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久便利店24小時美食來了,發力鮮食預制菜?
來源/零售圈
撰文/戈多
《零售圈》注意到,在近期舉辦的一場預制菜相關峰會上,前日本7-11總部督導、現唐久便利店CEO朱東生作了一場以《日本便利店預制食品對中國的啟發》為主題的演講。
演講中,朱東生表示,高質量的預制菜的普及是今后食品產業和零售行業不可逆的趨勢;高效、便捷、省時、品質好、性價比高的預制菜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預制菜的研發要始終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滿足消費者生活中的痛點;預制菜可以幫助餐飲,零售等行業提升操作效率、提升利潤空間。
基于朱東生的身份以及目前我國預制菜發展的勢頭,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演講或許釋放出了唐久便利店未來將在預制菜方面發力的信號。
近年來,我國接連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便利店行業向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不斷在便民服務上做加法,而本身主打便利性的預制菜,則正好能夠滿足便利店這一銷售渠道的需求。因此,《零售圈》認為,在未來便利店上新預制菜將是便利店行業不可阻擋的一個大趨勢,而唐久便利店未來果真加大在預制菜方面的投入,也可以說是趕上了“好時代”。
01
穩扎穩打
作為一家成立20多年的老牌便利店,可能是由于其不需要拿融資,以及很少進行品牌宣傳等緣故,一直以來唐久便利店在業內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吸引眼球的地方。但如果因此就認為唐久便利店是一家過時的老舊便利店品牌,那顯然也是低估了唐久便利店。
《零售圈》了解到,唐久第一家門店開業于1998年,彼時的太原還是一片“商業荒漠”,雖然現在也不是很發達,但那個時候太原的零售企業只有本地的美特好超市,像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大賣場均未開至太原。
但如今,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太原已然成為了便利店的綠洲。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2年發布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太原已連續3年榮膺中國便利店城市發展三甲,成為唯一一個進入Top5的北方城市。
此外,也需提及的是,太原還是唯一一個前五中,見不到如7-Eleven、全家等外資便利店的城市。當然,這并不是因為太原落后的原因,而是其本土便利店太過于強勢所導致的原因。在太原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步一唐久,五步一金虎”。據《零售圈》了解到,在太原僅1.6公里的青年路上,就有5家唐久便利店,而有唐久便利的地方自然也是少不了金虎便利。
據今年4月17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的“2022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數據,2022年唐久便利店門店數為2200家,排名第13;金虎(早早)便利店門店數為2025家,排名為14。
在發展上,《零售圈》了解到,2006年,唐久建造了自己的現代化物流中心,隨后又在2009年建成了自己的冷鏈配送中心。2010年,西安唐久便利連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開啟了其區域擴展的步伐。
雖然當時的西安已經有了每一天,這種門店數相對普及的便利店品牌。但從便利店自身的結構、以及街邊夫妻老婆店、雜牌便利店的數量上來看。比起太原,西安仍是一片處于便利店開荒期的市場。
據了解,唐久所采用的是國內特許經營通常采用的加盟模式,即加盟商繳納加盟費后,便可獲得該品牌的單店加盟權,得到經營模式、商品配送、培訓等經營方面的支持。西安唐久也是如此,這幾年已經在西安拓店200多家。
因此,回顧唐久便利店這些年的發展,完全可以用“穩扎穩打”這四個字來概括。當然,“穩”則并不意味著其保守或墨守成規,事實上,在接受新技術,擁抱新事物以及創新變革方面唐久也是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
02
擁抱變化
日本7-11創始人鈴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學》一書曾提到:“711是一家不斷主動做出改變的公司”。事實上,唐久便利店也是。
眾所周知,零售業的本質是為了給用戶提供適合的商品,為用戶找到性價比高的商品。便利店作為和用戶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的零售店,性價比高、切中用戶需求,是極其重要的。正因如此,在選品邏輯上,唐久并沒有保持一成不變,而是基于對用戶和市場的洞察,做高性價比商品。
