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連鎖百強6大看點 銷售十年首現下滑
從2010年1.66萬億元縮水至2011年1.65萬億,連鎖百強銷售規模自2000年統計以來首次出現下滑。
5月7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正式公布了姍姍來遲的“2011中國連鎖百強”數據。
“今年的連鎖百強統計工作更追求統計口徑的嚴謹,力求數據更具可比性,另外還首次同期推出了不同業態的行業基準,這些都延緩了2011年度連鎖百強數據的發布。”對于本次連鎖百強數據發布的推遲,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如此解釋。
與往年百強排名的波瀾不驚不同,除了百強總體銷售規模的縮水外,百聯集團重奪首席,國美、蘇寧首次同居老二,大商、徽商退出前十,物美、百勝補缺,永輝、步步高、翠微百貨、超市發、紅旗連鎖等增勢強勁,“擠水”后的2011年度百強排位變化明顯。
“不可否認,統計口徑的變化是百強銷售規模縮水的直接原因,但中國零售業以門店規模取勝的傳統增長模式也面臨著亟需改變的狀況,挖掘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新增長點,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新課題。”郭戈平告訴記者。
統計難度在加大
以地產、生產資料銷售、批發業務為典型等非零售業務在今年首次被排除在企業銷售規模的排名統計中,這也在客觀上加大了相當一部分以多元化發展的企業準確銷售數據的獲取難度。
如此,百聯集百團以1182億元的銷售規模,再次占據2011年度百強榜首。蘇寧、國美銷售規模雙雙較2010年縮水400多億元至1100億元,并列同居老二。
新的統計口徑下,使得在2010年百強中以861.58億元名列第四的大商集團不得不接受以上市公司的356億元銷售為準、第11位的連鎖百強排位現實,這也是其首次滑出前10;在剔除生產資料銷售外,安徽徽商集團在本次排名中下滑更為明顯,該集團僅以150余億元的銷售規模位列第34,這也使其從2010年405億元銷售、排名第8中下滑了26位。
取而代之的是在2010年百強位列第11、14的物美、百勝,兩者雙雙進入前10,百勝以434億元的銷售規模位列第8,物美控股以410億擠到第10。
在今年發布的百強報告中顯示,在本次數據統計口徑上,上市公司銷售按含稅計算,企業內部配送業務的營收也不再重復計算,加盟店銷售超過銷售規模50%的企業不在連鎖百強中排名,比如生產資料的銷售、商業地產業務、批發等。
另外,百強發布方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也坦承,“連鎖百強”仍有待繼續完善,也需要行業的支持與監督。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上報的初始數據中有較大水分,這一度使百強銷售規模達到2萬億元,而最后公布的1.65萬億的銷售規模,是在擠出近2成“水分”后得到的更為接近客觀的結果。
“近年來隨著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連鎖集團內的多元化經營現象越來越普遍,直營與加盟、上市與非上市、多法人主體運營等都增加了百強數據統計難度。”郭戈平表示,為了核實一些企業提供的數據真實性,今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還邀請了麥肯錫、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等企業的專家參與,尤其對于數據出入較大的企業,工作人員甚至直接到企業的上游供應鏈條環節進行調查核實。
行業增長現隱憂
與整體銷售規模的縮水相反,連鎖百強中的外資企業整體銷售規模超過0.39萬億元,較2010年同一數據0.304萬億元,增長了900億元;在百強企業中的占比也從2010年的18.3%躍升至23.6%。
然而,單純的數據增長并不能掩蓋外資企業發展中的單店經營績效乏力。
這一點,可以從以單店績效冠軍大潤發的發展看出來。百強數據顯示,2011年,大潤發在凈增42家門店的基礎上,銷售規模從502億元增長至615.6億元。但其單店年均銷售卻呈負增長,由2010年3.5億元的單店績效降至2011年的3.3億元。
卜蜂蓮花的發展則更不樂觀,單從市場規模來講,近年來一直處于萎縮狀態。在百強數據統計中,門店數從74家減少至52家,銷售規模從136億下滑至100億元。
家樂福2011年度新開門店25家,銷售增長30億元,沃爾瑪開店50家,銷售增長30億;好又多從2010年165億元下滑至2011年130億元,門店減少5家。
