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進入中國市場的快時尚品牌,要破產了?
出品/聯商網
撰文/李瑟
配圖/Forever 21官方微博
被SPARC Group收購5年后,快時尚品牌Forever21或將迎來第二次破產。
根據《彭博社》報道,Forever21因為經營不善陷入財務危機,目前正在制定潛在的破產計劃,最快3月就會關閉門店,并尋找合適的買家接手剩余的門店。據悉,Forever21的運營商Catalyst Brands準備關閉至少200家店鋪,目前公司亦在尋找買家收購剩余的店鋪,若無合適的買家出現,公司可能會將約350間店鋪清盤。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SHEIN收購了Forever21母公司SPARC Group1/3的股權。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2年Forever21的銷售額逾40億美元,這幾乎回到了Forever21巔峰時期。
然而好景不長,Forever21再度面臨破產。
01
五年兩度破產?
1984年,韓國人張東文和張金淑在美國創立了Forever21,前身名為Fashion21。由于價格低廉以及上新速度快,主打青春甜美的Forever21快速走紅。1995年,Forever21開始向外擴張,兩年時間內,Forever21在美國門店數量已經超過40家。
2000年,Forever21制定了「超級店鋪」擴張計劃,即其店面占地面積開始往500平方米以上拓展。快速擴張加上大店模式變成了一把雙刃劍,一方面,Forever21逐步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時尚連鎖品牌之一,在鼎盛時期,Forever21在57個國家擁有超過800家門店;另一方面,高昂的開店成本和低價帶來的「低毛利」也「拖垮了」Forever21,這在2015年之后表現的特別明顯。
2014年,Forever21制定了一份激進擴張計劃,計劃在三年內將全球門店總數翻倍至1200家,數據顯示,在Forever21超級擴張的尾聲,由于這些新店太貴且太大了,直接導致其盈利下降了137%。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2014年Forever21披露的銷售額是38億美元,到了2017年,除了銷售額大跌14%外,虧損高達4億美元。
從2016年開始,Forever21也不得不關店止損。
2016年,Forever21退出比利時市場,關閉了在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的門店。2018年1月,Forever21關閉阿姆斯特丹旗艦店,同時還關閉包括都柏林在內的多家歐洲店面,并開始關閉其北美國內市場的店鋪,2月,關閉溫哥華市中心的門店。亞洲市場的日本旗艦店及香港地區的銅鑼灣京華中心旗艦店也沒有逃脫被關的命運。2019年3月,Forever21退出臺灣市場,隨后宣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2019年9月末,Forever21宣布正式破產,并退出日本市場。Forever21表示,通過破產重組能讓公司專注于盈利的核心美國業務,關閉其他經營不善的海外門店。
2020年2月,SPARC Group以81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正在破產重組的Forever 21。
公開資料顯示,SPARC Group由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BG(Authentic Brands Group)和美國地產公司Simon Property合資建立。這家公司在2020年除了收購Forever21外,還收購了快時尚品牌Lucky Brand、戶外品牌Nautica以及男裝Brook Brothers,2021年又先后收購Eddie Baue和Reebok。
接手之后,ABG任命原H&M集團首席執行官戰略顧問Daniel Kulle為Forever21新首席執行官,Forever21也重新布局全球市場。
2023年,SHEIN收購SPARC Group1/3的股權,Forever21再次引發行業熱議。據悉,此次合作SHEIN將獲得Forever21線上分銷權,同時借助Forever21的零售網絡,SHEIN也將以“店中店”的形式試水線下銷售。
然而兩年時間不到,Forever21或將再次迎來破產,等待新買家出現。
02
三進中國市場
事實上,Forever21算的上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快時尚品牌之一。但Forever21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并不順利。
