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長不足5%,格力和美的漸行漸遠
來源/36氪
撰文/胡依婷
格力和美的之間的差距越來越遠。
近日,格力、美的都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的財報,營收和利潤雙增長。
數據顯示,格力上半年營收約992.4億元,同比增長4.22%;凈利潤為126.7億元,同比增長10.52%。空調業務占比較同期略有下降,但依然占據了總營收七成。
圖源/格力官網
上半年,美的仍保持略高的增長。此次其營收約為1969億元,同比增長7.84%;凈利潤約為182億元,同比增長13.98%。營收構成方面,美的依然較為均衡——暖通空調占比不到一半、消費電器占34.59%,機器人自動化系統等占比8.76%。
在兩者營收占比最高的空調領域,格力已經連續多年拿下中央空調行業第一,今年上半年空調的毛利率提高到了35.69%,是顯而易見的優等生。但在整個家電領域,格力卻偏科嚴重。今年上半年其工業制品雖然營收增長飛速,同比增長近一倍,但這塊業務與生活電器類相加,也不到總營收的8%。
同行對比來看,美的業務均衡,更被看好。財報顯示,其暖通空調在總營收占比未過半的情況下也拿下了家用空調市占第一。在家電領域,美的地位更顯,線下市場中美的有電飯煲等十款產品市占第一,線上有3款產品市占超過40%。同樣為千億級企業,在業務布局方面美的明顯更為穩重。
銷售渠道方面,兩家都有出海布局,但格力出海的步伐明顯慢于美的。今年上半年,格力的外銷業務占營收比重為12.92%;而美的這一數字為40.88%,海外營收是格力的6倍之多。
圖源/美的官網
兩相對比下,格力不論是規模和增速都不及美的,僅依靠空調來拉動整體的營收。單腳走路總是不穩且危險,但目前格力其他板塊的業務還起不到支撐作用。
尋找第二支柱
回溯兩家企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它們很早便已開始尋找空調以外的第二支柱。生活電器在其營業收入構成中都位列第二,但在這一領域格力遠不如美的迅猛而直接。
在市場布局方面,美的的策略更為清晰。美的在1980年通過制造風扇進入家電市場,90年代通過收購廣州航海儀器廠的空調生產線進入當時大熱的空調領域,2004年通過并購布局了冰箱、中央空調和洗衣機等白電領域,2016年收購東芝家電和意大利空調企業Clivet80%的股權。
合資、并購是美的實現快速前進的主要途徑。即使美的成立于1968年,比格力早23年,但其市場擴張的策略顯得更年輕而野心勃勃。
直到2004年格力才進入家電市場。 2013年其在珠海成立格力大松生活家電有限公司,主營電飯煲、風扇等家電產品。然而,自成立以來除了高管的多次變動外,該公司并未給格力集團帶來更多的增長。生活電器類業務近九年來對格力總營收的貢獻都未超過3%。
空調的黃金時代隨著房地產行業下行也已日漸消失,更多的生活需求也已產生,生活家電類產品不可忽視。在這一領域,美的由于擁有更豐富的經驗與更高效的策略而位居前列,格力近些年不甘落后也不斷追趕。
最直觀的是,格力近些年發力線上渠道以及改變品牌定位。2020年起,董明珠親自下場,開啟直播帶貨。熱水器、電風扇、凈水器等家電產品進入“格力明珠精選”直播間,參與了京東等平臺的慶典活動。直播間的標語已經變成“好電器,格力造”。
發力生活電器將是格力未來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后發者要從美的、海爾等品牌手中“奪食”,格力還面臨不小困難。
鋪更大的棋
今年,美的與格力都動作頻頻。從財報與近期動態來看,前者除了繼續直播賣家電外,或將發力工業制造業務以及“填坑”格力鈦,而后者已經計劃分拆子公司上市。
格力的工業制造業務大都貼近時下熱點,但不少都與格力本身空調制造的技術、管理等經驗相關度較低,比如醫療設備和預制菜設備。
醫療裝備始于2020年。董明珠在一場公益直播中表示格力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如移動診療車、實驗室等。而預制菜業務則始于2022年底。格力成立了珠海格力預制菜裝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預制菜企業提供整套裝備的系統解決方案。
除新業務外,早年收購后持續虧損的格力鈦也等著格力“填坑”。在今年6月的格力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宣布未來格力將“填坑”,使仍處于負債狀態的格力鈦盡快獨立自足。
追趕潮流的新業務能否迎難而上眾說紛紜,但這只能等格力未來給出答案。
美的的節奏與格力較為不同。作為均衡選手,美的也無法逃脫大勢的困擾,它需要更多金錢撬動業務,其動作也集中在資本市場。
今年8月美的發布公告稱其基于深化全球戰略布局的需要,正在對境外發行證券(H股)并上市事項進行前期論證。這意味著,美的或許會成為海爾之后,下一個布局“A+H” (A股+港股)上市格局的白電巨頭。
此前,美的便已推動子公司美智光電申報創業板,但最終撤回了IPO申請。但分拆子公司上市是美的長期的計劃。今年美的還在推動子公司安得智聯(物流供應鏈)與美智光電獨立IPO。
美的的進程比格力快了許多,這也與其不斷改革管理體制有關。與格力一言堂的體制不同,美的在1997年便進行事業部改革,使用了更為靈活的組織架構。除了拆分不同業務線的事業部外,美的還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啟用大批年輕人擔任負責人,以完成管理層內部的新老交替。美的目前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也曾任職空調事業部總經理。
對比發展靈活且有序的美的,格力傾向于鋪一盤更大的棋。目前格力開展的新能源、手機、醫療裝備與預制菜等業務能否多點開花,在未來支撐其營收增長,仍需觀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