歐尚超市、易買得、百盛商業、新世界百貨的情況則更為糟糕。百強數據顯示,在增加4家門店的基礎上,其銷售規模卻從135億元下滑至126.9億元;易買得從27家減少到16家,銷售規模從40億下滑至24億元;百盛商業2010年銷售165.6億元,2011年在新開5家門店的基礎上則降為164億元;新世界百貨2010年179億元,2011增加2店的基礎上銷售降至155億元。
與外資企業相比,本土企業中除了永輝超市、步步高、物美等少數企業通過快速布局實現增長外,大多數企業出現了增長乏力的現象。
以三江購物為例,其2010年度門店數為146家門店,銷售規模不足53.6億元;2011年百強統計數據顯示,其門店數在增長5家的基礎上銷售規模僅增長至56.7億元。
其他企業的單店績效增長,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以在2011年度發展相對較好的企業為例,永輝超市在2010年銷售為159.8億元,2011年增長至203.8億元;翠微百貨2010年銷售43億元,2011年為54億元;紅旗連鎖近兩年同一數據分別為54.4億、66.2億元。
百強報告中指出,當前各個業態尤其是超市、百貨企業都在尋求差異化發展,來源于成本上升、客單價下滑、銷售增幅減緩的壓力明顯提升;企業開始越來越多的發展高端超市、便利店、購物中心、電子商務等細分業態。
需求應為新動力
百強數據顯示,按新的統計口徑計算,2011年連鎖企業銷售雖然獲得穩步增長,但企業更多程度上還是依賴門店規模的擴大來提升銷售。
但可喜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差異化經營、業態的細分來應對目前由于成本上升和銷售增幅減緩的壓力。在三四線市場發展高端超市、便利店、專賣店、 網絡零售、購物中心等業態成為企業開辟的新增長點。但同時,零售企業還面臨著客單價下滑的態勢。
對此,郭戈平認為,這表明行業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變時期。多年來,企業的發展都是被動式的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帶來的門店規模的擴張;但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企業開始向主動發展轉變,而這種變化更多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而帶來的。
“城鎮化步伐加快、80后和90后逐漸成為消費重要力量、中產階層數量的擴大,都要求企業有適合的應對策略。”郭戈平表示,同時這也意味著企業應該重視通過提升單店績效來尋求新的增長點。
郭戈平還以超市發雙榆樹店為例,說明了抓住消費者需求對銷售的重要性。2011年,超市發通過近兩個月時間的閉店升級改造,使得這家“老店”重新煥發了新的增長點。“他們在對周邊商圈需求進行調研后,果斷地調整了賣場布局與商品品類,同時在購物環境上更注重了人性化、現代化的設計。這一舉措不僅沒有使超市發雙榆樹店的年銷售額受影響,而且還增長了近30%。”
源于此,2011年的連鎖百強發布的同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還根據不同業態典型店鋪樣本的情況,首次推出了《2011連鎖零售企業主要業態門店基準情況表》。此前,基準情況表只是在企業內部發布,這是首次對外界公開。
郭戈平認為,由于門店所處位置、經營定位、商品組合等方面的差異,基準指標雖不能完全反映各業態門店的實際水平,但對行業和企業來說,還是具有參考標桿性價值。
2011百強6大企業看點
1. 最穩固的外資企業
從2008年到2011年,沃爾瑪在連鎖百強排名均是第9。我們可以理解為巧合,也可以看作是沃爾瑪的不動聲色,但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解讀為這是沃爾瑪在華穩健發展的一種戰略。
從百強數據我們不難發現,沃爾瑪在門店數量上早已成為外資企業的第一,甚至連內資企業在內,沃爾瑪在大型門店的數量規模上已不輸于任何一家企業。另外,加上沃爾瑪購得的好又多近百家門店,這家跨國巨頭事實上已完成了在華市場的首輪布局。
然而,這一切潛在的優勢都被沃爾瑪不進不退的排名淡化了,這或許也是其追求“以靜制動”求未來的戰略吧。
2. 最穩定的退步企業
卜蜂蓮花,雖經易名,但依然不能遮掩其近幾年來在華的頹勢。從2008年連鎖百強榜到新出爐的2011年百強榜,這家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主營零售企業排名依次為25,29,34,52。
實際上,卜蜂蓮花在2007年開始啟用新名后,就已經開始了重振在華業務的新戰略。百店計劃數次提及,然而至今依然只是目標。生活站、高端店、購物中心、標準店,為了彌補其大賣場業務在華的劣勢,可謂是數措并舉。
2012年來了,陳耀昌也來了。業界能否在一年后的2012年連鎖百強榜單上,發現一個卜蜂蓮花逆轉的亮點呢?
