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電商周報:京東投資興盛優選 阿里組織架構再調整
聯商電商周報:過去一周(12.8-12.13),電商領域發生了哪些事兒?
阿里巴巴集團已于12月11日發布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的信息。此次調整主要針對核心電商業務,目前多個職位進行了調整,涉及多個高P高管。
其中,湯興(平疇)全面負責淘系用戶產品與技術。在原有職責基礎上,搜索推薦事業部、天貓-消費者平臺產品團隊、淘系消費者運營事業部向平疇匯報。
劉博(家洛)將全面負責平臺商業化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阿里媽媽事業群、天貓商家營銷中心(含原天貓品牌營銷中心和部分商業化團隊)向家洛匯報。
天貓服飾風尚事業部下的奢品運營中心和魅力惠業務將會進入天貓進出口事業群,向劉鵬(奧文)匯報。原新零售智能引擎事業群總裁Jingren(靖人),另有任用。
12月11日,盒馬旗下跨境購業務“盒馬跨境GO”正式在上海上海浦東森蘭商都中心開業。12月11-13日,提供三天全場95折促銷優惠。據了解,“盒馬跨境GO”是盒馬將新零售與跨境電商跨界融合的一次全新探索。該項目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天貓全球采購、菜鳥全球供應鏈及盒馬線上線下融合運營的綜合能力,為國內消費者購買跨境進口商品提供了新的商業場景。盒馬通過跨境電商保稅網購模式,最快30分鐘可送達消費者指定地址。
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京東集團表示,通過投資興盛優選,雙方將在數據、技術、倉儲和短鏈物流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更好的扎根于下沉市場,服務農村、振興地方經濟。
近日,有報道稱,京東已對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子品牌美家買菜開啟了收購。一名接近美家買菜高層的知情人士已向記者證實,情況屬實。但目前收購金額不詳,業內人士預測不會超過2億美元。此前曾有報道稱,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稱將親自下場帶隊,打好京東社區團購業務。公開資料顯示,美家買菜屬于社區團購性質的平臺。美家買菜CEO王天野表示,美家買菜平臺已覆蓋約31個省市,覆蓋用戶2000多萬人,2019年時總流水約20億。
12月10日,《聯商網》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披露獲悉,蘇寧控股集團股東張近東、張康陽及南京潤賢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已將公司全部股權出質給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
對此,蘇寧方面回應稱:蘇寧控股集團持有蘇寧易購3.98%的股權,股權質押是正常的商業合作,對蘇寧易購戰略發展和正常經營無實質影響。
12月12日,美團在內部最新通報了一起反腐案件,美團優選陜寧(陜西、寧夏)省區負責人馬軍,因受賄已被西安警方刑事拘留。該案件在美團內部被定義為“優選首案”,是美團優選業務自今年7月成立以來,首個內部通報的違規違法案例。在內部信中,美團稱:優選業務起步不久,業務模式新、員工新,更需要重視廉正問題,對貪腐舞弊行為“零容忍”。
這段時間,互聯網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互聯網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互聯網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人民日報評論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12月9日消息,青島市政府與每日優鮮集團舉行總部項目簽約儀式。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向每日優鮮戰略投資20億元。這是迄今為止生鮮電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規模戰略投資。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表示,青島國家戰略疊加、產業優勢突出,農業和食品產業更是行業現代化發展的風向標。每日優鮮將主動融入青島開放發展大勢,加大在青投資力度,深化務實合作,以國內領先的生鮮電商業務為龍頭,帶動青島農業和食品產業升級。
12月8日晚,一張滴滴APP截圖在社交網絡流傳。頁面顯示,滴滴APP將上線實物電商業務,進軍新零售。頁面信息顯示,滴滴電商以新鮮蔬菜、時令水果、肉禽蛋品、海鮮水產、休閑零食等超市便利百貨為主。業內人士認為,滴滴此番跟進,直接目的是繼續在本地生活領域保持對美團的高壓競爭,同時拓展電商業務。據悉,滴滴該業務正在進行小范圍測試,預計不久后將全量上線。
上市即巔峰的如涵在美股徘徊了1年零7個月后,選擇了私有化。2019年4月3日,如涵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1.5美元。但其上市首日即破發,如今如涵股價已跌至2.88美元,跌幅達75%。這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如涵的商業模式并未跑通,過度依賴頭部網紅的如涵并未獲得持續性增長。
如涵面臨退市,并不代表網紅電商模式走不通,但卻是網紅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如涵上市之時,王思聰曾直言,如涵控股的經營方式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造出新KOL。上市破發不只是市場對“KOL變現”的商業模式有質疑,還在于這家公司本身有問題。網紅電商未來何去何從,如何平衡投入與產出,仍需要面臨較大的考驗。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