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忽悠年入數十億:被捧上天的“網紅飲料”
愛喝快樂肥宅水,胖過唐朝楊貴妃。
隨著消費觀念的升級,“又想過嘴癮又想要健康”逐漸成了年輕一代的新訴求,因此催生出各式各樣的概念飲品。
從弱堿水、氣泡水到玻尿酸水,再從“0糖、0卡、0脂”到“美容、減肥、養生”,一不留神,飲料界突然成了“智商稅”的重災區。
先是今年4月,元氣森林發布一封姍姍來遲的致歉聲明,稱公司在乳茶產品的宣傳中沒有說明“0糖”和“0蔗糖”的區別,產品確實是含有糖的,將盡快修正標簽。
▲圖/元氣森林微博
然而,這種又當又立的做法,顯然不能讓消費者買賬。要知道,元氣森林正是靠著“無糖喝不胖”的賣點迅速深入人心,不僅創下6個月銷量超6.6億瓶的瘋狂戰績,還一度打敗過可口可樂這樣的巨頭。
試想,如果不是迫于輿論壓力,元氣森林可能至今還在打著擦邊球,無所顧忌地誤導著消費者。
到了5月份,農夫山泉的蘇打氣泡水又因原料產地問題翻了車。仿佛被砸碎的冰山一角,回過神的消費者們集體發現,這些年來,網紅飲料是賣的越來越好,喝它的人卻越來越不好了。
有人滿嘴蛀牙,體重雖不過百卻血糖和尿酸超高,離痛風只差時間慢熬;有人長出了腎結石,必須要立刻動手術;還有人患上了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黑色棘皮癥”,苦不堪言。
從“靠飲料續命”,到“拿命換快樂”的距離,并沒有想象中遙遠。
01
網紅飲料套路有多深
精心布局的消費陷阱
當代年輕人有多能喝,答案足以驚掉下巴。
僅過去一年,我們就喝掉了1.6億噸的飲料,相當于喝干了10個西湖。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軟飲料市場還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4年整體規模有望達到13230億元。
這個賽道的前(錢)景顯而易見,競爭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誰能搶占消費者心智,誰才能立于不敗。
所以,網紅飲料們的“局”,從名字和產地就已經開始了。作為大熱黑馬,元氣森林自誕生起,就極力往“日系風”上靠攏,舊款包裝不僅以日語中的“気”作為核心因素,包裝上也印著“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氣森林監制”的字樣,幾乎能以假亂真日本本土飲料。
這并非誤打誤撞,而是刻意為之。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說過,提到日本,人們會自然聯系到品質,元氣森林走日系路線,既能拓寬市場,又能產生溢價。
只要查詢元氣森林的工商信息就能發現,雖然“元氣森林”商標已獲得注冊,權利人確為株式會社元氣森林,地址也是日本東京都某地,但產品包裝上的委托方為元氣森林,產地卻是河北衡水,當中的彎彎繞繞不言而喻。
為堵悠悠之口,去年9月,元氣森林借升級品牌Logo之名,不僅將名字改了回來,連“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氣森林監制”這行字也悄然消失了。
再說大動作頻頻的農夫山泉,則更是高手中的高手。文字宣傳上從長白山到武夷山、峨眉山再到千島湖,其水源地幾乎覆蓋了南北東西的名山大川,無一例外都帶著“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態”、“第一高峰”、“第一秀水”之類的名頭。
不同產地的水到底有多大產別,普通人的舌頭很難品嘗出來,也難以證偽。關鍵是氣氛烘托到了,水還沒喝到嘴里,天然、健康、高端的氣息已撲面而來。
而這背后,曾數次有媒體報道,農夫山泉的水源地附近“垃圾遍布”、“蚊蠅亂舞”,緊鄰著養殖水域和造船碼頭。
