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商場周報:萬達商業撤回A股IPO申請 凱德集團重組
過去一周(3.22-3.28),萬達商業主動撤回A股IPO申請;凱德集團進行重組,房地產業務將私有化;凱德集團進行重組 房地產業務將私有化...
3月22日,據天眼查APP顯示,陜西榮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近日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西安榮華集團有限公司退出,新增股東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據悉,陜西榮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冊資本7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郝世興,經營范圍包括房地產開發及銷售,旗下代表建筑產品有榮華奧特萊斯商業項目。
2020年,龍湖集團合同銷售額同比上漲11.6%至2706.1億元;營業額同比上漲22.2%至1845.5億元,2020年,龍湖商業旗下商場銷售額305億元,同比上漲14%;全年49座在運營商場租金整體增長23%至58億元、同店同比僅微跌1.6%。2020年,龍湖商業完成了10個商業項目的開業,累計開業商業項目49座,其中天街40座。2021年,龍湖商業加速布局速度,全國預計將有11座商業項目開業入市。
3月22日公告,凱德集團將進行重組計劃,把它的投資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分隔開來,并將后者私有化。凱德集團宣布,它將與淡馬錫旗下公司CLA房地產控股公司一起進行業務重組計劃,以鞏固集團的投資管理平臺業務,以及把集團的住宿業務納入“凱德投資管理”(CLIM)平臺,并將CLIM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通過這項協議安排,集團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將私有化,房地產開發相關業務和資產,預估資產凈值約為61億新元,由CLA完全掌控。CLA是淡馬錫非直接擁有的公司,現為凱德集團最大股東,截至3月12日擁有凱德集團的52%股權。
3月24日,萬達集團官方發布公告稱,基于對自身戰略的研判,萬達商業決定撤回A股IPO申請。公告同時表示,公司將對從事輕資產商業運營、科技、數據、人員等相關資源進行重組,以盡快實現境內外上市。這意味著,萬達商業長達5年之久的A股IPO征途結束,轉而謀求境內外上市之可能。按照萬達集團此前官宣的數據,2021年計劃開業50個萬達廣場,全年計劃新簽約70個輕資產萬達廣場,輕資產是重中之重。
2020疫情對實體商業沖擊較大,寶龍商業不僅在業績和客流上有較突出的表現,更仍然開出了9個商業項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寶龍商業已累積在營項目68個,已完成布局商業項目高達121個。2021年,寶龍商業正式啟動“新五年戰略規劃”。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21年,寶龍商業預計將開出23個商業項目。參照往年情況,如此規模或將是2021年新增供應市場企業TOP3。23個商業項目中,包括14個寶龍廣場、3個寶龍天地以及6個寶龍星匯商業項目。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按零售業態分,2020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1%,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分別下降9.8%、5.4%和1.4%。近日,多家百貨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財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百貨企業去年的業績普遍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的大勢下,傳統百貨業態普遍面臨升級轉型的壓力,一些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商場被迫關閉,今年,更多的商場將進入升級改造階段。
3月28日,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旗下上海紅星美凱龍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紅星地產”)宣布與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遠洋集團(03377.HK)旗下另類業務的投資和管理平臺遠洋資本有限公司(下稱“遠洋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紅星地產將引入遠洋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本次交易完成后,遠洋資本將獲得紅星地產18%的股權。而此次戰略合作后,紅星地產仍將保持團隊穩定,推進各項業務的穩健擴張。
3月27日,廈門西翼“黃金灣區”機器轟鳴、熱火朝天,廈門SM馬鑾灣項目(SM馬鑾灣)正式奠基動工。這是SM中國貫徹“落地一城,扎根一城”發展戰略而推出的又一力作,預計將于2024年驗收竣工。
SM馬鑾灣總投資10億元以上,規劃打造總建筑面積超14萬平方米的全新商業體。其商業面積約9.6萬平方米,分布于地上4層與地下2層。
回顧2010年底萬達集團首進福建,開辟了福州金融街CBD商務新時代;2011年倉山浦上萬達廣場,奠定了福州金山商圈的核心地位。福州主城區的這兩座萬達綜合體,夯實了萬達商業在福州商業市場的引領地位。隸屬于福州的福清清昌萬達廣場及福清福和萬達廣場先后于2014年、2020年盛大開業,創全國首個“一個商圈兩座萬達廣場”。
2021年,萬達集團與正祥集團以戰略合作的嶄新姿態,打造兩座全新的萬達廣場,開啟福州商業新格局。福州將坐擁6座萬達廣場,這也意味著福州將成為福建省內萬達廣場最多的城市,助力福州商業格局再上新高度。
近日,多家百貨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財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百貨企業去年的業績普遍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的大勢下,傳統百貨業態普遍面臨升級轉型的壓力,一些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商場被迫關閉,今年,更多的商場將進入升級改造階段。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