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家品牌新開573家店,咖啡成大佬創業首選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成如夢
4月,咖啡再次陷入混戰。
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3年4月份,國內21家連鎖咖啡品牌一共新開門店573家,與上月相比減少520家,現存門店27544家。
其中,庫迪咖啡以單月開店265家的成績成為4月份開店最多的品牌。單月開店超過100家的還有幸運咖,開店120家。星巴克和瑞幸分別開店66家、64家。作為是咖啡搶占市場的主要手段之一,開店仍然是咖啡品牌們的重要動作。
另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4月份咖啡賽道共獲得融資2起,披露融資金額200萬美元。咖啡市場的瘋狂從未謝幕。
無法放松警惕的瑞幸
據壹覽商業統計,截至5月17日,21家咖啡品牌現存門店數量達27544家,其中瑞幸現存門店9500家,為現存咖啡品牌中門店數量最多的一家,超出第二名星巴克2404家。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的7096家門店,花了24年;而瑞幸的9500家門店,只用了6年。不出意外,瑞幸將在今年成為咖啡行業第一個萬店品牌,也是咖啡行業當之無愧的風向標。
但中國市場的內卷程度顯而易見,中國本土的消費趨勢和潮流也幾乎是日新月異。
2018年,阿里還是電商領域的絕對第一,拼多多GMV(商品成交額)不到5000億元,不足阿里國內電商GMV的10%。2022年,拼多多GMV超過3萬億元,占據阿里國內電商業務35%以上,拼多多 App月均日活躍用戶一度穩定的超過了手淘App。
在美團認為抖音帶來的威脅尚在可控范圍之內,不構成直接競爭的時候,抖音已經在外賣團購領域快速崛起,覆蓋了全國十幾個城市。
顯然,成為咖啡行業第一個萬家門店之后,瑞幸也將會迎來更多的挑戰者。
首先是現磨市場。
一方面,以幸運咖和庫迪為代表的快咖啡正在迅速攻城略地。一杯美式低至5元,椰椰拿鐵多口味產品的價格在10元左右的幸運咖正在從二、三線城市為起點,逐步滲透至瑞幸的地盤;瘋狂“撒錢”、靠加盟商攻城略地的庫迪已經擁有超一千家門店,多數門店選址就在瑞幸旁邊。
另一方面,以Manner、Seesaw為代表的精品咖啡正在分流一部分咖啡愛好者。雖然Manner和Seesaw的現存門店尚未過千家,分別為687和138家,但已經是精品咖啡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其次是咖啡產品。
以三頓半、永璞咖啡、時萃為代表的咖啡產品從線上渠道殺出,掛耳咖啡、凍干咖啡粉、咖啡液層出不窮,品質也越來越高。
用一杯咖啡開啟一天的工作,成為越來越多職場人的選擇。但這一杯咖啡也可能不是現磨咖啡,而是自制咖啡,用咖啡液加奶,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同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是即飲咖啡。
如果說現磨咖啡需要去門店消費,咖啡產品需要沖泡和攪拌,那咖啡便利的極限大概就是即飲咖啡。
在味道不弱于部分咖啡產品的同時,開瓶即飲。大部分即飲咖啡單杯都在10元以下,有一些甚至低于5元。以某電商平臺為例,雀巢即飲咖啡15瓶/60元。
COSTA、星巴克、雀巢以及隅田川都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即飲咖啡。便攜、性價比,開蓋即飲,這些優點也讓即飲咖啡在市場占據了一定的位置。
這些勢力,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瑞幸,還很難說。但可以看到的是,面對對手的低價,瑞幸推出了“天天9.9”的活動,并且還在持續。面對市面上層出不窮的咖啡產品,瑞幸也推出了自己的凍干咖啡、掛耳咖啡、咖啡液及各種咖啡周邊。
未來還會遇到何種挑戰尚未可知,但從挑戰者走到被挑戰者的位置,如何守住行業當下的位置,如何應對行業趨勢的變化,瑞幸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咖啡:創業的首選目標?
咖啡不僅成為當下消費行業最熱的賽道,也成為多數人創業和跨界的優先選擇。
其一,大部分茶飲都將咖啡當成了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以來,新茶飲連鎖品牌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紛紛瞄上了咖啡賽道;更早之前,蜜雪冰城成立幸運咖,茶顏悅色也在去年推出過咖啡味的奶茶“生椰瑪麗顏”,隨后又成立了“鴛央咖啡”獨立品牌,主打新中式風格咖啡。7分甜同樣在去年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清醒咖啡”。
其二,咖啡也成為企業跨界的優先選擇。
早在2022年初,李寧就申請注冊了“寧咖啡 NING COFFEE”商標,隨后在廣東、廈門等地的線下店出現;特步申請注冊“特咖啡”以及“XTEP COFFEE”等商標;11月,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申請注冊4枚“NIO CAFE”商標等等。華為也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和“一標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申請注冊商標。
中國郵政開出的郵局開發現存門店已經達到13家。腦白金首家“腦白金+ Café”咖啡館于去年在上海正式開業。更早之前,和府撈面也在上海開出了新品牌“Pick ME”,用便利店快餐店的形式賣咖啡和拉面。
其三,咖啡也成為大部分創業人的選擇。
陸正耀在“趣小面”、“舌尖英雄”兩個項目接連失敗之后,又一次回到了咖啡領域,創辦了“庫迪咖啡”,不到一年的時間,一家開出門店上千家。
近日,ofo創始人戴威再次進入了媒體的視線。據報道,戴威在紐約開了一家咖啡連鎖店品牌About Time Coffee,投資方包括IDG、真格基金和唯獵資本(戴威持有2.12%股份)。
近期獲金沙江創投數千萬元投資的功能性咖啡品牌“奢啡CEPHEI”在創立之前,創始人是在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
整體看來,無論是創業,企業跨界,還是茶飲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咖啡幾乎都是頭號選擇。
一些類似于安踏、李寧等知名品牌跨界雖然很難對咖啡行業大格局產生質的影響,但也分散了消費者的注意力,讓咖啡市場變得更加擁擠和多元化,而茶飲和新的創業者更是已經成為咖啡賽道的有力推手。
而目前中國市場尚未完全到達成熟期,仍然處于不斷嘗試、不斷調整的過程當中。更多的競爭也有機會產生一個真正屬于中國的優質咖啡企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