3.成長最快的企業
曾被譽為“生鮮王”的福建永輝超市,如今已遠不能再涵蓋這家內資企業的優勢了。2010年上市起來,永輝超市明顯轉入了全國布局的快行線。
從2010年度156家門店銷售159億元,到2011年204家門店203億元的銷售規模,永輝超市的增長的遠遠不是財務數據,更重要的是戰略性成長。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永輝超市快速實現了從福建、重慶、北京三大市場向安徽、河南、河北、東北、四川等全國市場發展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此間永輝超市也不再是過去單純生鮮致勝了,在服裝、酒類、化妝品類等商品領域的經營突破,為其持續發力奠定了更為堅實的根基。
4.“失而復得”的百聯集團
對百聯集團來講,2011年度百強榜公布絕對是個好消息。在闊別榜首多年后,化零為整的百聯集團終以1182億元的銷售規模登頂。
除了新的統計口徑讓蘇寧、國美在百強榜上式微外,百聯集團在2011年成功完成內部的業務整合,重新打造了以友誼股份為零售業務的主要平臺不無關系。
另外,在鞏固其傳統業態有是基礎上,百聯集團果斷收縮了旗下標超業務,轉而加碼藥妝店、便利店等業態的發展。這些改變,但愿能夠為百聯集團的業務增長找到新的突破點。
5.“縮水”的蘇寧、國美
從2010年1500多億元的銷售規模,驟降至1100億元,新的統計口徑成全了百聯,卻“犧牲”了家電兩巨頭占據頭把交椅的機會。好在,百強的統計口徑對這兩位連鎖家電業的領軍企業是公平的。
其實,百強榜首的旁落也不失是給這些霸主級企業提了醒,再優秀的企業都會有自己的短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電零售業2011年的發展態勢。京東商城的不斷膨脹,一直讓蘇寧、國美在網購市場遲遲不能實現預期發展。
6.“委屈”的大商集團
從2010年排名第四、年銷862億元到本次連鎖百強以356億元的銷售滑至第11位,相信這樣的排名不會讓大商集團高興起來。
356億元僅是大商集團上市部分業務的銷售,而對于非上市部分并未被列入本次統計當中。相信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其他企業的銷售規模都是涵蓋為上市部分業務的,這對于大商集團來講顯然是以局部應對全局。
據了解,百強公布方是經過多次與大商集團溝通,但對方仍不傾向將2011年度集團整體銷售規模透露的。
連鎖百強怎么看
雖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但百強的公布依然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
沒有了銷售規模、門店數的同比增長,沒有了往年百強數據詳盡的分析,但百強數據的發布依然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每年給行業送上的一份營養大餐。
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2011年度百強企業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出現了哪些新面孔?哪些老面孔又不在了?哪些企業成為年度行業發展的亮點?我們又應該如何去關注、學習它們?
作為行業媒體,我們有責任、也有必要與行業一起,來思考、挖掘、分析和回答好這些一年一度的課題。筆者相信,做好這些也是百強數據在幫助企業了解行業現狀、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數據支撐的價值體現。
值得注意的第一點,是今年百強在統計口徑上的改變,這樣更有助于百強企業站在同一個標準、一個平臺上去“比劍”,也是今年連鎖百強的一大亮點。
其實,在幾日前百強數據公布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郭戈平會長就表示了,對于2011年度百強數據的統計,他們從人力、物力方面都付出了比往年更大的力度,目的就是力求在新的統計口徑下追求數據的真實、準確。
本次百強數據的另一大亮點,當屬第一次公開推出零售各業態門店基準情況表。但筆者以為,此舉的最大意義還不在于表格本身的參考數據,而在于提醒了我們零售企業應該切實以科學的、系統的、指標化的理念去經營門店。
以大型超市為例,企業并不是要追求各項經營指標與此表中的各項數據一致,而是要力求各項指標之間達到一個合理的配比。其指導性、參考性價值遠勝于其數據本身的價值。
實際上,為了更準確的反映行業實際情況,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曾幾次對今年的“連鎖百強”統計工作進行了專題討論,最后才通過了“雖難度加大,但還是要繼續發布”的決定。
然而,由于采取了新的統計口徑,使本次百強數據無法與上一年數據進行同比;也有企業和專家建議,百強榜單中如果能統計到企業的盈利數據就更好了。關于這些,也正如郭戈平會長的坦誠:“連鎖百強”數據仍有待進一步完善,而這更需要行業、企業的積極配合與監督。
雖說操作起來確有難度,也算是業界對此的期許和目前還無法彌補的遺憾吧。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記者 劉朝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