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東來:商道回響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瞻新
胖東來從商超零售跨界文旅,成為“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已經多年。去年開始又先后為嘉百樂、步步高、永輝、物美等超市做調改,印證了“胖東來模式”的可借鑒可復制性。胖東來的成功,固然是創始人于東來個人的經歷、閱歷和覺悟使然,而“胖東來現象”在傳統超市零售業乃至商業界“內卷”的暗流中,投下了一顆“天外來客”般的隕石,水面激起了波濤,更在深處蕩起了漣漪。
人們贊賞、質疑,從五湖四海涌入胖東來所在地許昌,同時也在這似乎前所未有的商業“奇跡”之下追問、反思。當下的商業都在對抗內卷,胖東來能在傳統線下商超走出超常規發展之路,其成功邏輯到底是什么?
聯商網龐小偉把它歸結為創業者(企業家)的“Y軸”成長,即內生成長。通俗地說,也是內心的“覺悟”。《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X軸”是常規的、可見的、形而下的,“Y軸”則是超常規的、無形的、形而上的。商業素來被認為是現實的經營,把資源和人組合起來,以利潤為衡量標準進行生產、制造、服務。胖東來反其道而行之,以人的美好(如“自由、愛”)為目標標準,以專業和品質保證合理利潤,商業成為了生長和傳播美好的樂園、“道場”。
胖東來太過火爆,又如此另類。如果以“商業模式”來探尋它成功的秘籍,那么連“商業模式”這個概念本身也要重新考量。就像對一篇文章做閱讀理解——作者的立意主題不在商業上,而在商業的目標愿景:人的美好生活上。你從商業上去揣摩、理解,就難有作者同頻、本質的心流體驗。于東來屢屢提到,他的經營理念和中西方優秀文化相通,如果我們在胖東來的商業表象上還不足以理解其內在機理,那么返回到文化的源頭上或許有不同的驚喜。
談到“商”,往古時去看,首先有位“商圣”映入眼簾:越國大夫范蠡,公元前536年生于宛地(今河南南陽),又稱“陶朱公”。《史記》記載:“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他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積財巨萬,卻“三聚三散”,將家財分給鄉鄰又全身而退,被后世譽為“文財神”、“商圣”,也被當今商界精英所推崇。其人距今2500多年,是李白詩中“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真實寫照、后世商業的共同祖師。巧的是,胖東來輕財重人、與員工分享利潤之道,和范蠡的“散財”理念是相通的。但胖東來還不止于散財:分錢只是“美好”的表現途徑之一。胖東來讓“商”的視野超越于商業、財富,指向(或者說回歸)人的美好,而“真善美”是人類共通的理想、夢想,在商業的往來、循環中,人們不僅完成了錢和物的交換,也完成了彼此真善美的會心、交心。
范蠡越是把財“散”出去,財越是“聚”回來,如此往復,正所謂“三聚三散”。《道德經》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是關于“舍”和“得”的反常邏輯,聽起來離現實生活很遠,但胖東來的經營實績在現代社會證明了這句話。“不滿意就退貨”看似“與人”吃虧,其實以此得到了信任,而信任是交心、交易的基礎。在經營層面,胖東來為員工考慮的“不開心假”、為顧客考慮的“新鮮度管理”等等,看似是“為人”的付出,其實收獲的是百千萬倍的信譽和支持。“反者道之動”——與傳統商業的逐利目的相反而行,結果是符合了人心之道,取得口碑的樹立、商業的成功。
于東來說“真誠是最好的營銷”,像“厚德載物”、“誠信為本”這些處事準則,只要做經營的都耳熟能詳。胖東來證明,只要真正持之以恒去踐行,這些常掛在辦公室的箴言就是實實在在的經營秘笈。儒家經典《大學》有這么一段:“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財和人,哪個是本、哪個是末,兩千年前的典籍是這樣教導,今天的胖東來恰好是那樣實行——它從員工出發,讓員工從物質到精神得到尊重和愛,并通過員工將尊重和愛傳達給顧客,顧客得到前所未有的真誠體驗、感動于胖東來的“以人為本”,進而用購買來表達支持。
這樣一個正向的、良性的商業循環,內在邏輯十分清晰、簡單。但看過《美好之路》這本書的人知道,對步步高等超市的調改,專業上都有標準可參考,最難處還在于理念、文化上的認識,并讓管理層和員工從這個認識出發,去發自內心、順理成章地行動。
我想這就是時下正風起云涌的“人文經濟學”,胖東來證明了人文和經濟不是兩張皮,而是本來愿景一致、可以互促共生的。過去短缺(或者說供不應求)的時代,經濟由需求拉動,商業無暇考慮人文;當下和未來則是供給充分甚至供遠大于求的狀態,人們對商品的需求是從“有”向“好”,這個“好”,包括了品質、價格、特色,還包括經營者的理念、情懷、人文因素。
于東來所談的“胖東來文化”,不是簡單的“文化賦能”,而是文化本身成為員工和顧客幸福感的源泉、經營成果的保證——人文就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柱石,而經濟繁榮就是人文幸福的表現之一。
所以,胖東來模式下的企業家、員工、顧客都能輕松快樂,其本質上與中國傳統思想智慧是貼合的。中國文化的主題是“道”,順道而行,好比順流而下,容易得到人心的共鳴,商業經營也就事半功倍。
于東來說“胖東來是一所學校”,學校不但是教專業技術的,更重要的是教方法、理念、智慧;不但是教如何謀生,更教如何快樂、幸福地生活。
于東來曾教人怎么快樂有品位地做乞丐、擺地攤,乃至在各自的人生位置簡潔、明快地成就幸福。無論企業家還是員工、顧客,商業是可以傳遞愛的,人生都是可以美好的,人人都有成為所在領域“胖東來”的潛質,人人都有覺悟美好的天賦,只是被錯誤的方法、想法所遮蔽。于東來說第一批調改的12家超市老板給了他信心,因為短短一年時間,“最大的變化不是企業,而是企業家變得童真了、輕松了,開始找到自己了。”
當“美好”之氣通過胖東來的調改注入企業,團隊從上至下被真誠所感,輕松、快樂從個別的萌芽到相互激蕩,信念逐漸增強,整個企業的人、貨氣場和經營氣氛就開始調轉醞釀,直到像撥云見日一樣煥發光彩、生機,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壇經》中記載六祖慧能的話:“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商業之路,就是人生之路;經營之道,便是生命之道。“自性迷”,就是內卷、重壓、殘酷競爭;“自性覺”,就是輕松、快樂、美美與共。
市場、商業的服務對象是人,如果商業的過程是“己所不欲而施于人”,那在邏輯上是無法圓通、自洽的,不但商業的結果背道而馳,而且人承受的分裂、壓力和煎熬使得健康不可持續、難以長久。而覺悟,就是生命的邏輯自洽,就是讓人變得輕松、通透,讓商業變為人心所向,簡單、長久,讓商業中的人輕松、快樂,幸福、美好。
當人們找到了被尊重、被愛的真情,找到了信任、歸屬感,商業和經濟也將迸發蓬勃的活力。
感謝胖東來,在這個時代為我們實證、讓美好相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