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堅持9塊9,最焦慮的是庫迪
來源/深眸財經
作者/高藤
瑞幸2023年的年報年報出爐,創下新高的年度營收,使得瑞幸在門店規模超越星巴克中國后,又再次在營收規模上實現了超越,成為中國市場營收規模最大的咖啡飲品品牌。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瑞幸實現總凈收入249.03億元,同比增長87.3%;營業利潤實現30.26億元,較2022年實現翻倍增長。漂亮的成績使得瑞幸9.9元咖啡“擊敗”星巴克中國,一度成為網絡熱門話題。
不過,最受傷的品牌卻不是被瑞幸超越的星巴克中國,而是一直在瑞幸身后亦步亦趨并被瑞幸9.9元壓制的庫迪。因為與財報同步釋放的一則消息是瑞幸將堅定推進現行定價,“9.9元”回饋活動不會停。
此種壓力之下,2023年慘遭重創的庫迪,2024年恐怕會愈發艱難。
01
營收利潤激增,9.9元瑞幸仍能持續飛行
去年初,庫迪率先按下了價格戰的按鈕,原本庫迪的如意算盤是,想通過先燒錢補貼迅速獲得市場占有率,然后依靠復購再漲價盈利。但沒想到的是,就在庫迪剛漲價不久,瑞幸就開啟了9.9元的促銷活動,且一點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讓庫迪這個初生品牌,在定價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大概庫迪也沒想到,9.9瑞幸不僅還能盈利,并且 對于瑞幸來說,9.9元的價格持續的時間越長,反而就越有利于瑞幸進一步地擴大用戶基數、提升消費頻次、搶占市場份額。
一方面在于,在2023年就已經邁入“萬店時代”的瑞幸,能夠基于成熟的基于成熟的數字化供應鏈實現降本增效,長期hold住9.9的價格策略。
對于連鎖咖啡品牌來說,低價從來不是競爭力,供應鏈能力支撐下的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才是核心競爭力。2023年一整年的價格戰之下,瑞幸還能實現全年營收利潤激增,就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尤其是2023年四季度,在季節性影響之下,瑞幸仍能在第四季度實現70.65億元營收,較2022年同期的26.97億元增長89.2%。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聯營門店實現了17.64億營收,較2022年同期的8.43億元增長109.1%。
(圖源:瑞幸財報)
這意味著,在行業整體淡季與9.9元一杯的價格優惠之下,瑞幸仍能憑借“業務在擴張,成本在下降”的供應鏈能力,在不斷擴張門店的同時,依靠薄利多銷帶來全國門店顯著的銷量增長。
淡季的營收增速尚且如此猛烈,旺季的表現就更不用說了。而這還只是瑞幸價格戰的階段性成效。
另一方面,瑞幸的拓店速度與持續不斷的爆款產品輸出能力,又能夠將9.9的價格優勢轉換為用戶的留存率,保證業務增長和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截至2023年,瑞幸在中國總計已擁有門店16218家,其中,凈增加門店數量為8034家。業內預測,2024年,瑞幸咖啡門店數將突破2萬家。
(圖源:瑞幸財報)
盡管庫迪去年的開店速度也很猛,但相較多數回本無望的庫迪門店,瑞幸做到了大多數新店,都能保證良好的盈利預期。因為,瑞幸能夠靠持續不斷的爆款產品源源不斷為門店帶來復購用戶。
2023年,瑞幸推出了102款新品,其中有8款新產品銷量破億。熱度最高的醬香拿鐵,還刷新了瑞幸的單品記錄,全年賣出4583萬杯,單品銷售額突破9億元。
在持續快速拓店與產品不斷創新的雙重作用下,瑞幸的累計交易客戶數已達2.3億。2023年全年新增交易用戶數超9500萬,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四季度淡季之下瑞幸的新增交易用戶數也超過了2600萬,月均交易用戶突破了6200萬,表現非常強勁。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瑞幸也持有樂觀的態度:瑞幸堅持“9.9元”的價格策略,有利于瑞幸咖啡進一步擴大用戶數量,提升用戶購買頻次。
02
內卷難停,“漲價”庫迪何去何從?
此前有一些行業觀察人士猜測,2024年咖啡市場的存量競爭會進一步加劇,考慮到營收與利潤的平衡,靠低價競爭進行市場擴張已經越來越難。
實際上由庫迪發起的價格戰在2023年持續了一整年之后,所有品牌幾乎都承受了一定的競爭壓力。瑞幸雖然全面盈利,但2023年四季度的利潤對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而其他品牌如幸運咖、Manner等因承壓而有所收縮。
本想“一戰取勝”的庫迪,更是因為不堪重負而“傷亡一片”。
有不少媒體報道過,庫迪的杯量已經嚴重下滑至平均日杯量僅有155杯左右。沒有杯量,聯營商也難以支撐,閉店大潮正在上演。極海品牌監測統計的數據更是顯示,過去90天里,庫迪關閉門店達826家,在營門店數量已跌破6000家。
(圖源:極海品牌檢測)
2024年,在瑞幸堅持9.9元的價格策略下,市場內卷將會進一步加劇,而庫迪的生存狀態只會更慘。
雖然庫迪一直向外界展露著自己能做9.9元咖啡的信心,但現實卻是從去年7月開始,庫迪就屢屢提價,即使是團購價,也是從最低幾乎7.5一杯逐漸漲到8.8元之后又選擇性漲到了9.9元,最高的產品價格甚至在14元以上。
即便只算庫迪此前幾乎7.5一杯的價格漲到9.9元,實際漲幅也已經超過了30%。但當庫迪與瑞幸同樣都賣9.9元的時候,不僅消費者吐槽連連,就連庫迪聯營商都無奈感嘆“品牌不行,跟瑞幸沒法比”。
(圖源:小紅書)
當初庫迪誕生時為了“討巧”,將多數門店選址開在瑞幸門店周邊,但隨著瑞幸將9.9元的價格貫徹到底,強勢碾壓之下,可以說,無爆品、無供應鏈、內部矛盾激烈的庫迪,會被漸漸耗死。
很多身在其中的庫迪聯營商已經看到了這一點而開始動搖。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有聯營商將開了11個月的庫迪門店,在今年2月翻牌成瑞幸了,因為“庫迪回本太難了”。
(圖源:微信)
實際上,庫迪走到如此地步并不僅僅因為來自瑞幸的碾壓,而是庫迪從一開始就只想走捷徑帶來的惡果。
對于連鎖咖啡品牌來說,低價競爭一定要結合商業模式、產品創新、供應鏈能力來發揮規模優勢,如此才能一步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走穩。
庫迪創立之際就全力推行的聯營模式,雖然會讓品牌在前期投入更少,更易于操作,但需要后續建設供應鏈、做產品創新等,跑通門店盈利模式,如此才能如瑞幸一樣帶來規模經濟。
但至今沒有任何一個爆款產品,供應鏈投產也遙遙無期的庫迪,將這一切都搞砸了。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有行業知情人士表示庫迪的情況不容樂觀。一開始就用加盟商的錢為其鋪路,同時通過價格戰做高杯量、擴大規模,吸引新一輪加盟商,這種危險的游戲結果就是,當供應鏈能力無法覆蓋目前的擴張規模,或者有大量加盟商開始退出時,則會讓資金鏈變緊,甚至崩盤。
如今,已經有大批聯營商開始退出庫迪“空手套白狼”的游戲了。此種趨勢下,庫迪一年多狂飆出來的規模優勢,逐漸淪為隨時有坍塌風險的空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