夸夸其談多了,難免有禍從口出的時候。農夫山泉新推出的一款蘇打氣泡水,特別說明使用的“拂曉白桃”產自日本福島縣(沒錯,正是發生核泄漏的福島)。
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中,農夫山泉只能澄清是“研發人員依據拂曉白桃的獨特風味,創制了類似產品,與福島沒有關聯”,這個回應,又掉入了涉嫌虛假宣傳的漩渦,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言歸正傳,如果說前面的種種鋪墊只是暖場,那終極利器,就是五花八門的“添加元素”了。
這才是“重頭戲”。
02
偷換概念的成分騙局
噱頭背后經不起推敲
事實上,口感和健康這兩個矛盾體,很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衡,深諳此點的飲料企業,很快想到了第三種辦法:偷換概念。
最先吹起來的是“蘇打氣泡水”,因為里面添加了碳酸氫鈉,被鼓吹成有降尿酸、養胃的作用。
要明確的是,飲料界的蘇打氣泡水本質上就是碳酸飲料,碳酸氫鈉含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且還混有其他食品添加劑,與通過口服碳酸氫鈉片來降低尿酸,完全是兩回事。
而所謂的通過中和胃酸達到“養胃”效果的說法,同樣是無稽之談。一方面,氣泡蘇打水中和酸液的能力極弱,另一方面,正常人也根本沒那么多胃酸去中和。
也許是意識到中間的漏洞太多,精明的飲料企業馬不停蹄地打出了更具有迷惑性的“0糖、0卡、0脂”的口號。
以元氣森林為例,其引以為傲的零糖,實際是討巧地使用了“代糖”。據其蘇打氣泡水產品包裝顯示,除了赤蘚糖醇,成分表中另外還有三氯蔗糖,甜度約為蔗糖的600~650倍。
單從表面上看,這些甜味劑的熱量確實很低,但后遺癥是,甜味劑的攝入會在大腦中產生興奮,引導補償性攝入更多高熱量的食物。無糖飲料還可導致30%~50%的牙釉質軟化,危害更甚于普通的飲料和糖果,想要靠此減肥,不異于天方夜譚。
順便提一句,因為零糖飲料的風靡,還促進了代糖行業的“突飛猛進”。相關資料顯示,去年,代糖安賽蜜、三氯蔗糖巨頭金禾實業股價暴漲47%;代糖糖醇生產商華康股份在今年2月上市首日達到44%的漲停上限,隨后連獲4個一字漲停板。
“0糖”的概念泛濫后,為了在同質化的氣泡水中脫穎而出,各大品牌沒少費心思。農夫山泉表示要掀起一場更徹底的革命,強調0山梨酸鉀,眼花繚亂的專業名詞背后,被扒出其實就是0防腐劑。
蒙牛主打乳酸菌,但乳酸菌必須低溫才能保持活性,一旦進入常溫就會迅速大批量死掉。就算是一瓶有活菌的飲料,經過唾液、胃液和膽汁的數小時殺菌后,也基本涼透了,指望這點益生菌改善腸道健康,還不如直接接受糞菌移植治療(怎么治療自行搜索)。
▲圖/《走近科學》
娃哈哈押寶膳食纖維,但健康人群只要保證均衡飲食就能夠足夠攝取,過量補充反而會增加炎癥性腸病的風險。
有了前人開路,后浪們更是肆無忌憚。有款叫做“晚安水”的熱門飲料,頂著專利的旗號,讓人相信長期飲用能夠幫助放松身心、整晚安睡,簡直是入睡困難者的福音。
但實際上,它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果汁飲料,里面最神秘的成分是個叫y-氨基丁酸的東西,至今沒有任何實驗能證明,這東西有幫助深度睡眠的作用。
還有種叫“睡前飲”的飲料就更神奇了,特別添加了燃燒熱量的成分,躺著也能瘦成閃電,全網已爆賣120000+盒(一盒14包,賣199元)。
究竟是什么高階配方無從考據,倒是海報下方一行隱藏極深的小字,不經意暴露了實質:“本品為普通食品,因個人體質差異,不保證每個人都能達到預期效果”。(說人話就是,這只是一瓶果蔬汁飲料,吃了沒用是大概率)。
被包裝成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網紅飲料們,靠著避重就輕的忽悠,成功洗腦了消費者們,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元氣森林在2020年賣出了27億元,估值從2019年的40個億飆升到2020年的140億;農夫山泉的上市額創了新高,創始人鐘睒睒以5500億元身家問鼎亞洲首富。
