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酸奶」今年年底將爭取突破2000家門店
來源/36氪
撰文/任彩茹
降價、加盟、聯名…新茶飲領域卷得越來越精細,而在飲品這個熱鬧的大賽道里,依然有新的亮點出現——現制酸奶。
一邊是茉酸奶、Blueglass、王子森林、K22等酸奶新勢力的拓店加速、爆款頻出,茶飲品牌也爭相加入,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7分甜等均已推出酸奶類單品,外界甚至稱2023年為“酸奶元年”,入局者們被寄予了“下一個喜茶”的厚望。
36氪近期認識的「茉酸奶」2014年成立于上海,是當下酸奶浪潮中最典型、也最被頻繁提及的品牌,其招牌產品“原創牛油果酸奶奶昔”年銷量超1500萬杯,也在社交平臺引發了諸多博主的“居家復刻”。
經歷9年發展后,茉酸奶“打造酸奶飲品第一品牌”的愿景已成為現實,5月底其開業門店數突破1000家,且正以每天10+新店的速度增加,覆蓋190余個城市,而從窄門餐眼的統計來看,現制酸奶賽道品牌普遍跑得“慢一些”,尚無千店以上的品牌。
在聯合創始人顧豪看來,就像喜茶開創“茶+奶蓋”一樣,茉酸奶創新推出“酸奶+鮮果”的組合,同時在創立初期便挖掘極具價值感、健康屬性的“牛油果”。隨著中國消費者的健康追求提升,牛油果的品類接受度隨之提高,牛油果酸奶奶昔系列的爆品策略也顯出成效。
目前,茉酸奶的產品體系聚焦“酸奶”這一品類,形態主要是“酸奶+鮮果+堅果小料”,共有25個SKU,主流價格帶在20~35元,代表性產品包括原創牛油果酸奶奶昔、真·蘇丹王榴蓮酸奶奶昔、板栗牛肉干酸奶奶昔等,采用的小料有巴旦木仁、開心果碎、碧根果碎、雪糯糍粑等。
據顧豪介紹,茉酸奶的產品和品牌敘事重點均是“自然 熱情 原味”,在原材料選擇上尤能體現。奶源上,茉酸奶與烏蘭察布生態牧場合作,從奶牛品種選擇、飼料配比等方面進行把控,門店使用的是12小時低溫冷萃酸奶。
以「原創牛油果酸奶奶昔」為例,該產品主打“一杯奶昔等于一顆牛油果”的心智,每杯產品中有3/4顆牛油果打碎在酸奶奶昔中,其余1/4顆則切花鋪頂。2022年11月,在肯尼亞駐華大使、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副會長等的見證下,茉酸奶與肯尼亞簽訂牛油果的進出口貿易合作,進一步拉高原材標準。
「茉酸奶」牛油果酸奶奶昔
在新茶飲紛紛選擇降價的時點,現制酸奶作為新興品類,偏高的價格被廣泛討論。顧豪告訴36氪,定價由成本推動,現制酸奶飲品與茶飲的區別在于對鮮奶的大量使用,短期內不會出現大的價格波動,“目前行業的利潤率處在合理水平上”。
與此同時,在茶飲品牌也紛紛推出酸奶飲品時,專注細分品類的品牌是否還有壁壘?對茉酸奶而言,答案在于研發和供應鏈。
一方面是連續、開創性的研發。顧豪告訴36氪,酸奶產品的研發與茶飲不同,后者以應用型研發居多,茉酸奶則將精力更多放在食品級的開發性研發。此外,新品的研發會經過市場調研、風向評判、逐級測試等環節,目前基本穩定在按月上新。
另一方面則在于“規模起量”帶來的供應鏈壁壘。茉酸奶從初創到千店,供應鏈端變化最大的點也在于“體量”。顧豪稱,此前出新品僅需要找1-2個原料供應商,但以最近上新的「真·蘇丹王榴蓮酸奶奶昔」為例,國內常規貿易商已很難有能力承接榴蓮需求,必須通過馬來西亞領事館牽頭,與產地進行直接合作。
「茉酸奶」的“真·蘇丹王榴蓮酸奶奶昔”
規模快跑之下,能否同步建立起相應的品牌影響力也至關重要。茉酸奶在產品端強調還原食材自然的味道,聯名選擇等方面也會傾向產品理念相似的品牌,此前曾與哈根達斯合作推出「雪域酸奶味冰淇淋」,總銷售額超10萬份。
考慮到25~35歲的主力消費者畫像,茉酸奶在各大平臺的表達方式偏潮流化、年輕化,此外也在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私域留存的營銷策略,從2022年開始發力自媒體矩陣,已經積累了930萬粉絲,今年4月的一場品牌自播在開場2分鐘突破1萬場觀,全場實現2800萬+的GMV。
創立初期的幾年,茉酸奶的加盟商以消費者轉化為主,現階段則更青睞職業加盟商,對資金實力、團隊經營能力等均有更高要求。
在快速擴張中,茉酸奶按照區域劃分了戰區,已經圍繞培訓、營運督導、線上營銷、合規檢查等方面形成加盟管理體系,“在餐飲的幾十年發展中,加盟模式、軟硬件系統已經得到驗證并磨煉成熟”,顧豪告訴36氪。
「茉酸奶」線下門店排隊
店型方面,茉酸奶的門店主要開在A類商圈、購物中心,街邊店較少,一二線城市的單店面積多在40-60平米,更下沉的城市則會有80-100平米的大店,來滿足更多的休閑體驗需求。門店視覺設計上會著重傳達產品力要點,包括“北緯43度黃金奶源帶”、“一杯奶昔等于一顆牛油果”、“來自草原酸奶之都”等等。
據悉,茉酸奶今年年底將爭取突破2000家門店。整體來看,茉酸奶在過去9年走了一條“先做強再做大”的路,得以在酸奶元年突進,顧豪也表示“與其說是踩中了風口,不如說一直在創造風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