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凱奇中國陳孝哲:下沉時代,如何一年開850家店?
來源/窄播
作者/叢文蕾
9月2日,斯凱奇疫情后開出的最大全新形象旗艦店亮相沈陽中街,緊挨著沈陽百年金店「萃華樓」和耐克。
在這個兩層的店鋪中,一層以鞋款為主,斯凱奇熱賣的「舒適健步」系列放在最靠近門口處,接著便是「時尚休閑鞋」區域,上面陳列著多巴胺風格的新品UNO系列,旁邊緊鄰著經典的「熊貓鞋」;二層櫥窗內,模特已換上品牌秋季新品棒球服,為國內最早入秋的東北消費者提供參考。
相較于此前的「超級大店」,這家店的面積有所縮小,但陳列了全年齡段、全場景產品,并在燈光道具、視覺色調做了升級。比如,斯凱奇過往門店往往采用深藍色,這家店的藍色變得更加清透,以面對年輕化群體。
斯凱奇沈陽中街旗艦店
同樣的最新旗艦店,斯凱奇還開在了上海外灘。上海外灘和沈陽中街均是當地著名的商圈和旅游景點,匯集大量流量。通過新店落地,這個已進入中國16年的美國品牌正在開啟新一輪攻勢。
在沈陽中街旗艦店之前,斯凱奇已經在沈陽落地國內面積最大的超級大店、奧萊店。據品牌監測平臺「極海」顯示,截至8月16日,斯凱奇已在東三省開出344家門店,其中沈陽有66家門店,是東三省品牌門店數最多的城市。
沈陽作為東三省的樞紐,一直是東北地區消費的領頭羊。包括斯凱奇在內的多家運動品牌都想以此為起點一路向北,同時輻射周邊城市,進入更廣闊的下沉市場。
實際上,斯凱奇自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并沒有把重心完全放在一線城市,而是通過本地大型經銷商布局低線銷售網絡。
2015年,斯凱奇與奧康集團簽下合約,進一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2018年,其又與體育用品零售企業勁浪體育建立戰略合作,開啟在國內中西部地區的擴張。2019年,斯凱奇明確提出把市場下沉作為當年的核心任務。斯凱奇中國、韓國及東南亞CEO陳偉利對此解釋,小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數高,有強烈的消費意愿,且對國際品牌接受度高。
到了今年,運動品牌重回線下、加快開店,二線及以下城市成為運動品牌的重要增長點,下沉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
一方面,中國本土運動品牌隨著國潮崛起提高了品牌力。如安踏、李寧等通過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吸納優質客群的同時,也在推進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升級。這輪渠道擴張還聯動著如始祖鳥、迪桑特和索康尼等被中國公司收入麾下的國際品牌的攻城拔寨。另一邊,如耐克等國際運動品牌也在進一步下沉,在優質店鋪資源、產品價格等方面形成擠壓。
與此同時,lululemon、HOKA ONE ONE等新銳國際品牌近兩年在中國勢頭強勁。以lululemon來說,品牌同樣非主張對抗性,主張悅己。lululemon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在中國的門店總量上升至126個。極海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該品牌在二線、三線一共開出26家門店,其中涵蓋了哈爾濱、太原等城市。
品牌之外,隨著新一輪城市更新,不少購物中心進入存量改造時代,再加上今年以來以地級市、縣級市及縣城為代表的低線消費市場率先復蘇并加快進程,更多品牌加入到對低線市場的爭奪中。據尼爾森IQ監測,截至2023年6月,這些低線市場已擁有超550萬家零售門店,新開門店數凈增長32%,活躍品牌數比上線市場多1000余個。
面對更為復雜的競爭環境,斯凱奇在今年持續堅持「提升品牌價值、產品制勝、拓展渠道、提高組織能力,堅持運營和創新」戰略轉型策略。
新冠疫情之前,斯凱奇就已經開始在一二線城市增加布局。2019年初,斯凱奇近3000平米的全國最大門店于沈陽開業。上海外灘的最新旗艦店則是于2022年完成形象升級。
而作為以聯營模式為主的品牌,斯凱奇戰略轉型十分強調與經銷商的合作。
以斯凱奇沈陽旗艦店為例,這家店是斯凱奇與運動鞋服零售及經銷商寶勝國際合作的門店。雙方的合作方式不同于傳統批發、加盟模式,斯凱奇無論是從資金投入還是管理運營都有更多參與。
與經銷商越來越緊密的不只是斯凱奇。去年年初,耐克便宣布與寶勝國際達成合作,雙方一同把規模化的耐克零售概念落地,并打通會員服務體系,共同推進數字化門店轉型。作為品牌DTC的標桿之一,耐克過去兩年進一步調整策略,批發業務在截至2022年11月30日的2023財年第二季度重回增長。
品牌與經銷商的關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尤其是在下沉市場,經銷商網絡的構建起到了定盤星的作用。越來越多品牌回到線下乃至進入下沉市場,也意味著對經銷商資源的爭奪。
2017年,斯凱奇介紹在中國的發展模式時,還只是用自營店鋪和經銷合作相結合來形容。到了今年5月,斯凱奇中國舉辦首屆加盟商大會,表示將與經銷商共擔風險,推進品牌戰略轉型。在陳孝哲口中,他們都是「合作伙伴」而非「經銷商」。
斯凱奇中國總經理及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 陳孝哲
激烈競爭之下,斯凱奇中國需要完成縱身一躍。2020年和2021年,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1%和24%。2022年,斯凱奇中國市場業績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全球銷售額較2021年增長18%,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其在中國恢復增長,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長19%。按照斯凱奇中國的最新規劃,「到2026年,斯凱奇中國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要超過30%,也就是說三年要翻倍」。
以下是斯凱奇中國總經理及銷售運營高級副總裁陳孝哲的對話節選:
01
性價比并非下線市場消費者唯一追求
Q:你在去年年底接受采訪時提到,今年斯凱奇計劃新開700家門店。現在的開店目標完成度如何?