所以說到底,網紅飲料能有什么壞心思呢,無非是想讓人源源不斷奉上錢包的同時,還能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依賴。
03
喝壞身體者比比皆是
不良風氣橫行飲料圈
當局者迷,蒙在鼓里的消費者們怎么也沒想到,為千億的生意做了莫大的貢獻,得到的卻是被灌壞的身體。
深圳27歲的白領小雅,就差點把自己喝瞎了。今年1月,小雅感覺視力每況愈下,去醫院后被確診為糖尿病并發性白內障,需要立即進行手術。
這種原本好發于45歲以上人群的疾病,居然提前發生了,而罪魁禍首正是小雅每日不離的網紅飲料。
“我平時喜歡喝飲料來解壓,但我挑的都是無糖飲料啊。”面對身體亮起的紅燈,小雅還沒有從震驚中走出來。
像小雅這樣的例子并非少數。湖南長沙的夏女士,因為不喜歡運動,又想要維持身材,一直選擇更健康的網紅飲料,沒想到日積月累兩側腎臟都長出了結石。
常州11歲的男孩明明,是快樂水的忠實粉絲,直到最近,家人發現他脖頸處的皮膚呈烏黑色,原以為是曬傷,檢查報告卻顯示患上了“黑色棘皮癥”。醫生表示,明明患病,喝下去的大量飲料起了重要作用。
▲圖/《新聞空間站》
有媒體特意買來市面上流行的20種無糖飲料進行測評,雖然國家對無糖飲料沒有現行標準,但參照預包裝飲料《GB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來看,無糖飲料糖含量應小于等于0.5g/100ml,竟無一合格。
不妨從頭回溯,撇去人為制造的光環,網紅飲料們本身并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產品壁壘,所謂的創新也多是無關痛癢的賣點,跟風和山寨亂象更是屢禁不止,潮流來得快,去得也快。
▲跟風亂象
短暫的走紅周期,造成的另一個惡性循環是,比起靜下心來琢磨產品,飲料企業們更愿意在營銷轟炸上砸錢出力。
線上借助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亦或贊助各種綜藝節目刷臉,花高價坑位費請頭部主播帶貨;線下則拓展便利店和商超渠道,為拿到更多位置不惜重金肉搏。
這種做法在業內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就說過:“我們敢在創造20億收入時,掏出18億去做廣告投放。”
指望瘋狂專注營銷的網紅飲料公司們,能造出敞開喝還沒負擔的飲料,那才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無獨有偶,就在前段時間,某山楂飲品出圈后,遭到員工匿名爆料,稱其代工廠的衛生條件令人堪憂。
▲圖/員工供圖
秘密拍攝的畫面里,藍色鐵皮桶裝著原料,漏在地上的添加劑無人處理,抽糖漿的管子從地上拿起接著放進攪拌池,卻依舊以花里胡哨的“障眼法”,獲得了高人氣。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智商檢測水”面市,概念、成分、包裝、廣告只會越來越出神入化。
作為消費者,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和清醒。否則,被收割的不只是錢包,還有最重要的本錢——身體。
別為那點短暫的快樂,提前透支了未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部分已標明出處
參考資料:
1.南方周末《傳說能降尿酸的網紅氣泡水,到底是個怎樣的泡?》
2.TECH星球《網紅飲品千億野心下的「紅與黑」》
3.女孩別怕《0乳糖、乳酸菌……這飲料喝著喝著,你腎就沒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