“冰皮面包”,就是唐久通過觀察“小紅書”內容,打造的爆款產品。當時在小紅書上,冰皮面包被各大博主刷屏,但唐久發現在太原市場中并沒有冰皮面包產品,于是唐久便依賴自己的烘焙工廠,自主研發、推向市場。果然,該產品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同時,在商品陳列上,也可以用一個公式來總結唐久的變化:品類=常溫商品+冷鏈鮮食+熟食+山西特色商品+X。公式中的X則是根據不同地區,商品種類會有所變化。比如在社區店、或者一些夫妻店里,就會添加米面糧油或者廚房佐料這類商品等,而在西安則根據當地居民的需求進行商品陳列上的組合。
在數字化方面,唐久也是目前業內為數不多的“超前”布局的便利店品牌。《零售圈》了解到,2013年唐久開始融合線上線下,建設全渠道的銷售網絡。2019年,唐久還開通了支付寶小程序,并配合優惠券功能,把營銷活動挪到線上。僅一年時間,線上客流就實現了10倍增長。
不止如此,2020年唐久還成立了冷鏈鮮食工廠,這也是山西地區首家具備SC生產許可的冷鏈鮮食工廠,擁有專屬的面包西點工廠。通過多溫層的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將安全、健康的商品,配送到門店,豐富的店內商品可滿足消費者一日多餐的需求。
《零售圈》了解到,整個冷鏈鮮食工廠建筑面積達6000平方米,包含原料、半成品、成品,三大車間七大班組,總投資近7000萬元。其中生產設備投入3千多萬元,可同時生產品類包含鮮食(盒飯便當、壽司飯團、面條、三明治、凈菜沙拉),團餐(大型展會、體育賽事、企事業單位、學校集體用餐等),熟食(料理包)三大類。
為了提高鮮食標準化程度和口味口感,唐久不僅聘請了日本、臺灣鮮食生產及研發的專家管理團隊,還專門購置了進口原裝鮮食生產設備,力求將鮮食研發、生產、配送做到一流。
去年,除太原外,唐久便利店還在各地門店陸續上線美團,發力即時零售。據了解,僅上線一個月,唐久便利店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即增長48%。且依托“線上點單、線下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業態,唐久便利店還進一步加強了本地供給能力,實現了線上銷量的新突破。
03
發展預制菜,怎么樣?
《零售圈》了解到,現階段,圍繞“預制菜C端化”的核心訴求,越來越多的新零售渠道開啟售賣預制菜的模式。其中便利店上新預制菜的形式關注度頗高,全家便利店、羅森便利店、便利蜂等便利店內,正在逐漸加碼“鮮食+預制菜”的模式。
今年7月,全家在上海的部分門店,已經出現了專門陳列預制菜品類的7層冷柜。其中陳列著泰式咖喱雞、黑椒牛肉面、三蝦拌面、西冷牛排等預制菜產品。而且相比于一年前,一個明顯地變化就是全家預制菜的SKU數量已從之前的6個擴展至50個左右。
除了全家外,在羅森便利店中,也同樣出現了與預制菜相關的產品,布局則依舊以立式凍柜和鮮食風幕柜相鄰為主,形成了“冷凍+冷藏”多溫層商品的組合模式。目前,羅森冷凍食品共計38個SKU,包括冷凍菜肴、冷凍主食兩大類。
盡管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上新預制菜的便利店品牌并不多,但從兩者的特性及契合度來看,《零售圈》認為,“便利店+預制菜”在未來完全可以碰撞出共贏的火花。
首先,是預制菜市場規模巨大,便利店將成主要銷售渠道之一。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
與此同時,自今年2月預制菜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后,各地利好政策的加速落地,也為預制菜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次,便利店和預制菜的消費群體高度重合。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數據,我國31-40歲的消費群體中有80%的消費者經常去便利店;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群體中,有75%的消費者經常去便利店;41歲以上的消費群體中,也有56%的消費者經常光顧便利店。
同時,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我國預制菜C端消費群體中,20-40歲消費者占比達85.2%。顯然,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無論是便利店的消費群體,還是預制菜的消費群體,兩者都主要集中在20-40歲之間。也因此,《零售圈》認為,在預制菜火熱發展的今天,唐久發展預制菜不僅是順應大的趨勢,也是其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整體實力的機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