陳孝哲:今年整體業務比我們預期的要好。疫情放開后,我們已經明確今年開店會超過700家。預計到年底會有850家新店。
Q:超預期的增長來源于什么?
陳孝哲:主要來源三點。一個是相較于其他品牌在中國6000家以上的門店布局,門店數只有3000多家的斯凱奇還有很大的空白市場。
另外,我們看到今年已開業的店鋪相較于去年有超過20%的同店增長。這是基于我們不斷升級品牌門店實現的。
最后就是我們的品牌影響力。今年我們會在品牌上投入很多。當整個市場大家覺得有壓力或者不明朗的時候,我們仍需不斷造勢,讓消費者聽到我們的聲音。
Q:疫情之后,消費者出現了哪些變化?
陳孝哲:消費者變得越來越謹慎。你需要給他們一個理由去消費或者提供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比如他想去戶外,那么斯凱奇就需要在一些功能性產品上下功夫。
與此同時,以前消費者可能會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但現在消費者對舒適、功能性的產品更有追求。
Q:消費者越來越謹慎這個趨勢會是長期的嗎?
陳孝哲:我們對整個中國市場是充滿信心的,這個謹慎的消費態度我認為是短期的。但是中國的人口紅利確實結束了,現在的中國市場是存量市場,不是有貨就能做生意的時代了。
所以斯凱奇無論是在產品上還是與消費者溝通上都要投入更多。我們希望多和消費者做心智上的溝通,讓他們知道斯凱奇是什么,而不只是賣產品。
我們會在一二線城市繼續投入,拔高品牌影響力。同時,我們還要下沉。兩頭都在發力。
Q:一二線市場和下沉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什么不同?
陳孝哲:像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客流是分散的、社區化的。這過程中當然也有疫情的影響。不過,這些城市的消費者社區附近都有購物中心,當地消費者沒有必要一定往市中心跑。
而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在過去三年依然保持一個穩定的消費狀態。也有可能是大家當時去哪里都不方便,就在當地消費。現在隨著疫情的放開,我們看到有一個消費回流到其他城市的趨勢,大家都出去消費了。
Q:斯凱奇大約在2015年就開始發展下線市場,到現在你們發現下沉市場的消費者發生了哪些變化?
陳孝哲:我自己認為下線城市的消費力不斷提升,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有要求。他們不只是追求方便或者便宜,他們還追求價值。他們的要求可能和一線城市消費者差不多,只是線下逛街的選擇性可能會少了些。
不過,現在大家在網上購物這么方便,如果要吸引低線城市去實體店消費,那么門店就要做差異化,給他們提供線上沒有的體驗、產品和服務。
Q:現在基本上大部分行業都在提「下沉市場」,斯凱奇是如何定義的?
陳孝哲:首先我們會參考國家對于各城市經濟實力的劃分。但我們不會一刀切,因為一些地級市的消費力在我們看來已經不能算作下沉市場了。
我們會去實地考察。現在我們內部認為一個人口達到30萬的城市,就可以容納一家斯凱奇線下門店。
02
重構經銷商
Q:一些國際品牌做下沉時,通常先從二線城市核心商圈著手。就像沈陽中街上,不僅有安踏、李寧等國產運動品牌在此布局,像是lululemon、索康尼這些品牌通過恒隆廣場一類的中高端商場進入二線城市。你們要如何應對這些新出現的對手?
陳孝哲:疫情后我們再看市場環境時,也發現去到下線城市的不只是我們。但要把這個市場做好,不是簡單地去到這里開個店就能成功。你需要帶著實力,包括品牌、產品、門店管理、資金投入等等。
Q:沈陽這家店在斯凱奇區域拓展上扮演著什么作用?
