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缺錢了
出品/電商頭條
作者/風清
馬云擬減持63億
11月16日,阿里發布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公告。
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247.9億元,同比增長8.53%;營業利潤335.84億元,同比增長33%,各個子集團的營收和利潤均有所增長,其中阿里云的息稅前利潤甚至大漲 44%。
雖然財報的表現還差強人意,但阿里的股價卻迎來了下跌,截至美股16日股價跌近9%。
圖源:百度股市通
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反差?據筆者推斷,可能與以下兩個原因有關:
第一,財報提及,鑒于多方面不確定性因素,阿里不再推進云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同時還表示,將暫緩盒馬IPO計劃。
第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官網披露的144表格顯示,馬云家族信托擬于11月21日減持1000萬股阿里創始人股份。按照11月16日股價計算,馬云此次減持股票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億元)。
當然,這并不是馬云第一次減持了。早在阿里美股上市不到兩年,馬云便宣布將在12個月時間里售出阿里巴巴集團約990萬股股票,占彼時其持有集團股權的約5%。
2019年11月-2020年7月,馬云減持了約300億-400億元,減持后其持股比例從6.1%降至2020年的4.8%。2020年7月-2022年2月,馬云又減持了大約50億-100億元股票,截至2022年2月,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4.5%。
與之前相比,此次馬云減持63億元似乎并不多,但要注意的是,目前阿里正處于發展的轉折點,在這個節骨眼上,創始人減持的意義就變得非同尋常,引發的市場情緒也被成倍放大。
那么,為什么即使明知當下不是一個適合減持的時間,馬云仍要減持呢?難道馬云真的缺錢了?
馬云要把錢花在哪?
2017年,馬云在一檔節目中表示:“我對錢沒有興趣,現在我沒有這個需求,我擔心錢干什么?”
圖源:《開講啦》節目截圖
此話一出,立即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可能現在還有人據此認為,馬云后面的幾次減持套現是在“打臉”——既然對錢沒興趣,為什么要套現?
實際上,當時馬云這句話還沒說完,后半句是:“錢對我來講是一種資源,錢越多你要做的事情越多,所以中國首富的‘富’是負責任的‘負’。”
圖源:《開講啦》節目截圖
就像馬云說的一樣,已經實現財富自由后,就無須考慮生活上的開銷了,應該把資金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上。縱觀諸多商界大佬,套現也多半是為了開啟另一項投資。所以,馬云缺的錢,不是自己花的錢,而是投資用的錢。
那么,馬云打算把錢投進什么項目里呢?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下馬云近年來的動向。
2021年9月,馬云現身浙江嘉興平湖,參觀了好幾個農業大棚,疑似在考察阿里的數字農業基地。
2022年7月2日,馬云又來到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據校方信息顯示,馬云此行要深入了解可持續畜牧業和漁業,特別是戈壁沙漠地區在內的農業,以及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
2022年下半年,馬云在日本旅居期間,重點考察研究了日本的漁業養殖技術,包括參觀位于日本和歌山縣的近畿大學水產養殖研究所的大島站。
今年初,馬云飛往泰國,與正大國際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會晤。正大集團是泰國最大的商業集團,靠農產品貿易起家,如今是中國農業用地最大的外國承租商。馬云這次會面想必也與農業有關。
據天眼查顯示,今年7月20日,一家馬云控股的公司“一米八海洋科技”在杭州成立,注冊資本高達1.1億人民幣。從經營范圍上來看,這家公司涵蓋了水產養殖、食品銷售、水產品冷凍加工、海上風電相關系統研發等領域。同時該公司的多名高管均系阿里系員工。
該公司股權穿透圖 圖源:天眼查
今年8月,在“‘校長有約’鄉村校長計劃2022入選校長分享會”上,馬云表示,自己看了很多地方的農業技術,有的還自己實踐去試了種菜、種茶、種草、種葡萄、養魚、養牛、釀酒等。他發現農業做得好的地方,不是資源最好的,但一定是有創新技術,有獨特思考,有想象力的。
的確,在搞農業這件事上,馬云一直熱情高漲。早在2015年的全國淘寶村大會上,就馬云提出: “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了一千斤,而互聯網要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2019年,“畝產一千美金”在山東濱州得到了真實的印證,隨即馬云提出,要將“畝產”做到一萬美金。
據此判斷,馬云很可能在農業方面有大動作,需要資金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不只是馬云,拼多多的黃崢、網易的丁磊都同樣鐘情于農業,考慮到當前“脫虛向實”的大勢,投身農業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阿里并不缺錢
不管馬云缺不缺錢,阿里當下肯定是不缺錢的。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面向未來,阿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適合投資于未來增長,并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本季度末,阿里巴巴集團的凈現金為630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在過去12個月達到270億美元。他強調,“阿里巴巴處于為增長而投資的最佳財務狀況。”
的確,從本季度財報可以看到,阿里全球化業務增長強勁,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同比增長53%,速賣通、Lazada、Trendyol等主要零售平臺強勁表現,帶動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零售業務整體訂單同比增長約28%,收入同比增長73%。
在剛過去的天貓雙11中,有402個品牌成交破億,其中有243個是國貨品牌,3.8萬個品牌成交同比增長超過100%。更值得一提的是,天貓雙11全周期累計訪問用戶數超8億,創下歷史峰值。
核心零售業務的亮眼表現,為阿里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也提供了持續投入的底氣。
那么,接下來阿里的投入重心是什么呢?阿里財報披露,阿里巴巴將堅決加大對阿里云的持續戰略投入,確保阿里云專注于“AI+云計算”發展戰略,打造AI時代技術領先的云計算服務。
毫無疑問,在AI技術越發重要的當下,掌握算力的企業才更有競爭力和發展前景,因此投入多少都不為過。
投資當下,或許可以掌握一時的優勢,投資未來,才能取得長久的勝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