現(xiàn)烤,把點心制作的過程搬到消費者眼前,切切實實“演”一遍。
當下的烘焙賽道,可謂是難字當頭,愛省錢的年輕人奔向了各大商超,盒馬、山姆、沃爾瑪,相比面包店十多塊一個面包,商超烘焙可謂是“量大便宜又管飽”。
搶生意的除了商超外,還有各大新茶飲品牌,紛紛開出了烘焙店,買杯奶茶的時候再帶個面包吧,咱有實惠的早餐或者下午茶套餐,充分利用流量,又提高了客單價。
各路好手的圍攻下,烘焙品牌們自然要加強自身賣點,自然要“演起來”!當然,烘焙行業(yè)的表演秀可是豐富多彩,主打一個門店大舞臺,想演你就來!
第一種:現(xiàn)烤現(xiàn)烘,匠心手作
烘焙表演秀第一種就是像稻香村這樣子,把現(xiàn)烘現(xiàn)烤作為賣點。門店不再是簡單的售賣場,而是前店后廠,后面有一單獨且透明的操作間,有些是冷凍面團直接烘烤,有些是從零開始,和面、發(fā)酵、分割、整形、烘烤,將烘焙過程完整地展現(xiàn)給消費者。
這樣的門店設置,能樹立了一個干凈、整潔、新鮮的品牌形象,也能通過面包烘烤的香氣,招攬更多消費者。內(nèi)參君就有過無數(shù)次這樣的體驗,從地鐵通道往商場走去,突然聞到一股烘焙的麥香,心中泛起對面包的美好想象,等到了商場,恰好看見了那家面包店,帶幾個面包走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第二種:按時表演,分毫不差
有些烘焙表演,像是街頭巡演,隨性而起,但有些表演就是嚴格按照時間表,這時候,消費者的需求不是首位,演好“既定”的劇情才有好效果。
像芝士蛋糕品牌KUMO KUMO,不同口味的芝士蛋糕按點出爐,出爐時還會搖鈴,再給蛋糕打上logo,儀式感拉滿。它的兄弟品牌Roll'ING瑞士卷把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發(fā)揮到了極致。
每種口味的瑞士卷都有不同的出爐時間,消費者每一輪排隊只有一個號碼牌,只能買到一種口味的瑞士卷。店員也是一絲不茍地、慢悠悠地在消費者面前完成每一步驟,能慢就慢,絕不加速。雖然消費者不一定能買到自己想要的口味,但卻能讓門店保持一種火熱的排隊態(tài)勢。
第三種:舞臺開放,歡迎你來表演
不光商家自己要表演,還要有小項目讓你也體驗一下,互動一下。像靠營銷大出圈的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不光售賣面包,更有現(xiàn)打牛奶項目可供體驗。
店里提供高溫消毒過的玻璃奶瓶,顧客可以在機器上自助裝牛奶,按重量計價。
自此帶起了一股子“現(xiàn)打鮮奶+現(xiàn)烤面包”的風潮,各種面包牛奶公司在各地興起。奶源的新鮮與品質,成為了眾多消費者打卡的原因。這一模式甚至還能喚醒很多人小時候有國營牧場的牛奶車,開進城里賣牛奶的回憶。
“表演”要為品牌加分,但不能亂造噱頭
說來說去,烘焙“表演”只是在稍微靜態(tài)的售賣模式上,增加互動,增加趣味。
當下的消費者對健康、新鮮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要有一種切切實實的體驗才能相信。就像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強烈反感一樣,不少商家掛出牌子,稱絕不使用預制菜,甚至有商家聯(lián)合成立了反預制菜聯(lián)盟,用現(xiàn)炒的鍋氣來吸引消費者。
烘焙領域也是如此,像現(xiàn)烘的面包所散發(fā)出來的香氣,像一塊無形的廣告牌一樣,告訴消費者面包剛剛出爐,雖然可能送進烤爐的是在工廠制作的冷凍面團。像消費者參與的現(xiàn)打牛奶,鏈接著回憶,也讓消費者直觀感受著品質。
烘焙圈的這種“表演”,是為品牌加分的,是在產(chǎn)品品質之上的一種營銷手法。
但有些“表演”,純粹是硬演,制造火爆的排隊場景。
但人不會掉入同一條河流,韭菜不會被割太多次。靠嚴格“出爐”時間聚集起來的人氣只能維持一時,等到熱度過去了,雖然出爐時間依舊嚴格,但不排隊了,消費者也能輕易買到各個口味的產(chǎn)品,人為制造的稀缺性被打破了。
所以烘焙要“火”,不能只靠表演,好產(chǎn)品才是根本。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