2008年,Forever21首次進入中國市場。與其它快時尚品牌熱衷于將首店放在上海等一線城市不同,Forever21將中國首店落戶江蘇常熟。和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相比,這是一個對快時尚認知和接受程度都不算高的城市,所以很快,首家門店由于經營不善而關閉。
2011年,Forever21卷土重來,在其他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線下市場發力之時,Forever21通過電商業務和線下實體共同提升影響力。當年,Forever21在中國開通了官網電商和天貓旗艦店,到2012年,Forever21內地首家旗艦店在北京APM開業,店鋪樓高4層,占地面積達2500平米。在向南京、蘇州等其他城市拓展時,Forever21也同樣延續了開大店的模式。這也是上文提到的Forever21的全球大店拓展計劃,在中國市場,Forever21延續了這一策略。
不過,Forever21在中國市場開店速度并不快,到了2014年底,Forever21在中國市場門店數量為10家。同期H&M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是291家,ZARA165家,優衣庫門店數量已經超300家。Forever21緩慢的擴張步伐,導致內地一線市場幾乎已被ZARA、H&M和優衣庫瓜分殆盡。
到了2017年,Forever21內地首店被爆關閉。彼時Forever21中國市場門店為22家,而H&M、ZARA、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為440、200以及560。
2019年4月,Forever21宣布關閉天貓旗艦店和官網,退出線上,線下也僅剩11家門店,隨著企業破產,Forever21第二次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2020年,SPARC Group收購Forever21后,全球計劃依然是Forever21擴張計劃的重要一環,中國市場又成了Forever21的布局選擇。
2021年8月,Forever21微信公眾號官宣了回歸中國市場的消息。聲明中提到,Forever21品牌美國總部正式授權Lasonic Limited旭聲有限公司和子公司旭聲電器(深圳)有限公司全權負責Forever21在中國的業務運營。
第三次回歸中國市場的Forever21換了運營方,也換了打法,從拼多多、唯品會開始運營,然而Forever21的回歸也并未掀起水花。其官方微信目前最后一條推文也停留在2024年10月25日,之后并未更新。
03
快時尚中國策略「集體」生變
Forever21回歸「無人在意」其實也在意料中,從2008年到2021年,中國市場市場對于快時尚品牌態度早已生變,各大快時尚品牌也改變中國市場戰略。
事實上,Forever21二次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恰逢快時尚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期。2011年開始,國內商業地產呈井噴狀態,當年國內新增了400家左右百貨公司,而快時尚品牌因為流量優勢,就成為新開項目的爭搶對象。為此商場甚至給快時尚品牌免租、裝潢補貼等政策,以此吸引快時尚品牌進場。而對于快時尚品牌來說,也需要跟隨這些新開項目進入中國廣大的下沉市場,雙方「一拍即合」,攜手開店。
但是Forever21并未抓住這次機會下沉,到了2015年,快時尚品牌如ZARA、H&M決定放緩開店,布局旗艦店,隨著消費者消費需求變化、流行風格的轉換,快時尚的「黃金時期」也快速消失。
從2018年開始,快時尚就紛紛退出中國市場。New Look、TOPSHOP、Forever 21、Old Navy、Esprite、C&A、Superdry先后宣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第三次回歸的Forever21堅持低價策略,但是ZARA們已經做起了「高端生意」。
2021年,ZARA宣布入駐抖音,H&M2024年先后布局抖音和拼多多,搶占線上流量。
線下方面,快時尚集體收縮下沉市場門店,布局核心城市「旗艦店」,或者將更多高端品牌帶入中國市場。比如H&M集團先后將ARKET、&Other Stories帶入中國市場,目前H&M集團在中國市場布局的4個品牌中,有3個是高端品牌。
但是Forever21第三次回歸的首店選擇了靖江,之后2023年在寧波怡豐匯、廈門星河COCO Park和沈陽中街大悅城等開出門店,不過根據大眾點評顯示,Forever21目前僅剩寧波怡豐匯和紹興旭輝Cmall店營業。
隨著第二次破產危機到來,Forever21或將第三次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