陳孝哲:沈陽中街是在遼寧省乃至全國都是一條具有代表性的步行街。我們在沈陽中街開出第一家店后,未來也會在哈爾濱、長春開出類似的店。這是我們的第一站,之后你們會在東北市場的核心城市看到斯凱奇。
Q:沈陽中街旗艦店是斯凱奇與寶勝國際合作的,那再往東北其他城市開店時,你們依然會主要選擇聯營模式?
陳孝哲:是的。我們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我們的合作伙伴,很多事情不是靠我們單槍匹馬就能完成的。我們和很多生態伙伴一同完成目標。
我們除了有渠道上的合作伙伴,還有供應鏈、品牌推廣各個范圍的合作伙伴。
Q:斯凱奇今年5月召開了首次加盟商合作大會。你們現在對經銷商的選擇和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陳孝哲:我們會優先選擇跟合作多年的戰略合作伙伴去合作,像是寶勝、滔搏這樣的全國性零售商。但中國有超過3000個縣級城市,我們以往的合作伙伴不一定都能覆蓋,我們還在尋找新機會,也在和本土的運動品牌學習,調研他們的合作模式。
斯凱奇首屆加盟商大會
Q:進入下線市場的優勢是什么?你們有沒有可能把門店交給這些縣級市的經銷商來做?
陳孝哲:首先我們在下線市場的優勢還談不上,我們也在探索學習。
我們下沉的關鍵一步就是和合作伙伴在一起。包括寶勝國際,以及你提到的下線城市的一些加盟商。過去幾年,我們確實在一些城市尋找不同的合作伙伴去做當地市場,我們希望能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去做這件事。我比較喜歡用「合作伙伴」去形容他們。
Q:為什么喜歡用「合作伙伴」,在你看來合作伙伴和加盟商的區別是什么?
陳孝哲:我自己感覺「加盟商」是一種買賣關系。我把貨賣給你,或者我收取一個品牌費等。合作伙伴和我們一起面對消費者。這是最根本的區別。
Q:斯凱奇現在與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大致是怎樣的?
陳孝哲:我只能說我們希望和合作伙伴走得更近,包括嘗試合資形式。
我們現在更多是用合作的理念。這些合作伙伴在當地擁有強人脈和渠道資源,我們有品牌和產品資源,當生意盤子做大時面臨的庫存風險也是由我們承擔。我們希望大家把各自的資源一起拿出來強強聯手。
03
行業洗牌期如何持續開店
Q:過去三年大家好像都在卷線上、爭流量。但從今年開始大家又回歸線下,開店潮、門店升級潮。你會覺得這是一輪新的戰爭嗎,或者說你們會不會把今年作為一個重要節點去做新的競爭布局?
陳孝哲:我們這邊明顯感受到線上回歸線下的趨勢,尤其是在銷售層面。
我們注意到一些曾經的頭部國際運動品牌正在丟失自己的市場份額,也看到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崛起,或者是一些小眾運動單品類品牌的崛起。
斯凱奇正在經歷一輪行業洗牌。我們一直堅持自己的定位,以數字科技去服務我們的消費者、不斷地穩固我們的客群,與他們溝通和交流,通過一些活動,也在社交媒體上發聲。可以說,在2023年的洗牌中,斯凱奇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Q:就開店而言,斯凱奇除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最新旗艦店形象,還有超級大店、奧萊店。斯凱奇在中國市場的店鋪結構分布大致是怎樣的?
陳孝哲:市場在變化,我們也在陸續開店。我們的店鋪結構是隨著每季度或每半年不斷復查調整的。
就現在來說,我們認為它更像是一個葫蘆狀。打造頭部店鋪肯定是持續工作,但它不會很多且集中在一線城市。這些店鋪幫助我們不斷把品牌拔高。
品牌拔高也是為了我們中腰部市場。就像葫蘆中腰部最粗一樣,低線市場是我們追求規模的市場。
Q:現在很多品牌在嘗試大店。斯凱奇在2019年底曾提到,超級大店是幫助品牌進入三四線城市的重要模式。現在你們對超級大店是否有新認知?
陳孝哲:超級大店是和我們一起從疫情中走出來的店。在這其中,我們發現超級大店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與品牌的匹配性。
我們在開店學習過程中逐漸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模式,最符合我們產品線、坪效還有品牌形象整體呈現的店鋪面積。
Q:7月斯凱奇召開了奧特萊斯品牌戰略大會,你們現在是如何看待奧萊渠道的?
陳孝哲:奧萊渠道是一個變化很快的業態。從過去只是一個清貨渠道變成一個很好的消費場景,一個品牌形象打卡點。
消費者對奧萊也是有要求的。我們也會把最好的產品、品牌資源放在奧萊渠道上。同時,產品生命具有周期性,我們也會發揮奧萊消化尾貨這部分職能,它也是戰略的一部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