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預制菜再出大動作:“盒馬寶鮮”水產預制菜上線
“預制菜的發展不可逆,未來將成生鮮第一大品類”。兩個月前,盒馬CEO侯毅的話還言猶在耳,盒馬預制菜布局再進一步——“盒馬寶鮮”水產預制菜正式上線。
在去年的盒馬新零供大會上,盒馬宣布將推動餐飲供應鏈全面零售化,做“鮮食預制菜第一渠道品牌”。隨后盒馬預制菜布局加速。今年初,自有品牌、大進口和預制菜被盒馬分別被列為一級部門,預制菜業務的權重進一步上升。
盒馬預計,今年預制菜銷售額將突破50億。
而為了解決預制菜不好吃、添加劑亂用、口味還原度低、不新鮮等問題,今年5月,盒馬宣布牽頭成立預制菜生態聯盟,與與頭部央廚、農企、高校等進行優勢互補,共同解決行業難題。
7月12日,盒馬水產預制菜系列新品——盒馬寶鮮正式上線。何氏水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等供應商、高校與盒馬一起,研究出一套可以去除魚腥味的養殖、加工技術,推出了一系列肉質鮮嫩堪比活魚、無土腥味的水產預制菜商品。這也是預制菜生態聯盟的又一落地成果。
“給魚去腥”
“目前大家熟知的業內頭部爆品多為水產預制菜,例如酸菜魚、小龍蝦、佛跳墻等即熱菜品。不同于那些成品菜肴,盒馬寶鮮系列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無土腥味的三去冰鮮水產預制菜!焙旭R全國水產采購總監劉勝兵表示。
為了給魚去腥,盒馬與合作伙伴一起、借助高校的專利技術,用了7個月的時間埋頭研發。
“淡水魚的魚腥味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養殖環境;二是魚在養殖、運輸過程中產生應激反應。所以給魚去腥的關鍵就是改善養殖環境以及減少應激可能!睆V東何氏水產有限公司總裁何德表示。
在經過近7個月的實驗后,研發團隊研發出一套能夠成功給淡水魚去腥的暫養系統,這套系統也取得了兩項國家專利。通過控制水循環及水溫,讓暫養池中的魚一面排出體內的土臭素,一面逐步適應低溫環境,保持活力的同時,減少應激反應。經過這套系統暫養的魚,再經過活體放血、浸泡清洗、植物去腥等標準化的清洗加工后,不僅可以去除85%的土腥味,還能保持肉質鮮嫩。
盒馬水產團隊還專門在杭州用去過腥的草魚做了為期10天的用戶測試。結果顯示,有94.3%的用戶反饋,盒馬寶鮮草魚不僅沒有土腥味,肉質也比普通草魚更嫩滑,讓在家做魚變得更簡單。
除了草魚,盒馬還在杭州上線了首批商品以鯽魚、桂魚、鱸魚等冰鮮三去整魚為主的盒馬寶鮮預制菜系列產品,之后還將針對一人食、火鍋等場景推出魚柳、魚片等半成品。
預制菜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從預制菜市場發展來看,目前仍處于有品類而缺乏品牌階段,既需要技術創新實現規范化發展,又需要品牌引領,形成復購率,不然容易陷入價格戰泥淖。
侯毅認為,預制菜的成功關鍵,取決于食品工藝及技術的持續進步。
目前,水產預制菜的發展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中國水產預制菜行業規模為1047億元,預計到2026年水產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2500億元,占預制菜整體規模的四分之一。但是,菜品口味還原度不高、商品同質化、食品質量安全、冷鏈物流等,都是制約水產預制菜向標準化、品質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我們做了大量的用戶調研,有86%的受訪者在購買水產品時有預制處理需求”,劉勝兵表示,“但同時,74%的受訪者在購買水產預制菜時最大的顧慮就是食材是否‘新鮮’。目前市面上的水產預制菜商品難以平衡這兩類需求,盒馬寶鮮系列商品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表示,我國是水產資源大國,世界上每5條人工養殖的魚,就有至少3條來自中國。淡水產加工行業仍然是一塊待開發的藍海,同時也意味著淡水產加工行業比海產品難度更大。
“食材是預制菜的關鍵,尤其是水產預制菜。腥味重是淡水魚的消費痛點,也是預制菜生產過程中的難點。盒馬和其合作伙伴利用技術創新解決痛點,為開發這片藍海打好基礎,也起了品質創新的示范作用”,趙興武說道。
盒馬寶鮮目前上線的商品以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基礎水產品為主,有近20個種類。上線近一個月,該系列新品日均銷量增長了30%。“首批上線的商品以鯽魚、桂魚、鱸魚等整魚為主,后期還會陸續上線魚柳、魚片等針對一人食、火鍋等場景的半成品”,劉勝兵說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