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品牌鮮關注 自愿超市SPAR水土不服
本月初借道華冠進入北京市場的自愿連鎖超市SPAR露出運營模式水土不服的跡象。記者昨日在位于管莊的SPAR適佰家看到,作為自愿連鎖盈利利器的自有品牌商品在與主流商品品牌的競爭中尚難得到消費者買單,而與其他地區的SPAR成員形成統一采購和營銷的優勢也面臨挑戰。
SPAR自有品牌鮮被關注
在SPAR管莊店,類似“選擇SPAR自有品牌,比一線品牌便宜20%”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在SPAR適佰家貨架擺放位置醒目的自有品牌以“薯片”、“聽裝汽水”等少類食品為主,而其他品類貨架上則鮮有SPAR自有品牌商品的身影。
不過,多數消費者并未對自有品牌的商品給予過多關注。記者在SPAR自有品牌薯片貨架旁觀察15分鐘后發現,有10名消費者拿起該商品,但最終只有1名消費者將該商品放入購物筐,多數消費者選購商品還是會以平時常見的品牌為主。
一位已經在SPAR適佰家辦理了會員卡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并不清楚SPAR適佰家是哪里的品牌,也不知道這家超市的經營特色,只是覺得這里價格比較合理,所以才會在這里購物。對于超市自有品牌商品,該消費者表示,雖然看到了超市貼出的標語,但因為購物習慣,再加上商品種類也不是這次購物所需要的,所以還是選購了平時常用的商品。
京外市場也有水土不服
自愿連鎖在歐美國家發展已有80年左右的歷史,其產生背景是中小企業為了應對大型零售企業的競爭,通過走聯合之路實現規模化效應。6年前,SPAR自愿連鎖模式進入我國二三線城市,目前山東家家悅超市、山西美特好超市、湖南佳惠百貨等9個省市的7家公司是其會員。
不過這種在國外成熟的連鎖模式在中國市場一直未展現出明顯的業態優勢。在中國市場的6年中,雖然SPAR發展了數百家會員門店,在總數量上超過家樂福與沃爾瑪總和的一倍以上,但是,其知名度和營業額遠遠低于兩大零售巨頭中的任何一家。
應該看到,自愿連鎖組織的各個會員分布在不同省市,各區域的消費習慣和水平各有差異,因此形成規模化采購、共同配送的模式會遇到挑戰。而SPAR等自愿連鎖組織者的盈利利器――自有品牌在國內市場也出現水土不服。目前SPAR在國內的自有品牌只有320個品種,雖然價格有一定優勢,但相對于超市內上萬種商品來講,這些自有商品的占比微乎其微。
記者詢問SPAR管莊店銷售人員后得知,目前賣場的一些自有品牌商品銷量遠低于同類商品中常見品牌。
體現業態優勢方能立身
與直營連鎖、特許連鎖超市不同,一種叫自愿連鎖超市的運營模式由多家零售商自愿組成一個整體,統一采購和營銷,成員保持資產財務獨立,并可以自由退出。這種自愿連鎖需要企業成員繳納數十萬至上百萬元的會員費。
一位連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SPAR適佰家如果長期發揮不出自愿連鎖超市的運營特色,不能展現物流配送、商品價格、營銷模式方面的優勢,很可能最終變為一般大賣場,淹沒在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物美、超市發等成熟連鎖超市的競爭紅海中。
該人士建議,目前SPAR適佰家想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最重要的是根據所在地區特點,整合加盟商資源,擴大門店規模,盡快實現在品牌、經營、采購、配送、促銷等方面的統一。而如果只是簡單的LOGO統一,無法發揮其經營模式的優勢,SPAR適佰家的自愿連鎖模式只會流于形式。
(北京商報 姜子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